分享

口、眼干燥和关节炎综合征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口、眼干燥和关节炎综合征 

[病案]邵某,女,49岁。1978年6月6日初诊。患者自1975年8月起,持续低热 

(38℃左右),关节及肌肉酸痛,头晕疲乏,烦躁失眠,口干燥异常,进食及夜间需 

多次饮水,眼干涩而痒,阅读困难。肝脏肿大,肋下1.5厘米,无颊红斑,大肌肉群 

无触痛,无硬皮症征象,无关节红肿及畸形,淋巴结不大,腮腺区无肿大,唾液呈 

粘丝状,舌背前1/3有裂纹,舌乳头萎缩(中央区明显),检查时能与口镜粘连,按 

压左右腮腺见微量唾液。泪量0.3毫升/5分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 

20×109/L(20000/立方毫米),血沉96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谷丙转氨 

酶正常范围,锌浊度30单位,蛋白电泳:球蛋白33%,白蛋白/球蛋白=3.3/3.9, 

免疫球蛋白测定:IgG3600毫克%,IgA380毫克%,Igm210毫克%,狼疮细胞(3 

次)未找到。曾先后考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自体免疫性疾病 

等。最后经上海某医院确诊为口一眼干燥和关节炎综合征。先后用过多种 

中西药物治疗无效,长期以来需用毛果芸香碱控制症状(每日18毫克),但仍不 

理想。中医辨证:口舌干燥,口糜口臭,食物难咽,胸膺梗痛,筋节拘疼,目腈干 

涩,声音嘶哑,时有低热(38℃左右)。午后尤甚,焦躁失眠,五心烦灼,舌质干红 

碎裂无苔,舌面津液全无,舌体与上颚及牙齿粘着,脉细数无力。 

[治则]养胃津益脾气。 

[方药]鲜石斛30克,淮小麦30克,生山药15克,生白芍9克,生扁豆9克,南沙参9 

克,生谷麦芽9克,金橘饼9克,佛手柑4.5克,蔻仁2克,通草1克,鲜荷叶半圈。7 

剂后,口舌干燥、口臭目涩大减,进食及夜间均不需饮水,停服毛果芸香碱。 

效不更方,再以上方进退连服30余剂,症状悉除。查体:面色红润,目睛清亮, 

舌面有津,精神充沛,肝肋下0.5厘米。复查白细胞总数4.45×109/L(4450/立方 

毫米),血沉21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转阴性(2次),谷丙转氨酶正常范围,锌浊 

度10单位,蛋白电泳:r球蛋白16%,白蛋白/球蛋白=3.8/3.7,免疫球蛋白测 

定:IgG1790毫克%,IgA175毫克%,IgM210毫克%,均基本正常。仍服中药 

原方巩固。随访三个月,情况稳定,达到近期临床治愈。(见《新医药学杂志》1979 

年第4期) 

[评析]本病例病程已三年,经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用中医辨证施治获满意 

近期疗效,不但症状明显改善,免疫指标也均从长期异常转为正常。口一眼干 

燥和关节炎综合征的特点是“燥”,综观临床表现,辨证为胃津枯涸,脾不散精,故 

用石斛清胃汤加减,方中石斛、沙参、白芍以生胃津,山药、小麦、扁豆、谷 

芽、麦芽等谷实之品以养脾气,酌加佛手、橘饼、蔻仁以理失调之中气,少佐 

通草、荷叶以清通疏浊而宣久滞之胃气。重点抓住养胃以生津,益脾以调 

气。脾恶湿,务需防止养阴生津药之滋腻以碍脾运,胃畏燥,应该避免温燥之 

药而耗液。方中药物淡而轻清。不用麦冬、生地免粘滞之虑;不用党参、 

黄芪益气防温燥之忧,理气不用陈皮、木香,而以橘饼、佛手;升散不用升 

麻、柴胡而以轻芬之通草、荷叶。这类病人反应相当敏感,选药酌量必须细 

致严谨。(马荫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