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泻症 [病案]石某,女,62岁。1982年7月某日初诊。患者每次食毕即觉肠鸣如雷,三 五步内即可闻之,继则腹部急迫,倾泻而出,泻出后畅快。泻出物为不消化之 食物,食餐需泻1~3次而止,形体消瘦两目凹陷。如此缠绵不愈已五月余,曾 用中西药物治疗无效。舌质淡,苦薄白,脉细。 [治则]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方药]炒白芍30克,赤石脂30克,炙甘草9克,潞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石榴皮 20克,云茯苓10克,乌梅肉10克,炙黄芪10克,制附子6克。服6剂,泄泻即止,无 不舒。停药,泄泻又复发,仍用原方服4剂告愈。随访四个月未见复发。(见《新 中医》1983年第4期) [评析]倾泻症临床少见,多因脾肾阳虚所致。本患者初为脾虚泄泻,脾阳不足 导致肾阳衰微,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水谷不能腐熟,仓廪摄纳无数,脾胃运化失 司,以致尚未腐化之饮食精微一倾而出。根据“虚者补之”,“急者缓之”的原则, 方中芍药、甘草酸甘敛阴以缓其急,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利湿以补 其虚,石榴皮、乌梅肉、赤石脂涩肠止泻以固其泄,附子温煦脾阳而壮命火。 全方配合,具有阴阳互调、补涩并进之妙意,使数月之奇疾仅10剂药而霍然病 愈。(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