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陈某,女,62岁。1982年1月13日就诊。患者身栗栗振动欲坠,头左右摇 摆不定,齿颤颤叩击有声,手抖抖蠕动,行立振掉,语言不利,唾液不时从口角流 出,时轻时重,历时两月有余,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始来就诊。细询在振栗之 先,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症,经服解热镇痛、消炎片及疏风发表之剂,寒 热除,头身痛解,则出现振栗。三年前曾发作过一次,服用中西药治疗近一年 之久,症状消失。有高血压史,间常服用利血平。检查血压18.6/12.6kPa (140/95毫米汞柱)。血常规化验:血红蛋白80克/L(8克%),白细胞3.1×109/L (3100/立方毫米)。精神萎顿,面色不华,肢体稍酸痛,食纳呆滞,大便不畅,小溲 一般。情志激动时,震颤加剧,但随动作时略有减轻,入寐则停止发作。舌苔 薄白、质淡红润,脉微细。 [治则]补气养血,温煦筋脉。 [方药]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熟附子 10克,桂枝6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红枣4枚。服5剂,身振大为减 轻,摇头、击齿均停止,手颤亦轻,口角流涎减少,继守原方连服10剂,振栗完全 消失,食纳香馨,精神振作,能从事家务劳动。(见《中医杂志》1982年第8期) [评析]振栗一症,系阳气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其温养,经虚阳弱而得之,与瘛 疭截然不同。《伤寒论》“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 虚故也”,又“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其治法以温经益阳为主。属 阳气外虚,不能主持诸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属肾阳 虚衰,水气凌心;“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此患者,年逾花甲,素 操勤劳,为气血衰弱之躯,病历二月之久,起于发散之后,脉症表现,均是气血不 足之征,故以当归、熟地、白芍补精血以濡脉,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炙 甘草扶脾益气以养筋,附子、桂枝振奋阳气以温养筋脉。药证相符,故效而 彰。(马荫笃)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