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超军旗”舰载攻击机“超军旗”攻击机设计图 “超军旗”攻击机是在“军旗”战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舰载攻击机。在1960年代初,法国海军采购了一批“军旗”IV M和“军旗”IV P。到1965年10月,69架“军旗”IV M和21架“军旗”IV P全部交付完毕。进入1970年代,法国海军决定采购一批新的舰载机,除了“军旗”战机外,候选机型还有“美洲虎”M舰载攻击机,后来还加入了“幻影”F1舰载战斗机。1972年3月,“超军旗”舰载攻击机的设计方案出炉,但一开始并没有被法国海军选中,因为它和“军旗”IV M十分相似。随后“超军旗”方案进行了较大改进,还换装了“阿塔”8K50涡扇发动机,最终赢得了法国海军的青睐。1973年8月,法国海军采购了100架“超军旗”攻击机,作为“军旗”IV M的替代机型。 “超军旗”攻击机是一款航母舰载机 1974年10月28日,“超军旗”攻击机的01号原型机进行了首飞。到1977年11月,共进行了600多小时的飞行测试。1977年11月,第一架生产型“超军旗”攻击机出厂并试飞,1978年6月交付法国海军。1979年1月,第一支“超军旗”舰载攻击机部队部署在“克莱蒙梭”号航母上。到1983年,法国海军总计接收了71架“超军旗”攻击机(在建造过程中,法国海军减少了订单数量),另外阿根廷海军接收了14架。 “超军旗”舰载攻击机搭载一台“阿塔”8K50发动机,额定推力49千牛,油耗795千克/小时。该机安装了一部“阿加芙”(“龙舌兰”)单脉冲机载多功能雷达,具有对海、对空、对地等模式,可自动搜索、跟踪和测距,对大型战舰等目标的最大作用距离为110千米,对战斗机类空中目标的最大搜索距离为28千米。“超军旗”攻击机搭载了ETNA惯导/攻击系统,包括SKN-602惯性导航系统,这是法国战机第一次配备该装置。在惯导系统的指引下,“超军旗”攻击机可以在没有固定参考物的情况下,将每小时的飞行误差控制在2.2千米以内。 “超军旗”攻击机可搭载多种弹药 在武器系统方面,“超军旗”攻击机搭载了两门“德发”552A型30毫米机炮,每门备弹125发。该机的载弹量只有2.1吨,共有5个外挂点,可挂载一枚“飞鱼”反舰导弹。可携带的其他武器包括250千克的普通航弹、400千克航弹、LRI50火箭巢等。到了1980年代中后期,还可携带新研制的空空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武器。除此之外,“超军旗”舰载攻击机还可以挂载一枚AN-52核炸弹,到1990年前后,还具备了发射ASMP核巡航导弹的能力。 “超军旗”攻击机在航母上起飞 从1986年开始,法国决定对其现有的56架“超军旗”攻击机进行设备更新和延寿改装,希望将这款战机服役至2005年。主要改进包括换装新型雷达和惯导系统、增加多个显示屏、加装雷达告警接收机和干扰弹发射器、给飞行员配备夜视镜等等。除此之外,“超军旗”攻击机还换了多种型号的新武器,包括前面提到的ASMP核巡航导弹,以及“魔术”II红外制导空空导弹、AS30L激光制导空地导弹等。1997年法国海军对“超军旗”攻击机进行了标准3型的改装,2000年进行了标准4型的改装,此后又进行了多次升级。2016年3月16日,7架“超军旗”攻击机在“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上进行了最后一次起降,宣告了这款舰载机的退役。 “幻影”2000N的服役始末“幻影”2000N仍采用三角翼设计 “幻影”2000N是“幻影”2000战斗机的一个衍生型号,属于双座核攻击型战斗机。“幻影”2000战斗机从1975年开始研制,原型机于1978年3月10日进行了首飞。到1970年代末期共生产了5架原型机和2架静力试验机。“幻影”2000战斗机先后推出了多个改进型别,主要有“幻影”2000B教练型、“幻影”2000C单座防空截击型、“幻影”2000D双座战术支援攻击型、“幻影”2000E单座出口型、“幻影”2000-5多功能改进型等。“幻影”2000N则是双座低空渗透攻击型,由于可以挂载核弹,所以也称为核攻击型。 “幻影”2000N是在“幻影”2000B双座教练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原型机于1983年2月首飞。它的首架量产型于1986年3月交付,顺利通过了飞行测试和评估。1988年3月,首批“幻影”2000N交付法国空军。到1992年停产时,“幻影”2000N共生产了75架。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幻影”IV轰炸机的退役,“幻影”2000N逐渐成为法国最主要的空基核弹发射平台。最后一批“幻影”2000N战机一直服役到2018年的6月,才被“阵风”双座型战斗机所取代。 ![]() “幻影”2000N采用的也是无尾三角翼布局,机长为14.55米,翼展9.13米,机高5.15米,空重76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7吨。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为1.9马赫,最大航程3350千米。“幻影”2000N搭载一台M53-P2型涡扇发动机,推力64千牛,加力推力95千牛。其内部油箱可容纳4000升燃料,加上外挂油箱的话,总载油量可达9000升。“幻影”2000N的座舱右前方安装了加油管,可以进行空中加油。 ![]() “幻影”2000N搭载了先进的“羚羊”5(Antilope V)型地形跟随与导航雷达,具有自动地形跟踪功能和优秀的超低空突防性能。“羚羊”5雷达采用组件化设计,全部由LRU构成,可用手动控制完成导航修正或利用地面自相关自动进行导航修正,可探测飞机前方5~8千米远的所有障碍物。“幻影”2000N还安装有AHV-12高度表,和“羚羊”5雷达配合,可以使飞机在60米的高度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进行地形跟踪飞行。该雷达还具有一定的地形测绘和导航作用,与惯性导航系统一起,能够使“幻影”2000N像导弹一样在任何地形或气候条件下在300英尺的高度飞行,而且不需要领航。 ![]() “幻影”2000N一度是法国主要的空基核力量平台 在武器系统方面,“幻影”2000N装备了30毫米“德发”航空机炮,共设置了9个外挂点,其中机身下方5个,两侧机翼下方各2个。该机既可以携带核武器,也可以携带常规弹药。在携带核武器时,它可以挂载ASMP核巡航导弹。在携带常规武器时,该机可以使用BGL-1000型激光制导炸弹、AS30L空地导弹、Armat反辐射导弹、“飞鱼”反舰导弹以及火箭发射器等。 “阵风”F3标准战斗机![]() “阵风”战斗机是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一款多用途战机,其研发工作始于1982年。1983年达索公司展示了ACX验证机,以此为基础开始了ACT和ACM战斗机的研制,随后推出了“阵风”战机。“阵风”的原型机是“阵风”A,从1983年初开始研制,1985年完成组装,1986年7月进行了首飞。“阵风”A最早搭载两台F404涡扇发动机,采用了近距耦合鸭式布局,放弃了之前常用的无尾三角翼布局。“阵风”战机拥有多个衍生型号,其中供空军使用的有“阵风”B双座型、“阵风”C单座型和“阵风”D隐身型,供海军使用的为“阵风”M型。“阵风”M型于1991年12月12日完成首飞,1993年4月19日成功在航母上降落,1999年首次在“戴高乐”号航母上进行弹射起飞。 ![]() 为了加快研制进度,降低研发风险,达索公司将“阵风”战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采用F1、F2和F3标准。以“阵风”M型战机为例,它的F1标准搭载的主要是空空导弹等武器,并不具备真正的多用途能力,对地攻击能力较弱。F1标准的“阵风”M型战机从2000年开始交付,2002年开始形成一定的作战能力。到了F2阶段,“阵风”M型战机可搭载多种精确制导炸弹和战术巡航导弹,具备了较强的多用途作战能力。F3标准是“阵风”战机规划的最终设计标准,进一步增强了综合攻击能力,可挂载核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等武器,使“阵风”成为一款真正的全能型战斗机。 ![]() “阵风”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飞 2007年7月,“阵风”战斗机的F3标准通过了资格审核。同年12月,首批6架“阵风”M型战斗机开始从F2标准升级到F3标准。2009年7月2日,第一架F3标准的“阵风”M型战斗机服役,成功降落在了“戴高乐”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阵风”F3战斗机可搭载ASMP-A型核巡航导弹、“飞鱼”空射型反舰导弹和RECO-NG新一代情报收集系统吊舱,以及GBU-24激光制导炸弹、“流星”超视距空空导弹等。F3标准的“阵风”M型战斗机还换装了RBE2 AESA型雷达、新型头盔瞄准器、前置扇形光电扫描系统、全新电子战系统和空中加油吊舱等。 ![]() “阵风”战斗机可挂载和发射核导弹 2012年6月19日,法国空军的一架“阵风”F3标准战斗机在一架C-135加油机的伴飞下,首次在作战试验中成功试射了ASMP-A核巡航导弹。此次试射表明“阵风”F3战机已具备了发射核导弹的能力,开始成为法国新的空基核力量来源。在F3标准批量实施之后,“阵风”战机逐渐取代“幻影”2000N,成为法国空基核导弹的主要载体。为了进一步提高“阵风”战机的性能,延长其服役时间,目前法国仍在继续改进“阵风”战机。 参考资料: 《法兰西舰队之矛——“超军旗”舰载攻击机》 《“幻影”2000全纪录》 《全能选手:法国海军“阵风”M标准F3舰载战斗机》 《法兰西之剑——解析“阵风”战斗机》 |
|
来自: q1338 > 《汽车、飞机和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