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甘(1-3)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口甘(一) 

[病案]曹某,女,成人。1981年5月20日就诊。自感口中口甜已十余日,四肢乏 

力,腹胀纳差,舌淡,苔白腻,脉濡弱。 

[治则]健脾益气,芳香化浊。 

[方药]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苍术6克,法半夏6克,陈皮6克,广木香3 

克,砂仁3克,甘草3克。服3剂病愈。(见《湖北中医杂志》1982年第6期) 

[评析]口甘属脾瘅的范畴,《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 

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 

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该患者为脾失健运, 

浊邪上犯所致。今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起益气健脾,芳香化湿之功效,奇病 

治愈。(李祥云) 

口甘(二) 

[病案]王某,女,54岁。1979年3月某日就诊。平时自觉口甘甜如含蜜糖,食欲 

不振,全身乏力,心悸怔仲。病已三年,舌红、少苔,脉细弱。曾服用芳香化湿 

之中药无效。 

[治则]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丸,每次一粒,一日2次,服十天口甘消失,时有心悸多梦,再连续服用 

三个月,病愈。随访五年未复发。 (见《山东中医杂志》1987年第4期) 

[评析]口甘症古人称为脾瘅。“治之以兰”,即是用芳香清化之藿香、佩兰等治 

疗。然而本案遵古人教诲投以芳香化湿之品无效,细辨证,患者心悸怔忡,全 

身乏力,心脾两虚,故改用归脾丸治之,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心血足,脾气健,运 

化如常则病治愈(李祥云) 

口甘(三) 

[病案]顿某,男,55岁。 1976年2月16日初诊。患者五个月前吃食物时口中发 

甜感,经常认为家属做莱没放盐或少放盐,开始不认为是病,有次吃一盐块觉 

得像冰糖一样甜,又有一次吃饺子犹如吃甜汤圆一般,方知是病。四处求医, 

无明确诊断,服中西药物无效。患者精神压力较大,饮食减少,形体消瘦,皮肤 

干燥,面无光泽,口唇失润,心烦少寐,体倦乏力,望食生畏,胸闷不舒,舌红苔薄 

稍干,脉细无力。 

[治则]扶正养阴,清燥和中。 

[方药]党参24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地15克,生石膏15克,茯苓15克,白 

芍15克,石斛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服3剂,即能辨五味,病好过半,再服3 

剂,味觉恢复正常,诸症皆愈。随访多年未见复发。(见《新中医》1980年第3期) 

[评析]口甘一症即是“脾瘅”,属九瘴之一。《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 

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脾瘅多由脾热所致,故取养阴清燥兼扶正 

和中治之。方用白芍、生地、石斛养血育阴;生石膏寒凉助阴清燥,白术,茯 

苓健脾,陈皮、甘草理气和中。全方有机配合,建树奇功。(李祥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