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多热少——牝疟 [病案]罗某,女,69岁。1981年9月12日入院。于三月前因外感风寒而起病,先 双足发凉,随即全身寒战,体温40℃以上,而不觉热甚,伴有口渴,持续2小时后, 全身濈濈汗出,寒热遂罢。多发作子夜间,或一二日一发,或七八日一发,入院 时伴头痛,渴欲饮冷,入口即吐,纳差,尿清,便结,形瘦神疲,面黄,四肢欠温,舌 质淡红、苔白腻浮黄,脉弦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4.3×109/L(24300/ 立方毫米),中性94%,疟原虫(-)。诊断为牝疟。 [治则]辛温祛邪。 [方药]柴胡12克,桂枝10克,干姜6克,黄芩10克,天花粉12克,牡蛎24克,甘草10 克,党参10克,白芍12克,青蒿10克。连服9剂,期间虽发作两次,但症状减轻, 血象已正常。唯全身发凉,背恶寒甚,汗出较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而腻,脉弦 细。此乃里寒极甚,抗邪无力,急当扶助阳气,以图正胜邪尽,用柴胡桂姜合四 逆汤化裁:附片6克,干姜6克,细辛3克,甘草10克,党参10克,柴胡12克,桂枝 10克,白芍12克,牡蛎24克,黄芩10克,青蒿10克。服17剂,诸症消失,再予温肾 健脾之剂,结合食养调理善后。住院三十三天,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 发。(见《江苏中医杂志》1982午第6期) [评析]《金匮要略·疟病》指出:“疟多寒者,名日牝疟。”“疟脉自弦……弦迟 者为寒。”牝疟以寒多热少,阳虚里寒为特征,本案由于素体阳虚,复因风塞侵 袭,阳气运行失常,不能达邪外出而致。故用柴胡桂姜汤辛温达邪为主,症情 得减,但身凉背寒之症未衰,显系里寒极盛,药轻病重之故,改予四逆汤合柴胡 桂姜汤温阳祛寒而获愈。(吕志连)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