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思明居士 2020-02-14

导语

由于疫情原因,小生子在家里已经呆了半个多月。在家里闲着无聊迷上了一个影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这个剧是根据真实的人物改变而来的,上映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时间久也挡不住它的热度。里面的人物塑造的可以说是完美,特别是孙俪所饰演的陕西女首富周莹更是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当时正处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而孙俪所饰演的周莹抓住了洋务运动的机遇,出动全部资产创建了陕西织布局,这也成为她人生中转折的开始。自此周莹的生意越做越大,自己一个人撑起了吴家的一片天,成为了吴家名副其实的大当家。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周莹是生意上的天才,但是她的婚姻并不顺利。她的丈夫吴聘在两人结婚后没多久便被人下毒谋杀,只剩下周莹一个人孤苦伶仃。但周莹并没有改嫁,因此当时外人都称她为吴家的寡妇。后来周莹的妹妹结婚,介于自己的寡妇身份,周莹没有去参加妹妹的婚礼。讲到这里我心中有一个疑惑,为何寡妇不能去参加婚礼呢?今天笔者就结合汉朝和清朝时期的寡妇地位来谈一下清朝"避忌寡妇送亲"的原因。

一、汉朝是寡妇的幸福时代

1.刘邦建国,女子的地位得到提升

公元202年,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乱,刘邦打败了项羽,一手创建了西汉。西汉的成立可以说离不开萧何,樊哙等人的帮助。因此在建国后刘邦不仅重赏了萧何、樊哙等人,甚至连他们的妻子都被封了侯。

根据史书记载:

"汉高祖刘邦就曾封兄伯妻为阴安侯,吕后当政后,也曾封萧何夫人为酂侯,樊哙妻吕媭为临光侯。汉宣帝刘询赐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户万一千为汤沐邑。"

刘邦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女子为官的头,打破了以往女子不如男的传统思想。可以说女人的地位在刘邦当权时期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刘邦与戚夫人剧照

2.吕后当权,更进一步的促进女人的社会地位

西汉刚成立的时候,国家的局势并不安稳,各方盘踞的势力都想伺机偷袭西汉。为了西汉天下的安宁,当了皇帝的刘邦并没有闲下来,而是选择带兵出征。最终在沙场上被流矢射中后病重而死。

刘邦死后,汉惠帝上位,但当时实际掌握大权的其实是吕后。说起吕后这个女人确实不简单。她多谋而果断,汉并天下后,曾经协助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她处死韩信,力促刘邦夷灭彭越宗族。可以说这个女人的能力一点都不比刘邦差。

汉惠帝是一个薄命的皇帝,上位后没多久便病重而死。他死后吕后开始独揽大权。吕后临朝称制共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的时间中,吕后把权利运用到淋漓尽致。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执政期间的吕后

现在我们所谓"母党专政"、"权在外家"的情形在吕后临朝当政期间屡有发生。正是吕后的专权,也让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大的提升。

3.汉朝的女子在婚姻中占有主动权

汉朝的女子由于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高,因此在婚姻中占有主动权。以往的社会往往都是男尊女卑,但是这种观念在汉朝并不成立。就拿之前的案例,萧何和樊哙等人的妻子都被吕后封了侯,这些女人的官职甚至比他们的男人都大,这个时候还能说女人的社会地位不如男性吗?

女子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提高,这也是汉朝家庭的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寡妇不愁嫁,甚至成了"抢手货"。

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

"朱买臣家贫,卖柴为生,常担柴道中,诵书歌讴,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这只是汉朝女子主动要求离婚的一个例子。在妻子要离婚的时候,丈夫显的是那么的无力。然而这种现象在汉朝却是非常普遍的。试想一下,一个女人的社会地位就算再高,为了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她也会找一个男伴。如果汉朝的社会中不允许寡妇再嫁,那么这些女子主动要求离婚的现象估计会嘎然而止。但是当时寡妇追求幸福的婚姻生活已然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风气。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汉朝时期寡妇的日常生活

据《后汉书.宋弘传》记载:

"汉光武帝时,湖阳公主新寡,刘秀便问起心中可有中意郎君。湖阳公主说:"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刘秀尽管愿意谋求撮合,但宋弘则以"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加以拒绝。"

湖阳公主是一个寡妇,她在丧夫后想再追求爱情,虽然这段爱情没有成功,但是却是汉朝时期寡妇追求爱情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有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揭开《三国志》的妃后列传,最令人注目的便是魏、蜀、吴三国的第一个皇帝,都曾娶过再嫁的寡妇。"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刘备平定益州后便娶了一个寡妇当妻子

三国时期正是汉朝的一个终结时期,他们三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都曾娶过寡妇。对于帝王来说,什么样的美女他们得不到呢?为何偏偏会选择寡妇呢?可能是寡妇身上有某种魅力吸引着他们吧。

小结:总结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寡妇的地位在汉朝与平常的女人没什么两样,甚至她们还凭借有过一定的持家经验反而更受男人们的追捧。

二、清朝——寡妇的灾难

从秦始皇创建第一个封建王朝起,往后各朝各代的封建制度在不断完善。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封建程度达到了峰值。

1.清朝寡妇处在社会的底层

清朝时期,彰显礼赞,节妇和贞妇的风气特别高涨。其中最明显的是体现在强烈要求女子守住自己的名节,不能被玷污。并且,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陈旧,所以在当时的女性之间都信奉着对自己的丈夫从一而终。也就是说如果丈夫英年去世了,为了保住名节,为了对丈夫忠诚,即便是非常年轻的女子也会选择守寡。

在清朝的社会中,一个弱女子想守寡一辈子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她要养活自己的孩子,赡养自己丈夫的父母。并且对于一个弱女子来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她根本就找不到一个赚钱的办法,生活的可以说是异常的艰辛。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清朝时期的寡妇为维持生计用织机织布

当然,肯定会有一些女人坚持不下去选择改嫁。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灌输,人们都认为这种女人克夫。在当时的人们眼中,他们看寡妇就像是丧门星的存在。

清朝时期在安徽和江西一带有这么一种说法:

"如果有寡妇敢于打破伦理再嫁他人,那就必须走偏门、后门或是直接从墙壁上凿个洞出去,绝对不允许走大门;而且这些改嫁的寡妇还不能在白天出嫁,须等到晚上,静悄悄地出行。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凶祸发生。"

清代民间都将寡妇认为是"不洁"之人,她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从道德上来说,官方和民间都不支持寡妇再嫁,因为这种行为和儒家思想背道而驰,是统治阶级所不愿看到的。

据《大清律例·户律·婚姻》记载:

"再嫁之妇不得受封,所以重名器也。命妇再受封,义当守志,不容再嫁以辱名器。"

也就是说寡妇如果再嫁人的话就不能再接受朝廷的恩典。换句话来说就是寡妇不能正常的行使她作为清朝子民应有的权利。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大清律例图片

三、清朝出现寡妇避亲这种现象的原因

上文对汉和清两朝的寡妇地位做了一个对比,从中不难得出清朝出现寡妇避亲的原因。

1.清朝时期寡妇地位低

在西汉时期寡妇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与一般的女子无二,甚至比一般的女子更受男人的追捧。但是到了清朝时期,寡妇就成了社会的底层,遭到人们的另眼相看。

《祁门县志》记载徽州情形:

"再嫁者必加以戮辱,出必不从正门,舆必勿令近宅,至家墙乞路,跣足蒙头,群儿且鼓掌掷瓦而随之。"

从中可以看到在清朝时期由于宗族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之大,所以寡妇为了生活想要再嫁,不仅要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还要遭受到公众的歧视和羞辱。

既然寡妇作为了一个大家都歧视的对象,那么婚礼这种隆重的场合又怎么会让寡妇登场呢。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晚清时期隆重的婚礼

2.受到封建迷信的迫害

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从秦始皇开始的封建制度到清朝得以终结。因此清朝也是封建制度的最顶峰时期。

在清朝,正是由于这种封建迷信的迫害,寡妇才成为一种晦气的象征。

清朝时期河南一代有这样的风俗:

"寡妇再嫁上轿后,路过十字路口就得停下鼓乐,更不能燃放鞭炮,要安静而快速地通过。这样做是为了迷惑前夫,让他的灵魂在十字路口迷失方向。到了新夫家后,还要端着一斗粮食,转椿树,或者是转碾道、转磨道,也是为了不让前夫的灵魂前来捣乱。"

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女人成为寡妇是有原因的。人们都普遍认为她们命中克夫,是一种凶兆。因此在其夫君死后,灵魂会一直纠缠在寡妇身边。上述的风俗中,路过路口停止放鞭炮,快速通过,甚至是端着粮食转椿树。以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觉得非常的搞笑,但是在清朝时期人们是非常相信神鬼一说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甩脱寡妇身边的亡魂,不把晦气带到新家。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咸丰年间寡妇再嫁的凭证

因此,迫于封建迷信的压力,寡妇被视为"克夫者"、"自带晦气的人"。而清朝时期新婚的规矩非常多,并且当时的人对牛鬼蛇神一说又非常的相信。婚礼是一个非常喜庆的场合,因此怎会让一个带着晦气的寡妇去影响了这种喜庆呢?

总结

从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清朝时期寡妇的遭遇是非常悲哀的,并且当时人们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锢而把寡妇视为社会中的"另类"。因此对于这么一个"另类",被封建迷信蒙蔽双眼的清朝人又怎能会让寡妇去参加婚礼呢。

从宋朝开始就有一种说法:"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了清朝更是把这种风俗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种风俗针对的人群就是寡妇。

《旌德县志》有这么一句话:

"知重名节,以再嫁为耻。"

这不就是对清朝寡妇的最真实的写照。而这种习俗的盛行于当时的官府逃脱不了干系。

清政府对节妇、烈妇、贞女实行旌表,根据《清律》规定:

"守节十五载以上,愈四十而身故者,一律旌表。"

比较汉、清两朝的寡妇地位,浅谈清朝"寡妇避亲"的原因

清朝时期的贞洁牌坊

在当时清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很多寡妇顶着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艰难的困境,宁可饿死也要守护贞洁。因此在清朝时期也非常流行建造贞节牌坊,而这种贞洁牌坊的主要光顾者就是当时的寡妇,这也算是清政府对守寡之人的一种特殊的褒奖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