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英文艺家在线】杨岸森|杂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左龙右虎艺术馆 2020-02-14

 杂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杨岸森



    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很不错,用现代流行元素及唱法咏唱经典诗词配上专家鉴赏点评,节目的文化底蕴及可观性都很强。有一节黄绮珊唱苏轼的《定风波》使人叫绝,黄妈浑厚高亢的声线及充满激情的演唱,是对苏词最默契的解读。
    苏词《定风波》有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被贬,心情郁闷与友人出行,忽然风雨交加,又没带雨具,其他人觉得很狼狈,只有苏先生不在意风雨,一会儿天晴后创作了这首千古名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去管那穿越树林打在树叶上的潇潇雨滴声,竹杖芒鞋轻胜马,手上杵着竹子做的拐杖,脚上穿着草鞋轻便得比骑马还舒适,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一样渡过我的一生。这是对《定风波》词中几句的原意解读。
    竹杖芒鞋是一种人生态度,其本意是艰辛极简的步行徒步,在许多佛教书上描述行脚僧云游的和尚去名山大川参访高人,一去数年往往会用这个词"竹杖芒鞋”,与现代有人不缺吃穿后小资地倡导极简生活,佛系青年有点挨边。
    苏轼的竹杖、芒鞋、蓑衣与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是不是有点遥相呼应呢?我觉得有点,词人在表达怀乡乡愁及被贬流放的无奈而又豪情满怀的断肠人,他们自然会把自已穿戴的物件及眼中看到的景物随手拈来,天衣无缝地放入词中来表达心境,为我们后来人留下丰富的文化宝藏。
    再说苏轼的《定风波》末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雨过天晴了,回去吧,蓦然回首那个遭遇风雨的来处,对于我来说既无所谓先前风雨,也无所谓此时的天晴。这句话是真正的佛系老人悟后的真言啊,千万别小看了。佛门传说苏轼前世是个和尚,修行段位已经很高了,所以他的东西很有禅意,他与好友佛印和尚的“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典故说明他一直在坐禅修行。明明遇到了风雨和晴天,为何苏大学士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智慧的人生境界,过去的就过去了,也就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智慧圆融地活在当下,多好。
    正是苏东坡先生在一生中有N个竹杖芒鞋的艰难苦境,使得他修为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清明境界,这何尝不是一种处世方法,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哲学。

作者简介:杨岸森笔名松月,男,四川盐亭人。爱好读书、写作,涉猎中医、文、史、哲、诗歌及宗教文化等,诗歌、散文、随笔、评论、杂文等多次发表于《大西北诗人》、《南部文化》、《香港视界》、《西蜀茶庄》、《国际联合报》等纸媒及网络文化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