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刘广文,1957年5月生于湖南涟源杨家滩七甲湾,1974年顶职于湖南省金竹山煤矿,爱好新闻,文学,书法,摄影,文化活动策划,报刊编辑设计。1988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8年先后应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和湖南省艺术馆之聘,任《作家与社会报》、《湖南作家》、《作家天地》总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书画家报》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艺术中国》执行主编。曾任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矿文联理事,中国煤矿书协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产业发展委员会委员。湖南美术出版社等先后出版发行《刘广文艺术文献》、《刘广文隶书》等专集。 
禅心化墨,诗眼穿风。 以一当百,含韵万乘。 秋阳灿烂的湘中娄底,悄然迎来了广文君“影像诗情墨趣”的艺术时刻。对其书法的独特魅力,我似乎早已成为他“毫不拘泥、酣畅淋漓”的“广粉”了。那满纸挥毫,不敷重彩、浓淡自如、墨成五色、层次分明的神韵,总能给人一种言外之意、韵外之旨与恬静淡泊的禅境。 夜静朗月迹, 秋色岚烟迷。 独步仙女寨, 通融佛道立。  出身矿工的刘广文,钟情“大汉”,问鼎“隶书”,他将“矿木”的具象输入“汉韵”——以相忘湖湘,而老在梅山。明代诗人有云:“摩岁中山标积雪,纳夷流水带金沙。”以龙山的苍翠为背景,在千年民俗酝酿出的芳香中,何绍基一路“隶书”流芳,与胡六皆、王超尘手心依偎,用古老的隶体“庄重”了过多少时代的心灵。 观广文君的作品,给人感受最深就是其审美意境与思想,可让很多人产生共鸣的效果。也许,这是他从“自我攻书”到“自我放怀”的审美表达过程中,所一直强调的一种表现形式——圆融、朴拙的禅意审美。尽管这种结体让创作者必须经历一个非常漫长而又清苦的探索过程。但恰恰是这种迦叶佛苦行僧式的过程,完美了和历练了广文作品的精神品质。
 书家广文拥有的这种非常庄严与健康的出世与入世情结所引导的氛围,总能时刻地接引着他,使他与生俱来的善良敦厚个性得以彰显。这种容易让自己被“孤独”的个性,并没有使其妥协与颓废。相反,这种外界人士给他带来的种种压力,却能经常化为一股动力、一种信心、一种气魄,并不断地推动他与古诗对话,与古佛互动,与古法神交,且深深地被感染着,驱使着他走向与“隶书”禅意书法和“释、儒、道”文化之间那种天人合一、万法合一的超脱境界。
 那么,正是这种不断自我更新完善的追古情愫,以及执着追求的诗书佛法精神,培养了广文君的书法状态,往往瞬间就进入了“百无禁忌、忘我无我”之境,出手就是佛家的圆融与慈悲。也正是他如此佛法精进的书艺熏修基础,赋予了他独创禅意的书法技巧和驾驭能力,为人们创作出了上多种禅字书法作品,这正是刘广文佛禅隶书创作的的黄金时期,也是他字字入佛和以心作佛的艺术境界。
 他的笔法,简洁、凝练、干净、果断。其捺撇看似形松意散,点横着墨也平淡,实则神韵盎然,行笔轻松驳斑,或如盘树根、笔墨相行,或如天马行空、神采飞扬;或藏或露,或浓或淡,或直或曲,恰到好处。 书法艺术在发展,书法的实用与审美思想也在发展,并随书家的书法实践深入而进取。在这种精神引领下,人们可以透过大师精心创作的禅意书法作品,来感受书法艺术审美的意境,并带引人们的视觉,进入广文君书法艺术的“宫殿”,可让你感受到美轮美奂的隶书神韵和虔诚礼佛所散发的神奇魅力,让你在美的环境中找到一种与佛结缘的共鸣,更使你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加持感。这种欢喜、向善、包容所构成的灵动之美,奠定了独成一派的书家刘广文书——归于自然的艺术灵魂。
 看着广文君泼墨的“文华富贵”、“云烟意象”、“金色童年”、“月鉴文心”等作品,一种穿越时光苍茫的感觉油然而生,驱驶着自己去努力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抬头望向天空,星光似乎淡了,云轻如薄纱般在“动吧”的周围移动,原本是“水墨春天”的底片,也渐渐清晰起来。一平方公里的体育公园,秋阳璀璨在远处,涟水河如同水银滑流,平静如常。月塘东街在轻微的晕眩之中,出现了幻觉般的“黑白”相映的色彩。 面对如此般的艺术品位,人们是否会追问:这到底是谁的杰作?他从哪里来?岁月之于厮,可诠释什么样的生命真意?难道这是千百年前遗落娄底的美韵吗?为何千百年后在这里仍能找寻啊?我想,所有来到这里观的人们,都应带着各自喜爱的故事情节,在这嵌墨流香的展厅里,在江龙滩流水的桥底下,会安然地抛掷着回望。因为广文君—— 目光总在仰望云端; 脊梁撑起古隶蓝天; 身躯披满黑白哈达; 长发风展朴拙意禅。 (娄底日报 杨建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