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天暴涨的行业!

 lwm1991cz20m93 2020-02-14
在上一篇文章的留言中,大家都表示更喜欢看老裘聊行业和公司,兄弟姐妹们可以放心,行业研究和财务分析是老裘的强项,也一定会是文章的主体内容。
这几天,光伏概念股的走势非常好,昨天通威股份和捷佳伟创又收获涨停。光伏已经沉寂了蛮长一段时间了,之前聊得也比较少,今天老裘就和大家聊聊光伏行业。
光伏行业有三个特点:首先,行业受政策影响非常大;其次,一直有新的技术;最后,降本增效是永远的主题。
一)政策
要看政策对于光伏行业的影响,只要回头看2018年的情况就可以了。
18年的时候,政F先后出台了“531政策”和“1102政策”,这两个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一负一正。
531政策之后,大家都认为政F是不愿意支持光伏行业的发展很多银行都不愿意批分布式贷款,很多持有电站的企业想着把手头电站卖掉。
再加上当时融资环境很紧,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融资能力不足而不得不退出行业,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实现了被动提升。
1102政策是对531政策的纠偏,能源局商讨并调整了“十三五”光伏发电及光热发电等领域的规划目标,2019和2020年国内光伏需求上调到每年40GW以上,扭转了外界对于光伏行业的悲观心理预期。
政策变化的核心就是看能源局领导的人事变动。能源局领导一直是一正四负的编制,分管领导的想法和思路会极大影响国内政策。
除了制定需求政策外,政F的补贴政策也同样影响光伏行业的发展。政F对光伏行业一直有补贴,当然,趋势是给的越来越少。
在任何一个有补贴的行业,都有产生寻租的土壤。
比如,531政策之前,整个行业的中间人费用、也就是常说的“路条费”3毛钱每瓦的水平,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诸多要求,比如各种苛捐杂税、对当地建厂和就业的要求等等,这些非技术成本摊下来上半年有5毛到1块钱的每瓦成本。
这些非生产性成本在未来能不能下降,也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技术
光伏行业的技术一直在发展,新技术有两条影响路径。 
1.上游向下游的传递
光伏行业的产业链是由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中游的电池片、下游的组件,以及最终端的光伏电站这四个环节组成。
新技术的产业化会带动光伏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各环节产品性价比的提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刺激最终下游需求的扩大。
上中下游各环节在产业链上的价值分布,决定了各自的降本空间和发展结构,反过来又决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迭代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下游向上游的传递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新PERC电池片的扩产,带动了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的硅料和硅片的产能趋紧,也进一步影响了硅片的产能投资。
硅片是决定了单、多晶差异的根本所在。未来三年,硅片将以单晶为主,且尺寸将从现在的156毫米切换到210毫米大尺寸硅片,这会带来显著的成本降低。
并且,随着PERC电池的大规模量产,也消除了HIT(异质结构)电池之前较高的设备投资壁垒,以后将会看到新型PERC电池和高效HIT电池共存的产业大发展的时代。
回顾历史,技术的更迭对于光伏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比较多,如果技术路径研判错误,企业就会很快被取代,下坡路走起来也会是“忽喇喇似大厦倾”。
尚德(老板施正荣是当年的首富)、江西赛维LDK(07年最大的IPO中概股)、汉能集团(李河君也是当年的首富),这些公司的生命周期都是在5年左右,之后都不复存在。所以光伏行业要保持估值长期估值溢价是很难的,但过程中肯定也是有机会的。
说完这些,最后再看一下光伏行业的供给和需求。
1.供给端
光伏行业的集中度很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有统计,2018年前10名的硅料生产企业的市占率70%,前10名的组件生产企业的市占率超过60%。
和其他大部分行业一样,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完善的国内外产业布局,同时龙头企业也具备了持续优化成本和技术的能力。
在效率和成本的推动下,龙头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并根据光伏市场的增长实现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2.需求端
1)国内需求。2019年国家竞价项目的规划启动时间是去年的10月份,启动之后,在去年第四季度抢装了一部分,剩下的10GW是在2020年一季度需要完成装机,所以今年一季度的装机规模会有明显的增加。
2)海外需求。南美、土耳其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比较旺盛,印度的财年是每年的3月31日,所以一季度也是印度旺季的高峰。日本也和印度一样,再加上日本国内的补贴政策预计在明年有修订,所以今年日本也会经历大约7GW的抢装。
总结一下的话,PERC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比较低,HIT异质结构电池是提升光伏光能转化效率的新技术方向。光伏行业今年全年的需求会超预期。
产业链里,龙头企业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龙头企业包括:隆基股份(单晶)、通威股份(多晶硅料和电池片),福斯特(封装),晶澳科技(组件)和捷佳伟创(光伏)。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光伏行业是最近势头最猛的,但是从市场热度来说,锂电池近期也是站在风口,一路上涨,除了电池、电池材料,上游的金属资源(锂、钴)也同样受到追捧。
从股价走势上看,锂和钴的走势有很强的联动性,但这两个金属的基本面和驱动力是有所不同的。
1)全世界不缺锂的资源,但是缺少高精尖的锂的加工技术。
特斯拉、宝马、奔驰和大众这样一些车企,他们现在采取的都是高镍三元的技术路线,而高镍三元必须用氢氧化锂作为原材料。
2)全世界能做氢氧化锂的企业有很多,但是能做动力电池用的氢氧化锂的公司只有三家:美国雅宝,加拿大Liberty和我们国内的赣锋。
我们讲过2C的公司看价,2B的公司看量。2019年,赣锋的产能大概在2.5万吨左右,2020年会增长到3.1万吨,另外他还在建5万吨的生产线,新的生产线预计2020年底投产,也就是说到了2021年底,理论上公司的产能会超过8万吨。赣锋的快速放量,和全球的电动汽车的放量是相契合,所以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
而钴的话比较简单,一方面是受到价格上涨的刺激,另一方面是这两天嘉能可和三星、宝马签下了长单,稳定了钴的供给预期。同时,受到疫情的影响,钴盐的原料和辅料运输受阻,所以这几天钴粉、电解钴和硫酸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