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再芬和她的《徽州女人》

 齐吕斋 2020-02-14
韩再芬和她的《徽州女人》     

             与韩再芬聊她的《徽州女人》

                       袁明云

    在日前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之际,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专门前来为铁路职工做了三场慰问演出。记者有幸会同电视台同志一道与韩再芬进行了一次长时间面对面的访谈。

    话题就从由她主创并主演而走红全国的《徽州女人》谈起。韩再芬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又给人以神秘的感觉,那高高的马头墙、精美的屋子和砖雕、牌坊群以及有徽州女人演绎出的一个个最具传统美德的故事,无不激起她“打出徽字牌”的创作冲动。于是,她便自己拿出钱来,与编剧、导演和主创人员多次深入徽州地区采风,以徽州文化为背景,以20世纪初徽州古镇的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这部黄梅新戏。1999年,《徽》剧在合肥首演,获得成功,此后3年,该剧在全国各地演出,尤其在首都舞台上频频亮相,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徽州女人》里并没有曲折的情节,只是戏说了一位徽州女人只在婚前看了丈夫一眼,然后就苦等了整整35年,直到得知丈夫在外求功名后来当了县长并娶了家室有了孩子,仍无怨无悔地独自盼着丈夫的归来。剧情虽然简单,却让人从女主人公的声声哭泣中激起心中的波澜。在采访时,有人问道,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韩再芬您也是道道地地的徽州女人,从1984年的一部《郑小姣》崭露头角至今已有20个年头。此间,不少名家进京下海或出国,而韩再芬依然心静如水地在安庆这个小城一呆就是20年,这是何因?韩再芬谈到她11岁就到安庆黄梅戏团学艺,她几乎吃遍团里所有老师家的饭,与团里结下的深厚感情和友谊以及报恩之情,决定她舍不得离开这徽文化的摇篮。她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视野各不相同,我选择安庆,选择宁静,但发展的目标没有改变,艺无止境,我要在徽文化这块土地上为黄梅戏的改革创新而作出奋斗,要站在我理想构筑的平台上,去展示我的才艺,体现我的人生价值。至于在那里在那个位置无所谓。

    在谈到《徽州女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女人的变化时,她说,人是多侧面的,女人也同样是个复杂又单纯的个体,她之所以把《徽州女人》搬上舞台,就想女人要敢于与命运挑战,要坚定人生的信念,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徽州女人的品位和美德依然是现实中值得追求的。韩再芬介绍自己,她出生在安徽潜山,这里出了张恨水、和被称为京剧国粹的程长庚,当年程长庚让徽剧从徽州走向京城,如今黄梅戏同样在市场经济下经受着改革发展的考验。鉴于此,她近些年对黄梅戏的转型,以及传统和现代的过渡、嫁接,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徽州女人》就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都有新的改进,吸收了现代大量的交响和舞蹈,从声腔到演唱均有新的变化,这也是《徽州女人》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韩再芬曾获得过梅花奖、文华奖、金鹰奖、金鸡奖、华表奖、飞天奖等,可以说在中国能得的奖都拿了,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各种头衔不少,而她最看重的是上海同济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她说,一个人光环再多,但不能将清醒掩没,我不是那种喜欢张扬的人,我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一点事,我愿为传授艺术献一点力,但愿我能把它做好。

 韩再芬近照 袁明云摄韩再芬和她的《徽州女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