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略丨《八大传染病案》讲习摘录: 时行温疫病案-7.时疫温毒案 以下为录音节选: 摘录一 包括饮食,本来是生存的必须,但如果上升到嗜欲的层面,追求各种山珍海味,甚至连蝙蝠都不放过。 要么把人撑坏,要么横生各种慢性病,遇到病毒横行,就理所当然成为的“易感人群”。 素多嗜欲,体瘦阴虚,外感时毒而发病。 夏历八月,斑症流行,平素嗜酒,起居不慎,故易于传染。 素因食物不节,消化不良,宿滞化热。诱因温疫流行,传染菌毒而发,又因药误而内陷。 温病月余,热毒未净,杂进食物厚味,挟热毒熏蒸脾胃而成。 素患湿热脚气,时愈时发,今春染时行温邪而发。 素因不究卫生(养生),过食生冷果实,以致脾难运化,蓄湿生热。诱因风疫流行,菌毒由口鼻吸入,直接传染。 素因受孕后,气血不充,神烦少睡。诱因秋后风燥时疫流行,菌毒飞扬,由口鼻吸受,直接传染。 素因性躁而暴,劳苦过度,受娠数月,适染燥热时疫而发病。 —摘自《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丨八大传染病》 正是说明很多疾病,都是有其内因的。 当然,这些原因,也是指引医者的线索,须知多一份线索,用药就能多一个方向。 辨症施治,也要辨人情施治,方能效如桴鼓! 向上滑动阅览 7.时疫温毒案陈在山(住辽阳咸春堂) 【病者】郭麟阁之子,年二十三岁,住奉天牛庄城。 【病名】时疫温毒。 【原因】素多嗜欲,体瘦阴虚,外感时毒而发病。 【证候】咽喉骤然肿痛,气喘声哑,舌黄口渴,皮肤热,头项痛,心烦谵语,小水黄涩,大便燥结。 【诊断】脉沉细数。证与脉不相符者,由素嗜烟色之人,津亏血燥,龙雷之火动于内,温热之邪袭于外,内外交迫,表里不通,故脉现似阴非阴,理应舍脉从证,不必为脉理所泥也。 【疗法】重用鲜生地救阴凉血为君,花粉、石膏生津止渴为臣,犀角、薄荷、双花解毒退热为佐,枳壳、蒌仁通畅气分为使,加山豆根、牛蒡子清咽利膈,解毒散热,滑石、竹叶渗利水道,引热下行。 【处方】鲜生地八钱 生石膏一两 天花粉四钱 二宝花三钱 牛蒡子三钱 枳壳二钱 山豆根二钱 薄荷叶一钱 黑犀角一钱 瓜蒌仁四钱 淡竹叶钱半 【又方】鲜生地五钱 生石膏六钱 天花粉二钱 二宝花二钱 生枳壳一钱 广犀角八分 滑石粉三钱(包煎) 淡竹叶钱半 陈金汁二两(冲) 【效果】服前方一帖,表热解而咽喉清,稍进饮食,惟内热未退。又服后方两帖,大便一次,热退身凉。终以养阴健胃法而愈。 廉按:温毒较温病尤重,自以清解血毒,宣畅气机,为第一要义。方亦宗此立法,当然有效。诊断时舍脉从证,确有见地。盖温毒温热,不比内伤杂症,往往脉难全恃,必须详审舌苔,按其胸腹,诘其二便,汇而参之,庶可得其真谛也。 滑动查看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