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嵩一党与裕王不和,为什么不鼓动嘉靖另立太子?

 wenxuefeng360 2020-02-14

文/炒米视角

大家或许并没有太在意这个问题,在《大明王朝1566》中,裕王既然是太子,为何又叫裕王?

严嵩一党与裕王不和,为什么不鼓动嘉靖另立太子?

所以按照正史逻辑可以非常合理解释这个问题,那就是裕王根本没有当过太子。嘉靖没有嫡子,一共有8个庶出的儿子,但是有5个早夭,活到成年的分别为庶次子朱载壡(太子)、庶三子朱载垕(裕王)、庶四子朱载圳(景王)。

真正的太子朱载壡在嘉靖31年去世了,严嵩当权期间,嘉靖并非只剩裕王这一个儿子,还有一个景王。当时裕王并不太受嘉靖待见;嘉靖最喜欢的是景王朱载圳。嘉靖虽然喜欢景王,但是也未曾将其立储。所以他也不是太子。

严嵩一党与裕王不和,为什么不鼓动嘉靖另立太子?

对于严嵩而言,他当然是紧跟嘉靖的步伐,站队景王。只是没曾想自己在景王死前自己儿子被徐阶搞倒,自己先失宠了。严嵩失势后,景王竟然又死在了嘉靖前面。所以严嵩就更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所以正史中,裕王根本不是《大明王朝1566》中正义总后台。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个清流团队其实也是不存在的。

嘉靖的膏方不是乱补的,修道也不是白修的。他活到了60岁,是明朝除朱元璋和朱棣以外第3个长命的皇帝。而在嘉靖驾崩前,也只剩下裕王朱载垕活着了,皇位继承人是他也是他,不是他也是他了。

所以在此之前,裕王根本没有剧中那么重要。他既不是徐阶的后台,那会他的老师高拱也没有入阁,张居正更是在打酱油。一直到嘉靖临终前一年,徐阶才卖人情把高拱列进内阁,高拱才不买徐阶的账,等朱载垕上台后,直接就开整徐阶。徐阶斗完严嵩,没几年自己就被人搞下台,高拱只不过又步徐阶后尘罢了。

严嵩一党与裕王不和,为什么不鼓动嘉靖另立太子?

当然按照剧情逻辑其实也解释得通,严嵩没得选择,因为他只是替呼风唤雨的嘉靖遮风避雨的那把伞而已。

剧情中,只有严世蕃看不清状况,认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裕王为总后台的徐阶、高拱、张居正这帮清流。认为斗倒了他们,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去贪墨去纵情享受了。

严嵩一党与裕王不和,为什么不鼓动嘉靖另立太子?

只有严嵩看得懂严世蕃等人的结局。当严世蕃发飙对严嵩说,我才是你儿子,才是你的后路。严嵩反问严世蕃,那嘉靖的后路又是谁呢?

所以严党没有退路了,因为嘉靖给他们留的是绝路。用人把人的价值榨得这么干的,嘉靖也是历代帝王中比较罕见的,说明其权谋水平之高,世所罕见。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严嵩一党与裕王不和,为什么不鼓动嘉靖另立太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