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安厅发布典型诈骗案件:特殊时期宅在家里要守好钱袋子

 有缘终南山 2020-02-14
无骗寄语







坚持天下无骗是一种信念。我们也期待没有骗局存在,但现实与我们的期望却相反,骗局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你虽不一定随时随地看见它,但是骗局却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识破骗子们行骗的伎俩,骗子们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这样我们距离一个完全诚信社会就又近了一步。防范骗局,你我同行,愿天下无骗

2月10日,甘肃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特别提醒广大市民,特殊时期,宅在家里,可千万不要被网络购买口罩、刷单赚钱等电信诈骗手段蒙蔽,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案例一:网络购买口罩被骗

近日,兰州市居民李先生在一名为医疗器械群的微信群中添加昵称“M.K.麦”为好友,并向其询问3M牌KN90型号口罩售卖事宜,对方称其为厂家直销,一万只起售,一只口罩13元,拒不零售。李先生信以为真,便迅速联系身边同事亲朋共同凑单一万只口罩,并转账13万元至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之后对方以疫区封锁、物流瘫痪、政府征收等各种理由拒绝发货,并将李先生微信拉黑,李先生发现被骗后报警。

反诈中心提示: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请通过正规官方渠道,对来源不明的“网络微商”“医护专卖人员”不听不信不转账,一旦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就近公安机关报案。如在微信和QQ上遇到诈骗信息,请在客户端或“腾讯110”小程序进行举报,反诈防诈,我们一起行动。

案例二:游戏好友诈骗

2020年2月3日,兰州市某小学学生小王在家中用其母亲手机玩“猫和老鼠”游戏时,认识一陌生人并添加QQ好友,该好友要求小王帮其解除微信限额,并通过QQ向小王发送支付宝二维码,小王分五次向对方转账4400元,半个小时后该好友给小王发送一张截图说4400元已经返还至小王的支付宝。当小王在QQ上和对方核实时,发现对方已将其删除。

反诈中心提示:家长请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切勿向未成年孩子告知手机支付密码,未成年人在网络世界也要注意保护自己,有疑问第一时间询问监护人。

案例三:冒充好友诈骗

2020年2月4日,嘉峪关市某中学学生小刘在家中玩QQ时,收到初中同学“小邓”的QQ消息,“小邓” 称要将自己网银上的钱转给小刘,再由小刘将钱转其微信好友。小刘虽质疑该做法,但碍于情面最终同意。后“小邓”给小刘发送了一张截图显示已向其转账1000元,又发送一张二维码让小刘扫码转账,小刘便照做。随后“小邓”又告诉小刘:自己朋友受伤做手术,刚转的1000元不够还急需2000元,希望小刘帮忙。小刘转账后,看到“小邓”发布的一条动态称其QQ被盗,遂发现被骗。

反诈中心提示:亲朋好友在网络借钱转账,一定要多方核实,确认收账人,不盲目转账,不轻信他人,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案例四:红包返现诈骗

2020年2月6日,兰州新区居民董女士在浏览朋友圈时看见有一微信名为“点点”的好友在朋友圈发布被“渣男”抛弃的动态,董女士因同情便与对方开始聊天,对方告诉董女士其已经怀了前男友的孩子,却被前男友抛弃,前男友现在有了一个有钱的新女友,便给了她一笔钱要她打掉孩子。对方称自己咽不下这口气,要气一气前男友,并要求董女士装作现在的男朋友给她转账,她便以转账9倍的资金返还。在对方以红包未明确备注信息、备注信息不合适等各种诱导下,董女士先后五次向对方转账共计27479元,后对方失去联系,董女士遂报警。

反诈中心提示: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实施诈骗,切勿贪图一时便宜而陷入骗局,一定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案例五:网络刷单诈骗

2020年2月7日,张掖市山丹县居民杨女士浏览微信信息时,一微信群内有人称可以刷单赚钱,杨女士便添加对方为好友,在对方指导下杨女士先刷了价值178元的一单,对方按照约定将本金及提成9元钱返还了杨女士,杨女士便信以为真。后杨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又刷了5单共计6913元,杨女士要求返现时,对方提出还要继续做够10单任务才可返现,杨女士感觉被骗,遂报警。

反诈中心提示:防“疫”的同时也要防骗,闲余时间玩手机切勿点击陌生链接,也不要相信QQ、微信中陌生好友所谓的刷单赚钱,网上所有的刷单都是诈骗。


             文章来源:网络,特此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