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邮集的趣味性应当如何体现

 过往邮客 2020-02-14
陶彦集藏 方寸邮缘

    最近,有网友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对“专题邮集的趣味性应当如何体现”进行网上讨论,一时引来众多网友的各种观点,综观这些讨论,确实对我们组编专题邮集有些帮助,特选编一些观点供会员参考:

    讨论主题:现在,讨论专题邮集是艺术创作还是要科学严谨,引了一些争议。我的理解是,这其实是一个邮集的趣味性如何体现的问题。一部邮集的趣味性是在章节的编组中体现的好,还是用一段虚构的故事来组成纲要的好?如曾晓祎的《马》,构思了一个人骑马,参观什么什么的,这种用主观性很强的故事来组集的思路,好不好?专题邮集的档次与过浓的趣味性,有没有矛盾?

    观点1:我觉得楼主的话似乎不是讲如何体现邮集的趣味性,而是如何创新邮集,或者说编组邮集如何体现创新,因为评审规则中没有趣味性这一项,只有创新性的要求,只要邮集体现出创新了,自然也就体现出趣味性,否则走别人走过的路,仿别人用过的思路,没有创新性,趣味性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无论从邮集的纲要,还是邮品的使用,以及外观上设计等都可以进行创新,从而体现出趣味性。

    观点2:邮集纲要的创新是最难的,你要做到思路新,绝无雷同,还要有较好的逻辑性,这其实是很难的,这需要你专题知识的长期积累,以及百思苦想中出现灵感,过于大胆的所谓创新,过于主观性的思路,过于精深细致的纲要,往往是曲高和寡,要被评审员认同是很难的。

    从邮品的使用上创新,用别人没有用过,却十分切题的邮品,用富含集邮知识的邮品来阐述重要的专题知识细节,这些邮品最好是档次高的较珍罕品,再加上贴切的专题说明,将原本看似互不相关的邮品构成有机的整体,专题说明文字可以适当艺术化,但还是要建立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毕竟参展邮集是做给评审员看的,不能指望评审员个个都是专家。

    观点3:个人认为集邮创作的前提应该是科学严谨。艺术性创作,主观性较强的思路其目的是让邮集更具有可读性和可欣赏性。让邮集通俗易懂起来。毕竟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太鼓噪的资料性说法,让人读了如同嚼蜡。邮集让人易于理解了,评价也许会更好。

    邮集有时就像一小本科普读物。用一个虚拟的故事纲要也许会将我们吸引入其中,提高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欣赏兴趣。国外荷兰的《我可以介绍我自己吗?我的名字是汽车》,国内广东的的《计算机》、成都的《聊酒》、福建的《老邮工的来信》,不是都虚拟出对话或者拟人的吗?专题邮集的档次与过浓的趣味性,没有矛盾。

    观点4:我认为如果专题邮集的主题是科普类的,它的趣味性应贯穿在邮品的展示和专题说明上,特别通过一些变体票的运用和活泼的语言技巧,把严谨的专题语言赋予诙谐的活力,展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引起欣赏者的兴趣,把一些枯燥的专题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艺术创新。

    观点5:我认为:专题邮集的科学严谨性与可读可欣赏的趣味性都是专题邮集应该追求目标。不应看成是矛盾的对立面。而应通过作者的艺术再创作将两者有机的相结合,谁重谁轻并不是标准和尺子。而应体现出作者应用集邮素材的能力、体现出作者在这一专题的知识深度、体现出作者如何将更多人眼球吸引过来、产生共鸣的独特匠心。

    观点6:我觉得一部邮集第一位的是通俗性,让人看得懂,别人才能欣赏、评判。特别是高深题材的通俗性。第二位的是严谨性,即邮集的信息应该集中、充分,我理解的专题邮集的特点就是传递信息,第三位的才是趣味性,趣味性实际上只能算是编排的形式问题,而创新不但在形式上,应该也包括在内容上、邮品上。另外,好像近十几年来,故事性与拟人化,已经司空见惯,有点让人审美逆反了。而趣味性,确实是个好概念,集邮就是集个乐子,谁如果真能编出一首《琵琶行》之类的艺术作品邮集或者一部笑话邮集,估计也能受到欢迎,邮品贴切如果不是机械、牵强而是充满趣味的话,应该是个创新吧!

    观点7:这个话题好像是困惑许多热心编组邮集的朋友们的一个话题,纵观当今一些比较成功的邮集,他们或是在珍罕性上,或是在趣味性上都有所长,但总的感觉是其中以珍罕性强居多,无论是《澳大利西亚鸟类》,还是上面朋友说的《我可以介绍我自己吗?我的名字是汽车》等,他们的集子中的珍品可谓琳琅满目,但是其中不乏多处充满趣味性的编排。自从《说茶》在国际展场上亮相以来,在我国的专题邮坛掀起了一股重视编排的势头,出现了不少编排新颖的好集子,然而,我们不能为了编排的新颖而过于强调编排,而不注重对集子深层次的把握。在这两年的国展上,我们有不少的集子就其题目来看都注重了趣味性,然而对照实际的内容,也有些不尽人意,引起一些争论。

    艺术是多样性的,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怎样在编排邮集过程中表现出编排的多样性,是我们专题邮集编组爱好者的一个永久课题。对于专题邮集的趣味性如何体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根据邮集的具体情况而定,在适合的地方使用,而不要一味的为趣味而趣味。

    观点8:“趣味”实际是为了更好地拓展和故事性的需要,“趣味”是编排中自然体现的,而不是刻意追求得来的。如果邮品本身足够说明问题又可以很好地进行组合的话,所谓的趣味实际就自然存在了。现在许多专题观念的探讨已经变成抽象的理论卖弄了,大刊大报上的文章尤其如此。就事论事要实际一点。整天谈“创新” 和“拓展”,而不去关注具体的邮集编排和组织,是专题集邮研究发展的大忌,也不利于更多的人走近这一领域。

    观点9:趣味性当然是要的,一部枯燥晦涩难懂的邮集也不会赢得包括评审员在内的观者的好感。但是,做邮集一定要把握好各方面的分寸,千万不能因为追求趣味性而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邮集最重要的还是展示素材和其中的集邮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素材串起一个故事来。

    观点10:我看首先要把趣味性和虚构的概念理清楚。

    趣味性是用巧妙的语言或文字描述某个真实的事物或事件,使大多数人看后感到很新奇有趣;而虚构就完全不一样,他是编造出的纯属子无虚有事物或事件。

    专题邮集中的趣味性、故事性,在获大奖的专题邮集中常有体现。但是趣味性不能用太多的文字来描述,而要用邮品来说话。我记得《澳大利西亚鸟类》邮集中有用鸟的移位变体邮票,来描述环境的变化,鸟的数量减少。体现出趣味性又增加了珍罕性,一举两得。

来源:掌上邮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