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出生时武则天是皇帝。5岁的时候,换成武则天的三儿子唐中宗李显,10岁的时候,换成了武则天的四儿子唐睿宗李旦,12岁那年,50岁的李旦又传位给27岁的三儿子李隆基,李隆基就是唐玄宗、唐明皇。 李白小时候就开始读书学习,10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还写的不错,有流传下来的。15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剑术、纵横术、并开始在四川一代游历,文武双全,并有社会经验,通古博今,也许是心思不太成熟,到24岁以前,他的诗作并没有收到咱们的课本里。 在李白12岁到24岁这段时间里,唐玄宗进行改革,文治武功,唐朝的国力发展很快,呈现一片繁荣。由于唐玄宗于713年改号开元,所以这一段时候处于开元盛世。 整个国家都处于蓬勃向上的态势,李白当然不甘寂寞,于24岁那年,也就是开元十二年离开四川,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于是就有了第一篇入选语文课本的诗歌《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首先是到了湖北,接触了于家乡不同的环境,心中感慨异乡的美好,同时还对故乡四川还有深深的依恋。 25岁那年,李白顺江而下,坐船经过安徽当涂天门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当时很开心,无忧无虑,忘情山水,意犹未尽,又去了江西庐山,写下《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年轻人,浪漫,夸张,一不小心,成了千古名句。 26岁那年,李白在扬州,也许是旅游累了,反正是想家了,写下了《静夜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27岁那年,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住在湖北孝感。在扬州游历的时候,以诗酒会友,认识了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两人趣味相投,成了好朋友。第二年,孟浩然参加了公元728那年的高考,没考上。 又过了两年,就是李白30岁那年,孟浩然又想走宰相张九龄的关系当官,又没有如愿,郁闷,李白约他到武汉旅游。在武汉玩了几天,李白送他去扬州,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让孟浩然宽心,其实李白自己也已经30岁了,也是早就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想想6年前出川的雄心壮志,现实的差距有点大,也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 可能由于家庭出身原因,无法参加高考,李白就想以诗名闻天下,等着唐明皇三顾茅庐,可诗写了不少,名声也出去了,但还没有领导赏识。现实点吧,李白开始谒见本州的裴长史、宰相张说、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等等很多,但始终没有人赏识和举荐。没办法,读书种地吧,心情不好,可以喝点酒。 公元734年,唐玄宗到洛阳,34岁的李白也跟到了洛阳,为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想着献赋谋仕,可还是石沉大海,心里那个郁闷。在宾馆里,李白又想家了,写下《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想回家,又不甘心,李白继续向唐玄宗和玉真公主献赋,可都没有结果。没办法,35岁的李白又拜见了道兄贺知章,贺知章当过礼部尚书,岁数大了,辞官修养,当时都76岁了,看见李白的诗,十分赏识,称李白是“谪仙人”,也许是修道比较淡泊的原因吧,或许是其他原因,玉真公主和贺知章虽然欣赏李白,也许也曾经举荐过,但当官的事还是没有下文,李白无奈,回家,甚至想归隐,耕读传家。 公元736年,李白36岁了,李白的朋友岑勋和元丹丘,也就是岑夫子和丹丘生,和李白一起喝闲酒,喝高了,李白写下了《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喝了,诗写了,该干啥还干啥,进步无望,只好过田园生活了。 李白38岁那年,与一个朋友在南阳相见,走的时候,写了《送友人》。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虽不知这个朋友是谁,但能看出李白此时看似平和的心境。 隐居的时间久了,李白也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公元741年,移居山东的兰陵,继续喝酒,还夸酒好,写了《客中作》。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742年,李白那年42岁,唐玄宗认为功业已就,一生中的大事都已经办完,想要开始享受成果,于是改元天宝。 唐玄宗终于抛开纷繁的事物,开始玩诗了,这时候,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又向唐玄宗推荐李白,唐玄宗这是才看了李白的诗作,认为文采真的不错,于是特招李白为翰林,随左右写情感美文,这时候,李白还见了唐玄宗26岁的美人杨玉环,腆着脸写了一首赞美诗。 写诗是小儿科,李白关心的是国家大事,743年,43岁,进宫一年的李白写了一篇《子夜秋歌》,提醒唐玄宗自己能文能武,能带兵打仗。 子夜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写了,唐玄宗没有反应,文武双全的李白的原意是出将入相,谁知道只是当了一个花瓶,心中当然不忿,再加上满朝文武都不待见,唐玄宗也慢慢的淡了。 眼见着英雄无用武之地,李白伤心呀,一天晚上,李白寂寞、孤独、苦闷,一个人喝闷酒,喝到伤心处,写了《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44年,唐玄宗也审美疲劳了,44岁的李白在宫中也熬到头了,于是被赐金放还,也就是,给你点钱,愿去哪去哪? 李白很难心,壮志未酬呀,带着伤心带着赌气,写下了《行路难》。 行路难 走就走吧,李白来到了洛阳,遇见了40岁的高适和34岁的杜甫,这两人与李白意气相投,一起玩了好多天。 不久,高适、杜甫走了,伤心的李白来到贺知章修道的紫极宫,授道箓,成了一名真正的道士。 李白当了道士,心灰意冷,走天下吧,10年间,云游天下。 53岁那年,李白来到安徽宣州,遇见长安时的故人李云,感慨往昔,李白写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感慨归感慨,路还得走,54岁的时候,到了安徽省的池州市,也就是秋浦,回想过去,写了《秋浦歌》。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不觉,李白都老了,找老朋友汪伦叙旧,汪伦好吃好喝好招待,李白很感动,告别汪伦的时候,写了《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告别汪伦,李白茫然,晚上,呆呆的看着月亮,想着自己的遭遇,写下了《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转眼,到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局势一发不可控制,唐明皇将皇位火线传给了唐肃宗李亨,李白能干什么,只有跑。 公元757年,57岁的李白还想建功立业,投奔唐肃宗李亨弟弟永王李璘门下,谁知遇人不淑,李璘造反被平,李白也稀里糊涂当了俘虏,遇见节度使高适,高适却要大义灭亲,多亏宋若思、崔涣营救,李白才流放夜郎,保了条命。 公元761年,朝廷大赦,61岁的李白也被释放,欣喜交加,写下《朝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时的李白,真正的开始悟道,人世沧桑,独自来到敬亭山上,回归大自然,写下《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公元762年,62岁的李白阖然长逝,留下千古诗篇,任后人评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