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到在说话、咳嗽或者喷嚏时,可以检测到亚微米、超微米级的更小颗粒。科学家进一步提出气溶胶(aerosol)的广义概念: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 0.001~100 微米)。 气溶胶是一些在空气中悬浮的超小颗粒,这些颗粒还可能引发疾病。 气溶胶传播 对我们的威胁是不是很大? 要重视,但不必恐慌。 气溶胶虽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并不容易,而且我们还有措施预防。 由于一般气溶胶颗粒比较大,通常大于 10 微米、50 微米以上的最多,一般的医用口罩就可以阻挡。 特别小的气溶胶微粒(半径小于 0.1 微米),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它们会随风飘走,被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气溶胶质点表面势能很大,又有电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坏,存活度不高。 对于非医务人员的普通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 而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气溶胶存在于空气里 还能开窗通风吗? 对于一般小区的居民,能开窗通风。 如果有居家隔离者,必须单间隔离,或处在全屋出风的位置,公共区域或其它房间自然通风时必须关闭患者所在屋子门窗。 同时注意不要用风扇等高流速设备通风,以免引起湍流,让本已沉降的微粒重新悬浮。
如果在不通风的环境
尤其要当心气溶胶 不通风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停留很久。 比如,患者乘坐电梯后,电梯中就会有病毒的气溶胶,而由于空气流通较差,如果健康的人随后进入电梯,传染风险会增加。 所以,进入电梯的人都建议佩戴口罩,不能因为电梯里面只有一个人就不戴。 此外,含病毒的气溶胶可能沿中央空调系统、下水道系统等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进入房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不同房间内空气会交叉流动,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这类中央空调一般用于商场、机场、体育馆、礼堂、影剧院等场所,所以在疫情期间要停用。 为防止下水道的气溶胶传播,需及时给地漏加水,形成有效的堵塞,以免气溶胶逆行进入室内。防臭地漏可有效避免气溶胶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