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每次进入一个新环境,总会把自己身上的“标签”从头到尾更换一遍。十年前,我在上海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工作。那时候,我给自己的标签是“职业化”、“自律”、“轻奢”和“冷峻”,这些标签很符合我当时工作的调性,也跟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同频共振。之后我来到北京,从事与戏剧创作有关的工作,于是,我更换了这些标签,将它们变成“梦想主义”、“浪漫”、“洒脱”和“幽默”。 这些标签,会让我产生一种极大的认同感,让我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信心。更能让我在新环境中很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全新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可见,认同感的作用真的很强大。 事实上,用贴标签这种方式制造认同感,是一种早已被商界广泛利用的影响力工具。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很早就提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两种思维模式。你可能会提出,这种贴标签的方式,很容易把人固化,让人固定在一种思维模式里无法成长。也可能会说,贴标签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在如今自媒体时代的加速下,会无限强化认同感,造成党同伐异,不顾事实本质,只认同类的结果。 但是,对于已经从戏剧事创作六个年头的我来说,贴标签,是一种十分好用的增强个人风格,塑造个性化形象的工具。后来我从事自媒体写作,更是因熟练的使用人设定位而受益良多。 事实上,贴标签,在戏剧思维中被称作“人设”。 本文就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戏剧思维,打造人设,而不至于落入“固定思维”和“党同伐异”的怪圈:
01什么是戏剧思维中的人物设定?提起人设,你会想起什么? 衣着、外貌? 行为、举止? 还是阴阳怪气的语气,飘忽不定的眼神? 当然,这些都可以算在人设之内,但人设真正的定义是:“你在别人心中的定位” 请注意,这里要强调的,是你在别人“心中”的定位,而不是“眼中”的定位。我们可以通过外貌和衣着把自己定位在别人的眼中,通过行为举止让大家记住你,通过语气和眼神把自己的形象深刻在别人的脑海中。 但是,无论你给出多少信息,这都是表层信息,是碎片化的信息流。 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通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谁都无法判断。 可怕的是,这样的信息越多、越复杂、越凌乱,你的定位就会越模糊,越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对方想听到的,并不是这些信息,而是在这些信息中是否有能让他们感到信任的东西。
人们为什么会跨过这座桥,愿意去信任你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信息融入到戏剧中,也就是所谓的在戏剧思维指导下,创造人物设定。 举个例子: 我的一个同事,去一家公司面试,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面试官让他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他说了以下的话:“某某某,28岁,从某某大学毕业后,在影视公司工作五年,做过三部电视剧的项目策划,写过四五部电影剧本,以制片人的身份带队前往内蒙拍摄,做事认真负责,性格逗比,热爱运动,喜欢美食……” 这些没有太多关联的词组,虽然都是简单明了的“标签”,也都是事实,但却形成一种冰冷的语言阵列,它们之间毫无逻辑关系,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立体的观感,也无法告诉别人你到底是谁?更没法让别人产生信任。 如果用戏剧思维来处理这些“标签”,会产生另外一种效果。 了解了这位同事的过往经历之后,我帮他做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介绍:
同事将这个故事讲给面试官后,得到的反馈是“面试官笑了”。这说明,他得到了面试官的信任。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中的反映出的几层意义:
你看。一个好故事,等于一出完美的戏剧,能够把这些碎片化,没有逻辑的标签整合在一起,通过起承转合的故事规律,就能制造出一个十分生动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产生一种信任感。 这就是戏剧思维的力量。 说完了戏剧思维中的“人设”和普通“贴标签”的区别,接下来,我们说说为什么要利用戏剧思维来打造自媒体的人设。 02为什么要利用戏剧思维打造人设?戏剧故事讲述行为从人类历史的初期就已经开始,我们在山洞里生活的智人祖先,在几万年前就开始了戏剧故事的讲述这项历经万年的活动。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在戏剧故事的驯化下成为了故事生物,脑海中早已经储存了无数的人物和情节。 无论你遇到谁,都会不自觉的去给他“贴标签”,然后通过戏剧故事,把这些标签联系在一起,形成你对他的完整印象,事实上,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人建立联系的。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自媒体行业,希望通过自己创作的内容,更多的链接他人,链接世界。其实,自媒体的本质:就是利用内容,建立人与人的链接。 既然是人与人的链接,就缺少不了戏剧,缺少不了人设的打造。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从业者,你一定要知道,戏剧思维下的人设的打造,必须从最初就融入到你的每一篇文章。 不管你是御姐范,还是可爱萌,是精明世故,还是沉稳老练。你都要做到,让观众或者读者能够在读你文章第一句话,看到你视频的第一秒钟,就清楚的感受到你强烈的个人风格。 戏剧化人设的打造应该是全方位的,除了行文,在选题上也应该有所突出。你的选题应该是符合你整个人的调性,符合你的审美和语言系统。 当然,自媒体从业者都知道“垂直领域”这个词,大家可能会把垂直领域和人设混为一谈,甚至会忘记自己的人设,只在一个领域之中锤炼知识。 其实,垂直领域深耕的是知识结构,越稳定,越能带来爆炸式的效果;但人设的建立却应该是动态的,就像戏剧中的人物需要成长我们的人设也需要成长。 喜欢戏剧的人都应该知道,戏剧中角色最打动人心的时候,就是他们身份翻转,打破标签的时刻,这一刻,被我们成为弧光时刻。 这种成长,需要跟你的读者、粉丝一起进行。体现在文章中,就是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态度和角度。这种变化,一定要让粉丝们了解,让大家看到,一个不断变化和成长的你。这样打造出来的人设,才更加生动、立体,更能让粉丝感同身受。 以我为例。 我个人写新媒体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我的人设建立和知识系统建立两部分。其中,人设的建立,对我更加重要。 一年下来,我可能写了100篇关于讲戏剧的文章,输出了一个完整的戏剧思维模型。但是,相比而言,我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更重要。 而看到我的这种变化,体会我变化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我每一次跟大家分享困难和纠结时,大家跟我一同战斗的经历。这一切,从整体上完成了一次人物的塑造。 并且让这个人物深入到粉丝内心,成为他们为止付出过心血的朋友。 因为,他们,也在戏剧中。 至于我现在的头条号,虽然粉丝数不多,但用心经营是我的核心工作。 除了日常更文,我还会将自己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犯的错误,或者自己在创作失误后的深刻反省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我记得有一次,我发了一条“停更通知”,告诉大家因为创作质量问题,点击量一直不高,可能是大家不喜欢我的内容,所以决定停更反省。 结果,当时只有两百粉丝的我,获得了1.8万的点击,和许多点赞留言。 受宠若惊的同时,让我感受到,与大家一起成长的重要性。 03如何用戏剧思维建立自己的人设?美国著名公众演讲人和培训师安尼特·西蒙斯是将戏剧思维运用到商业领域的先行者,他出版的《故事思维》这本书中提到了多种经典戏剧模型,我从中总结出一套“人设打造法”,熟练掌握运用,便能成功打造出一套完整的人设系统。 第一步:搜集标签,告诉别人“我是谁” 我是谁?这是安尼特·西蒙斯首推的第一类戏剧模型,西蒙斯他在书中说“当你想影响一些人时,对方脑子里总是会最先冒出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啊?你只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能赢的对方的信任。” 其实这一步并不复杂,你首先需要掌握心理学上的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TheBigFive)理论是西方心理学界公认的人格特质模型。 以下是一张完整的大五人格图表,根据上面给出的标签,选出你认为最符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选出适合你的人设标签,接下来就是发挥你创造力的时候,你需要用一个真实可靠的戏剧,将这些标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标准的戏剧模板。 信任感是自媒体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曾担任Uber公司领导力和战略部门高级副总裁的弗朗西斯·弗雷认为,信任有3个关键要素:真实性、逻辑严谨和同理心。 如果你感觉到对方很真实,对方的逻辑严谨或者对方在用同理心和你沟通,你就更有可能会相信地方。 所以,请记住,一定要讲亲身经历的戏剧,切忌为了强行将标签链接,而编造假戏剧。如果你觉得标签很难进入戏剧,只能说明,你的标签选择的不准确。 第二步:打碎标签,告诉大家“我将成为谁” 人天生有警惕心。西蒙斯说“在初次跟陌生人沟通的时候,他们最在意的不是你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只在意你是否在骗他们。” 所以,不要隐藏你的目标,直白的告诉读者,你现在的标签只是暂时的你,而你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更好的你,说出你的榜样,树立你的目标。 此处用的方法是罗伯特·麦基教授在《故事》里提到的“人物弧光”理论:人物要在他所属的戏剧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光,让我们看到,戏剧开始时的那个任务经历过一番宣布择战斗和高潮之后,来到故事结尾时,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 人设在故事中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是观众最孜孜以求的看到的戏剧核心。如果在你的整个自媒体历程中,让读者见证你的变化,甚至参与到你变化的过程中。那么,你就赢得了他们的心。 这里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纸上写下你之前在大五人格里选择的标签的反义词,如果这些词是你希望成为的目标,那么就努力成为他吧。 精彩的人设需要变化,而变化最精彩的方式,就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转。 ![]() 第三步:行动,告诉大家“我将如何改变” 只有承诺,没有行动,会丧失粉丝对你的信任。制订一套着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并将其呈现到粉丝面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是,我们都知道,计划好制定,执行难。这里给大家介绍一套将戏剧思维植入其中的行动力工具——WOOP法。帮助大家高效的部署和执行计划。 W——wish,愿望 O——outcome,结果 O——obstacle,障碍 P——plan,计划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得先有一个愿望作为动力。就像每个戏剧的主人公都需要一个目标一样,你得把自己想象成戏剧人物,将自己的愿望公之于众,并信誓旦旦的宣誓自己要向着目标进发。这是让你没有回头的余地,将还未实现的目标公布,是一种倒逼机制,会让你定制懒惰,付出努力。 愿望毕竟有些虚无,比如你的愿望是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这种愿望根本没法确定终点,你可以一直追寻,但一直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所以,你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成为一个自媒体大V,影响至少一百万粉丝,达成这个目标,你就幸福了。好,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结果。 之后是障碍,这是戏剧最精彩的部分。我们看戏剧,看电影,看的就是冲突和障碍。所以,你需要明确行动过程中的每一个障碍,并将其与粉丝分享,寻求帮助。让粉丝充分感受到你遇到的困难,你们一起筹谋划策,对抗障碍,准备大干一场。 最后是计划,有了前面三个步骤,你的计划制定将更为高效和合理。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突破障碍的每一个阶段,都将心路历程分享出来。让粉丝成为你的剧中人,让粉丝和你一起突破,一起成长。 ![]() 总结一下: 灵活的运用“戏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自媒体时代找准自己的人设,并通过带有“人物弧光”的发展型人设理论,让粉丝与我们一起成长,成为我们的剧中人。 建立人设,要掌握三种戏剧模型:我是谁?我将成为谁?我将如何改变?并运用行动力工具——WOOP法,让我们更高效的部署和执行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