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柴窑消失之谜与汝官窑创烧的时间节点及演进脉络考略

 新用户19382196 2020-08-31

前言:

①本考略仅对现存民间汝官窑瓷器'铭文款识'展开追问,本着以物证史的科学态度,力求'物证'与史料的相互印证;

②器物之纪年铭文时间,以及笔者断代之年限,均以国家《古代文物艺术品年份检测仪》最终检测结论为准;

③本考略所涉《柴窑》《官窑》《哥窑》等内容,请参阅本人发表《头条》上的相关文章;

④在本考略的求证中,发现史料记载不一定是历史的真相,唯有真实存在的器物(文物)本身,才能坐实历史时间节点上,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事实;

⑤本考略参阅文章来源:a《宋瓷轶事》;b《百度百科》;c《360图书馆》;d民间传说。

一,建隆元年,柴窑瓷器消失之谜与宋朝汝官窑烧造

公元960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宋代立朝伊始,宋太祖趙匡胤便口谕二道旨意:一是本朝禁铸青铜器;二是宫内禁用柴窑器,这便是野史流传:'开国禁两器'的出处。禁铸青铜器有史载可查证,而禁用柴窑器却无法印证,但从自宋开国起,柴窑断烧,柴器逐渐消失或灭迹的史实来看,禁用柴窑器的口谕可据可考。

可据可考①:

史传'石刻遗训'有三条内容,其中第3条内容便是要求趙匡胤须将《柴》款瓷器传烧下去。后来金兵攻陷皇宫后,从地宫发现了'遗训'的石碑,这条内容却不见了刻记。查证史料时发现,当年凿刻遗训铭文的时候,趙匡胤为什么只派了一个目不识丁的太监监工的原因所在。'周柴'铭文瓷器是后周朝一个标志性象征,它既是代表辉煌,亦是代表皇威,他在做后周朝的军将时,那种对'周柴'器的顶礼莫拜让他妒火中烧,自黄袍加身的那一刻起,他便决心要封杀'周柴'瓷器。

可据可考②:

民间传说,趙匡胤移驾皇宫后,宫内及目之处皆是前朝柴窑器物,趙匡胤心里很不舒服,因为这些器物都是前朝的辉煌,代表着前朝的皇权、皇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出自宋太祖趙匡胤的历史典故,所指正是柴窑瓷器,而非五代的小国(地方政权)的存在,因为'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宋代建朝之初,既然全国都还末'解放'完,怎么会早早的把各路将军们的兵权解除了呢?显然,史载解读的这两个历史典故史实,前后自相矛盾。

宋太祖深知,只有禁用或封杀柴窑瓷器,才能让朝臣军将们忘掉前朝的辉煌,和'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不耻历史。因此,宋太祖不惜血本,于建隆元年中期,在商丘清凉寺组建了宋朝第一个汝官窑窑口,并在建隆元年(建国当年)成功烧造出了《建隆元年》《建隆元年清凉寺御制》等铭文款识瓷器。

上图《建隆元年》汝窑瓷器,坐实为公元960年的器物,亦证明了宋太祖朝汝官窑的存在或创烧。

宋太祖朝所有的三个年号,共计十六年时间段,均有连贯的汝官窑史物印证:

《乾德元年清凉寺御制》 (公元963年)

《开宝元年清凉寺御制》(公元968年)

[后二张图为宋太祖961年~976年创烧的、区别于汝窑的《宋煌官窑》瓷器,这也是976年后的《大宋哥窑》瓷器]

客观公允的说,五代后周柴窑瓷器,并不逊色于汝窑瓷器,但偏偏柴窑被封杀,汝窑堂而皇之登入宋朝高堂。其中的政治考量不便评说。

这就是历史上《柴窑》瓷器消失之谜,以及《汝窑》成为宋代名窑的开始。

二,追问'清凉寺'、'清凉寺御制'与汝官窑窑址

历史史料上可供查询的唐、宋清凉寺记载,只有汝州宝丰清凉寺与商丘清凉寺二处。通过宝丰清凉寺发掘出土的宋瓷与民间收藏的汝官窑宋瓷比对,无论是釉色类别、烧造工艺、器形表现、支痕形制、胎土种类、铭文款识等内容,都有明显区别。可以肯定的结论,上图《乾德元年清凉寺御制》铭文之清凉寺,并非宝丰清凉寺窑口烧造,因此,宝丰清凉寺窑址,不是汝官窑铭文清凉寺所在地。

否定了宝丰清凉寺,并不是认定了商丘清凉寺,而是商丘清凉寺上有太多的故事或传说,不得不让笔者展开追问与考略。

史传,趙匡胤与商丘清凉寺方丈和其弟趙匡义,是'黄袍加身'的核心谋划者。显德六年底,'黄袍'秘密制作完毕后,一日,趙匡胤问方丈:'吾若黄袍加身功成,何字立朝哉?'方丈答曰:'尔造事商丘,乃唐之宋州矣,宋州乃故之宋国,将军自思量。'

这便是'宋朝'来历的最直接印证。

商丘清凉寺与趙匡胤的纠葛这还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密谋、议事、囤兵、举事,都是从商丘清凉寺开始的。

趙匡胤在行将举事夺权之前,让清凉寺方丈占了一卦吉凶,方丈告之:将军命相聚火德,事始点占位东离(先天八卦之东方),向如旺火,故宜晚间举两万众火把形势,功成矣。史载陈桥兵变时间正是晚上;黃袍加身后,趙匡胤对'火德'一说深信不疑,这便是一年后《宋煌官窑》铭文之'煌'字的来源依据。同时,也补正、解读了史载有关商丘清凉寺,为什么是佛教道教同处一寺的原因。

《清凉寺御制》之清凉寺铭文,一定是确指窑口地名或窑口本名,它符合汉字文化的逻辑推演;再则,960年时代,对于创烧瓷器是一件方兴未艾的、辉煌的国家大事,前朝《柴窑》周世宗是这样示范的。

趙匡胤始终坚信商丘清凉寺是他趙宋江山的福地,除了把清凉寺钦定为皇家寺院外,又把宋朝的二个国有窑口一一汝官窑与宋煌官窑口,混建在了商丘清凉寺周边。上面组图《建隆元年》《乾德元年清凉寺御制》《开宝元年清凉寺御制》《宋煌官窑》等铭文款识瓷器,就是960年至968年期间,经二窑口烧造出来的瓷器。

[《元祖清凉寺御官窑制》这是有别于汝官窑瓷器的另一款官窑瓷器,元祖即始祖,御官窑即是专为皇宫烧造的窑口,清凉寺系指窑口所在地。这是汝官窑与官窑混建在一起的考略物证。

此器疑似创烧于963年~978年区间]

清凉寺既是代表皇家寺院之别称,亦是代表御制窑口的铭文,其中的政治考量,疑似与前朝周世宗的《柴》款铭文有关,因为缺乏文献史料支撑,笔者只能陈述自已的研究结论:二者异曲同理。

这件器物铭文亦为《宋瓷轶事》上所云:清凉寺上汝官哥三窑口'及目可见',提供了物证。为什么是三窑口呢?因为977年后,宋太宗把《宋煌官窑》一分为二,一为《大宋哥窑》,二为《大宋官窑》,再加之汝官窑,即《大宋汝窑》,所以为三窑口。

上图铭文《崇宁四年清凉寺督办皇宋汝窑归于天成宋徽宗御贡》,这个铭文款识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元素及历史信息,它为我们解读了汝官窑与清凉寺之相互关系,亦明白无误的诉说了,自960年(建隆元年)至1104年(崇宁四年)的144年历史里,汝官窑的发展历程,虽然这款瓷器不是在清凉寺烧造,但'清凉寺督办'铭文含义已经把商丘清凉寺的历史重要地位凸显了出来。

有学者认为,清凉寺是宋朝国有瓷器的监烧机构,那为什么《清凉寺御制》只限于汝官窑铭文,而不见于《哥窑》《官窑》铭文呢?为什么977年修内司接管烧瓷事务后,《清凉寺御制》铭文瓷器仍在继续使用呢?再者,这是一件光明正大之事,应该见记于史载才对。清凉寺应该是汝官窑最初的窑址所在地。

不管如何推演与追问,《清凉寺御制》为宋太祖钦定的瓷器铭文不容质疑,它代表的是皇权、朝威!北宋朝自宋太祖后的八任皇帝,无一敢篡改。这就是北宋167年历史时间段,《清凉寺御制》铭文贯穿始终的真正原因。

三,崇宁元年之前的汝官窑演进脉络及汝官窑窑口考略

自宋太祖朝后八任皇帝,计28个纪年年号,均有纪年式《清凉寺御制》铭文瓷器存世,随着朝代的推进,汝官窑瓷器的烧造量也是与日聚增。由于更迭的皇帝其审美各异,汝官窑瓷器烧造技艺时有创新,亦时有倒退,到宋徽宗崇宁元年时,汝官哥才真正得以迅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商丘清凉寺原始汝官窑窑口上,已发展成了宋朝最大的,汇集了制瓷工艺、釉料研发、辅料生产、绘刻技艺等人才济济的国有工场所在地。可以说,北宋经二次加工的汝官哥瓷器,80%均是由商丘清凉寺出来的。

宋徽宗之前的汝官窑窑口演进脉络,只有《庆历年鲁山段家窑》印章有纪年,其它三枚印鉴只有窑口名,没有纪年铭文,具体什么时间段开始订烧,需国家层面对窑口发掘后,采集到的理化数据,与民间带纪年铭文瓷器的理化数据相印证、匹配后才能确认。

《庆历年鲁山段家窑制》庆历年为宋仁宗1041年,鲁山段家窑,是否是鲁山段店窑?需要进一步考证。

《大宋蟒川严和店窑印》以印鉴的铭文内容解读,疑似北宋汝官窑窑口之一。

《大宋桃花店段家窑印》亦疑似北宋汝官窑窑口之一。

(有枚《青龙寺段家窑》图片丢失,《汝州东沟窑》亦疑似北宋汝官窑订烧窑口)

'大宋'二字,一般是代表朝迋铭文,相当于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铭文一样,是严受法律权限使用的,宋朝时代时,比我们现在更严厉。所以可以确认《大宋蟒川严和店窑》、《大宋桃花店段家窑》为北宋汝官窑窑口之一。

[《桃花店清凉寺御制》铭文,它删去了'段家窑'三字,增加了'清凉寺'皇家铭文,可以印证系汝官窑窑口无疑。]

四,宋徽宗时代的创新与辉煌

自崇宁元年开始,宋徽宗收回了原由修内司管理的烧瓷事务,交由内府瓷官管理。瓷官的人选是宋徽宗还未当皇帝时,约宋哲宗元祐年就结交的张姓好友,他是清凉寺上世代制瓷巨匠的传承人。宋徽宗口谕,张瓷官之一切瓷器烧造事宜,只对皇上本人负责。换句话说,凡涉烧瓷事务的瓷官之语,均属谕旨。这在历朝历代均无先例,实属打乱常理,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管理结果,却使北宋汝、官、哥、钧瓷器,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和无与伦比的辉煌!

下面所发器物图片,就是最直接的印证:

(此器为崇宁元年的创新器形)

(此器为前朝经典器形,《崇宁元年皇宋官窑御制》铭文瓷器与上款瓷器不是一个窑口烧造的,'皇宋官窑'系指先皇创建的宋朝官窑口)

(此器为宋代汝官窑创新器形,特别的铭文:《崇宁元年宋皇御用》,特别的釉色:'帝王红釉',特别的烧造技艺:'官窑汝窑合成技艺';器形流畅而端庄,釉色沉稳而霸气,名符其实的'帝王之物'!)

(此器系崇宁元年之哥窑瓷器,其中红黄二种金丝一种铁线亦是宋徽宗朝首创)

(此器为前朝经典器形,系内府张瓷官将死的朱砂水,变成了活的朱砂水后,所呈现的金丝铁线)

(宋徽宗大观元年的'鎏金釉上五彩汝官窑瓷器',属汝官窑的创新品种)

(这是宋徽宗崇宁五年烧造的,集汝官窑、官窑、哥窑特征于一体的创新瓷器,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御书、御刻的钧窑器,是宋徽宗本人的审美追求!由于宋徽宗的喜爱,钧窑器在北宋未年才得以迅猛发展)

(《汴京官窑》冰裂纹瓷器是宋徽宗崇宁弍年才研烧成功,它属于厚胎厚釉瓷器,每上一层釉,都要复烧,然后高温取出惊裂釉面,五至六次复烧惊裂,叠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看到的冰裂表现。

汴京官窑是宋徽宗朝自已置办的窑口,因窑口在汴京管辖范围之内,故取铭文《汴京官窑》。

汴京官窑冰裂纹瓷器,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容器里只要盛水,一二个时辰后,冰裂就会消融,把水倒出以后,又逐渐恢复了冰裂表现。这种由繁致简、由简致繁的哲学哲理,正是宋徽宗本人的治国之道与艺术追求!)

(这是北宋未期宣和庚子年间,宋徽宗又置建的,区別于汴京官窑冰裂纹瓷器的,另外一个官窑口瓷器。铭文也很特别:《宣和庚子京师制器臣庶勿用后袭此制》,人文元素相当丰富;随手书写的铭文款识也说明了宋徽宗的无奈与窘境;国库日渐空虚,却仍然坚持'臣庶勿用'?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款瓷器的珍贵。

此器集哥窑、官窑、汴京官窑最高烧造技艺于一身,它是北宋官窑瓷器的最后绝响,亦是宋徽宗制瓷贡献的完美句号!)

宋徽宗崇宁元年后的每一个纪年,都有创新瓷器面世,鉴于釉色众多,器形各异,本考略就不一一图例了。

五,后记

①'釉胎质,万千载,如新矣。'这是《宋瓷轶事》里的一段对北宋汝、官、哥瓷器的总结描述,原书白话解读为:千年瓷胎,万年瓷釉。这与'旧器如新必是宝'的民间认知,异曲同理。

②北宋汝官窑之演进历史为167年;至于汝窑烧造历史,可依据三个板块来进行考略:960年之前的物证+北宋物证+南宋物证。笔者预估约600年以上,当然,最终的定论,以国家层面的科学检测数据为准。

③本考略仅代表本人观点,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全文完 谢谢阅读!

古瓷探史:明友许

2020年2月14日于遵义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