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1-5)导学案和课后练

 滕训超 2020-02-15

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1-5)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大致了解古诗词的意思。

2.能熟练背诵古诗词。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熟练背诵古诗词。

学习难点】感悟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1.采薇(节选) 

【课时目标】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古诗。

学习过程】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2.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的经典名句,请大家打开书读古诗。

二、读准诗歌,理解诗意。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3.理解诗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悲伤,却没有人知道我的悲哀。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理解“杨柳依依”。

(1)课件出示“杨柳依依”。“杨柳”是什么样子的?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2)课件出示:杨柳图片。

(3)读出你体会到的美。

2.理解“昔我往矣”。

(1)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教学预设:昔我往矣)

(2)猜猜诗中人打算去“往”哪里。(师补充介绍:“往”指当初去从军。)

(3)为什么出征?(教师介绍诗歌背景。)

(4)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

(5)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雨雪霏霏”,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图片: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口语表达。)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短短16个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诗中没有一个字写到我们所感悟到的“情”,作者把“情”融汇在了哪里?(景物)

2.这就是情景交融(板书),这也正是《诗经》的魅力所在。

四、引导背诵。

1.指名试背。

2.全班试背。

五、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如何来学习诗歌的。

小结: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板书设计】

  

爱国    

思乡        

                         情景交融

六、课后练习:

一、给汉字注音。

(  )    (  )

(  )    (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我往矣(    )

2.杨柳依依 (    )

3.雨雪霏霏(    )

4.行道迟迟(    )

5.渴载饥(    )

6.知我哀(    )

三、默写填空。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     “依依”形容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      “霏霏”形容                     

4.“行道迟迟”的意思是                   

四、课内阅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采薇》(节选)选自《     》。 “薇”指          

2.给多音字组词。

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采薇(节选)

一、xī yǐ fēi āi

二、 1.从前,指出征时。 2.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3.指下雪。 4.迟缓的样子。 5.,又。 6.没有人。

三、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春天 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3.正在下雪 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4.慢慢地在路上走

四、1.《诗经·小雅》 植物名 2.行业 行人 转载 载客 3.“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又写出了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对和厌恶之情。

 

第二课时  2.送元二使安西

课时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了解古诗的类别及其特点。

3.反复诵读,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表达方式。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

学习难点】了解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诗,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送元二使安西》)你了解到了什么?(这是首送别诗。当时,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故而王维为其送别。)

二、自主学习

2.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 谁能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 解义。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意思,待会儿来说说诗中的大概意思。(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 同桌互相说说。

三、品读诗句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我们已把古诗基本读懂。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有一手。大家看看这首诗,前两句都是写什么?(写景。)后两句呢?(抒发情感。)

(一)品景。

1. 谁来读读写景的句子。(生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

2. 自由说。(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指导)

那么多画面,作者只用两句话就精炼地写出来了。这绵绵细雨把尘土都轻轻

地润湿了,杨柳也变得苍翠欲滴。多美的画面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觉得渭城雨后的天空变得更加明朗,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3. 重点品“雨”“柳”之意象。

春日的渭城有很多美的景物,但作者为何重点选中“雨”和“柳”呢?

(这雨是绵绵细雨,绵绵不断,正如此时作者的情丝。情也似乎连绵不断,有

着淡淡的忧愁;“柳”和“留”谐音,折柳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二)品酒。

1. 读着后两句诗,你又看到什么?(王维与元二举杯共饮美酒的场面,王维与元二话别的情景。)(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他们酒喝了多少?(“更”一字,体会到他们喝了很多。)

3. 地点。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西出阳关到安西,安西到底有多远呢?我们看(出示简略路线图)从渭城到安西,足足有三千多公里。在当时,即便乘坐最好的交通工具也要走上半年多。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路途遥远,充满艰辛,不知何日是归期。这种难分难舍的情都尽在这两句诗中。

4. 小练笔。你想此时王维举杯劝酒,他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一杯酒,一生情,一个“更”字,一个“尽”字,无不浸透了诗人对朋友全部的真挚感情。我们也把这份情深深埋在心里,让我们配着音乐再来读读整首诗。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景:雨、客舍、柳

情:依依惜别

五、课后练习:

一、默写整首诗。

          

          

          

          

二、解释下列词语。

1.安西:                                                             

2.渭城:                                                      

3.:                                                             

4.阳关:                                                      

三、按要求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与孟浩然合称                 ”之称。 

2.《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代送别的        、环境气氛;后两句表达了诗人        之情。 

3.“渭城朝雨浥轻尘”一句中“                 ” 

这个字点明了送别的时间,“浥”在本句中的意思是    ,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四、诗词赏析。

1.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强烈的惜别之情。

B.全诗的自然环境都烘托出一场深情的离别,却没有黯然销魂的感觉。

C.“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句诗透露出诗人的黯然神伤。

D.“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浓浓的友情。

2.翻译本首诗的前两句。

                                                              

                                                              

3.下列诗句不是表达送别之情的一句是 (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答案:

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1.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2.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位于渭水北岸。 3.湿润,沾湿。 4.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三、1. 王维 王孟 诗佛 2.时间 地点 强烈深沉的惜别 3. 湿润,沾湿

四、1.C  2.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3.D

 

第三课时 3.春夜喜雨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

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杜甫:杜甫的诗有着悠长的意境和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史诗”。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

2.解题:春夜喜雨的意思就是春天的夜晚下了一场雨,作者的心里很高兴。

二、初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学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诗,评价。

3.齐读。

三、细读品味。

1.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是处处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诗中哪一个字、哪一组词特别能体现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把这个字或词圈起来,在旁边注明原因。

2.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抓住“好”字。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

(2)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其中“好”最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这一联写听觉。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

(2)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字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人知道。)

(3)“潜” “润”“细”能体现诗人心里对春雨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

4.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这一联写的是雨夜的环境。抓住“俱黑”“独明”,这时原野、路径、云虽然是黑茫茫一片,唯有江上的船只灯火通明。

(2)象征诗人心头升起的希望,相信春雨会绵绵不断,下很长时间,定然会彻底地滋润干涸的大地。这里诗人从视觉角度表达出内心的喜悦。

5.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一联写第二天早上诗人看到带雨的花朵,想到万紫千红的鲜花开遍锦官城,诗人的心花随同春花一起怒放了。

6.这首诗除诗题外,全诗不着一“喜”字,而“喜”自见,处处流露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这首诗主题深刻,语言优美,诗意浓郁,故千百年来为人们赞誉,传诵不已。

四、指导背诵。

1.引导背诵。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看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想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我们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

3.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板书设计】

(及时)好     (润物)喜

五、课后练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                                                          

发生:                                                         

:                                                                     

野径:                                                           

红湿处:                                                           

花重:                                                            

二、默写填空。

1.好雨知时节,                        

2.随风潜入夜,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  

前两句写了        ,后六句集中写    ,诗中没有一个     ”字,却体现出诗人的    之情。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        ,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

一、就。 使植物萌发、生长。 悄悄地。 田野间的小路。 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二、 1.当春乃发生 2.润物细无声  3. 杜甫 春雨 下雨的季节 夜雨   喜悦

三、1.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降临。 2.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四、1.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2.颔联、颈联分别是从听觉、视觉来写的。

3.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潜”字用得好,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第四课时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课时目标】

1.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主旨,体会本诗立意行文和遣词的独到之处。

3.领悟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品味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学习过程】

一、释题导入。

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初春时节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二、整体感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后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其中著名的有《马说》《师说》《劝学》等。

4.本诗选自《昌黎先生集》,水部,唐朝工部的一个司,掌管水利方面的政令。张十八员外,即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人。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其乐府诗多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

三、理解古诗,体会诗意。

1.注释:

: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酥油。

最是:正是。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指京城长安。

2.译文: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远远胜过满城杨柳的暮春。

3.“草色遥看近却无”写早春的草色:极淡极少,若有似无,这一句是全篇的绝妙佳句。

4.学生读古诗。

四、感悟诗情。

1.试想:早春二月的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但若下过一场春雨后,春就悄悄地来了,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2.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是早春。很自然地引出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为什么早春的草色要胜过皇城的烟柳呢?

只因为春草蕴涵着大地回春、万象更新,而绿柳满城的暮春又有什么稀奇的呢?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3.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春色的特征。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六、课后练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天街:                                                         

润如酥:                                                             

最是:                                                          

:                                                            

绝胜:                                                                   

二、默写填空。

1.天街小雨润如酥,           

2.          ,绝胜烟柳满皇都。 

3.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代的     ,是写给      的。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四、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答案:

一、京城街道。 形容春雨滋润细腻。 正是。 时。 远远胜过。

二、1.草色遥看近却无 2.最是一年春好处

3. 韩愈 水部员外郎张籍

三、1.京城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2.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四、1.京城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第五课时 5.江上渔者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习古诗并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激发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鱼”引出“渔”,区分“鱼”和“渔”的字形。

2.师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3.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者”意思是“……的人”,“渔者”就是捕鱼的人。

4.齐读课题。课题的意思就是——江上捕鱼的人。

5.简介范仲淹。

《岳阳楼记》里流传至今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二、读诗解意。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读这首古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由朗读。

3.学生朗读,评价。

4.学生齐读。

5.解词连句知大意。

(1)注释:

往来:来来往往。

:只。 美:鲜美。

出没: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了解诗句意思。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滔滔风浪中若隐若现,多么惊险啊!

6.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引导学生想象场景)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停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他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范仲淹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前两句诗写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学生齐读)

3.捕鱼者如何捕鱼?

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

4.师述: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

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地诵读全诗。

7.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鲈鱼好吃

捕鱼危险

四、课后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méi  

(   )

(   )

(   )

hǎo  hào

(   )

(   )

(   )

二、解释下列词语。

往来:                                                          

:                                                         

:                                                            

出没:                                                              

风波:                                                         

三、默写填空。

1.江上往来人,                                 

2.君看一叶舟,                                 

3.《江上渔者》的作者是   代诗人    ,体现了  

                              

四、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五、课内阅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mò méi  mò hào hǎo hào

二、来来往往。 只。 鲜美。 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浪。

三、1.但爱鲈鱼美 2.出没风波里 3. 范仲淹 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1.在这一带走过的人,只喜欢味道鲜美的鲈鱼。 2.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五、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上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