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雨贵如油,诗赋赛蜂蜜。(打开美篇看见你)

 zzm1008图书馆 2020-03-01

春风越过浅浅的窗棂,

轻柔的春雨无声无息。

春雨打着窗台,告诉你春的消息;春雨洒向田园,带来丰收的希望;春雨随风吹到脸上,凉凉的,有些清爽……

这个春天,让我们细听春雨洒向人间,静待春暖花开。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笔下的雨,是最可人的雨。


春雨是寂静的,寂静却有力量,细细小小的雨丝,密密斜斜的笼罩着大地,放眼望去,一片朦胧,似乎眼前蒙着一层纱,树叶、小草却显得越发翠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的雨,细腻如酥。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春游湖》

宋代: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桃花开,燕双飞,春雨断桥,小舟撑出满湖春色。


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著名。由桥断而见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特点:一是写景在秀丽之外须有幽淡之致。桃花开、燕双飞,固然明媚,但无断桥,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小舟撑出柳阴,满湖春色已全然托出。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春雨,是送别的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清晨绵绵春雨飘然而降,沾湿了驿道上的灰尘,使得微尘不扬,路边的杨柳经过朝雨的洗涤润泽,这清新怡人的新绿,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这里一个“新”字,一扫与离愁别恨相联的孤寂惨淡的情绪,而使诗歌的基调趋于乐观开朗。

《春日田园杂兴》

宋代: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春雨来了,百草千花,郁郁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



一、二两句是懒洋洋的环境描写,后两句都是睡一觉起来又满足又无聊,对边看着点东西,发呆。虽然季节不同,这种无情思的心绪一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春雨笼罩千家万户,站在超然台上的苏轼,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春日》

宋代: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如诗如画。


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最自在的春日生活。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踏莎行》

宋代: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雨过后,天空放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画梁之上,刚归来的燕子,出双入对。玉笼里的鹦鹉却在发愁自己孤独眠睡。



 在这首词中,春分时节的明媚风光跃然纸上:百花盛开,新燕归来,还有依墙而长的薜荔,遍生满地的莓苔。然而,哪知青楼的歌声引来愁绪,可惜了这美挥的“春风时光*”一词人由景到情,情景交融,借春分节道出难言的心境。先咏春日韶景,后叹浮云旧事,字面上是在说新燕鹦鹉,青藤苔蔓,实际上分明是一个孤寂冷清的场景,是在比喻自己孤独的命运。

《减字木兰花》

宋代: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黄莺啼叫,春雨濛濛,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


整首词可以这样理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苏溪亭》

唐代: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春雨是伤感的。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渔家傲》

宋代: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春雨纤纤,春风细细,春天好温柔。


词描绘风雨凄迷、杨柳笼雾的暮春景色,抒写了人生短暂,留春不住,不如及时行乐的愁郁情怀。寓情于景,意境悲凉。结尾“而今乐事”一句,况周颐称道为“一意化两之法”。

《兰溪棹歌》

唐代: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富春江上的春天,桃花盛开,春雨淅沥,伴着飘落的桃花,人间盛景。


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

《春兴》

唐代: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细雨初晴时,杨柳阴阴,残花落尽,是春雨带走了可爱的春天吗?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雨后池上》

宋代: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雨后,柳条上的雨水,落在荷叶上,发出声响,如一首春之乐曲。


人们在这首诗中所获得的美感享受,最大的既不是诗人对雨后池上的自然物色彩的描写,也不是在于诗对自然物的形态(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而是在于诗对自然景物由动到静,由静到动,这二者相互转换的关系上,人们看到了自然界自身律动的美。或者说,它表现的不是静止的绘画的美,而是流动的音乐的美。

《淮中晚泊犊头》

北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雨来了,诗人系舟登岸,安闲闲地,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这就是 时有幽花一树明 那个 时 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不能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作者欣赏,这就是所谓 移步换形 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

《谒金门》

唐代: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春意盎然。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如画一般。


画面是一片生机,大笔一抹,颜色斑斓,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尤其巧妙地用了“染就”、“弄晴”、“对浴”等字眼,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春雨淅沥,野渡口,小舟自横。


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南歌子·感旧》

宋代:苏轼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

半年眉绿未曾开。

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

尊前一曲为谁哉。

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苏轼在等待妻子,而你在等待谁?


全词运用景与情、意念与感触、梦幻与现实交融手法,把苏轼与妻子王闰之的绵绵恩爱与忠贞不渝之情熔铸于字里行间。较之苏轼以前所写的怀念前妻王弗的《一斛珠·洛城春晚》毫不逊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朝春雨过,万物皆清明。春雨已至,花开可待。愿春雨洗净尘土,愿人间早日安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