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宜城这座小城位置有多重要?被秦军占领后,楚国差点亡国

 地图帝 2020-07-02

湖北省有好几个“宜”字开头的城市,而且知名度都很高,比如宜昌市,宜昌市代管的宜都市,以及襄阳市代管的宜城市。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宜城则位于襄阳市的东南部。宜城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东边是大洪山,西边是荆山,汉江出襄阳后的下一个城市就是宜城。襄阳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两座重镇武汉和江陵的北面门户。古人云襄阳在则江陵在、鄂州(武汉的古称)在。无论是从襄阳到武汉,还是从襄阳到江陵,走汉江都是最便捷的通道。宜城卡在两山之间,汉江之畔,如果说襄阳是武汉与江陵的大门,宜城就是两座重镇之间的小门,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咱们拿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举例。楚国的都城在哪呢?就在时称郢的江陵。在春秋时期,楚国是超级大国,但秦国还不是,不足以构成对楚国的战略威胁。晋国倒是超级大国,不过与楚国没有接壤,中间还隔着郑国等缓冲地带。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到了秦昭襄王时,秦国已成超级大国,楚国虽强但却受到秦国强大的威胁。这个时候,两山一水之间的宜城之于楚国的战略意义就凸显了出来。

秦国要攻楚都江陵,最便捷的路线就是顺汉江东下,宜城是必经之地。秦国早就盯上了宜城,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南下进攻楚国,第一站就是时称为鄢的宜城。白起是秦国柱石级大将,他的出马意味着秦国非常重视宜城之于秦灭楚的战略意义。楚国也知道白起出马意味着什么,调楚军主力北上救援宜城。白起刚开始没拿下宜城,选择了放水淹宜城,楚人损失惨重,宜城等五座城池遂为秦人所有。

楚人丢掉了宜城,就好像南朝国都南京丢掉了扬州,蜀国国都成都丢掉了汉中,离灭亡也不远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楚都江陵北无门户可守,秦军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得到宜城仅仅一年后,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就攻下了楚都江陵,楚国差点亡国。楚国丢掉了几百年的国都江陵,在西线已无立足之地,只好向东迁都,以避秦国锋芒。可以说宜城之战宣告了曾经强大无比的楚国的正式衰落,此后再无力与秦国抗衡。换个角度说,楚国最终被秦国灭亡,宜城之战是重要的转折点。

宜城设县始于战国时楚国,时称鄢县,汉惠帝刘盈三年(公元前192年)改称宜城县。宜城县在东汉时隶属荆州南郡,是中原通往南郡的必经之路。东汉末年有个著名的军阀——荆州牧刘表,他当年出任荆州刺史。当时战乱不断,刘表无法南下就职,只好一个人骑马暂时驻在宜城。在宜城,刘表和蒯越、蔡瑁等人探讨如何守荆州。在蒯越的建议下,刘表最终扫平荆州,成为强大的诸侯。

宜城还和东汉末年一个著名人物有关系,这就是世人皆知的蜀汉先主刘备。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穷困潦倒,被迫逃到曹操那里。曹操为了安抚刘备,让刘备替自己剿灭袁术,表奏天子封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三国演义》中刘备第一次寻访诸葛亮时,就对小童自报官衔,“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小童不耐烦地说:“我记不得这很多名字。

南朝王朝(包括南朝和南宋)的中线防御体系像一个三角形,三个角都是一线军事重镇,就是北边的襄阳,西南的江陵,东南的武汉。站在南方王朝的角度,北军南下,先守襄阳,再守江陵、武汉,进而守住江东本部。宜城位于这个三角形防御体系的顶点上,是江陵、武汉北上支援襄阳的重要战略通道,是不容有闪失的。现在的湖北省大致上也保持这种格局,武汉、襄阳、宜昌是湖北省三个重点城市,所以宜城的战略地位依然非常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