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州六色“古音”(之四)

 昵称12783715 2020-02-15

一家四贤墨宝珍

 中国书法,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从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开始,时至今日,书法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之一,也是整个华夏民族的符号。秦汉以来,历朝历代,书法家都不胜枚举,但真正著名的书法大师,仍然屈指可数。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

 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主要书法家如:智永(南朝——隋唐),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子。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以说是“书至初唐而极盛。”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如:初唐书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等;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

 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唯有杨凝式——在书道衰微的五代,他的书法,称得上中流砥柱。宋代“趋时贵书”,书法每况愈下,为后世所推崇的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元代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有赵孟俯,鲜于枢等名家。明代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都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以纤巧秀丽为美。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代表书家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人。

 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其驱,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影响所及直至当代。代表人物如:傅山、石涛、朱耷、郑燮、何绍基、康有为、刘墉等等。

 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书法大家中,道州的何绍基,竟然能够名列其中,实在是令人足以称道的美事。本地百姓,对他家一门四兄弟,更是老少咸知,众口相传,乐此不疲。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生于嘉庆四年 (1799),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次年中进士,授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先后充任福建、贵州、广东乡试的主考官。咸丰二年(1852)任四川学政。次年因条陈时务,被降官调职。此后主讲山东泺物书院、长沙城南书院十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

 他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出入于阮元、程恩泽之门,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他是近代提倡宋诗的重要人物之一。论诗主张“人与文一”“先学为人” ,而后直抒性情,“说自家的话” (《使黔草自序》、《与汪菊士论诗》)。他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不名一体,随境触发,较为真挚。诗作大都是登临唱和、书画题跋及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偶然也有讥刺时政的诗作,如《沪上杂书》“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对外国侵略者盘踞租界,深为愤慨。但由于仕途挫折,性情拘检,“一切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贬语,皆所不喜,亦不敢也”(《东洲草堂诗钞自序》),强调“温柔敦厚”,所以涉及社会政治内容的很少。他的山水诗,善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白描客观景物,颇有特色,如《山雨》、《望飞云洞》等。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有《东洲草堂金石跋》、《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得他的书法作品,不同凡响。

 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的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功底更加深厚,可谓炉火纯青。 


 何绍基的孪生兄弟——何绍业(1799-1839),字子毅,号研芸,补四品荫生,候选县主簿。少年聪慧,通天文、算法、仪象、律吕、六书,所学无不通。他也工诗、善画、善书,精于绘事,力追宋、元,花鸟、人物偶一涉笔,清超绝俗,不落寻常蹊径,尤精篆刻,亦极有才华。十五岁左右,一病三年,病愈后转学医术,至于精湛,远近闻名,最后连皇上召见凌汉及何绍基时,也曾询问过此事。他究心佛乘,早悟空门。临终前屏去妻子,让母亲捧着雪水喂他,抓住三弟绍祺的手,端坐含笑而逝,卒年四十一岁。

 老三何绍祺(1801-1868),字子敬,号勖潜,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官至浙江道员。书艺取法颜真卿,能承家学。

 老四何绍京(1809-不详),字子愚,别号自娱山房主人,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湖北候选道员。以诗词、书画及鉴赏,名于当时,书法同样宗颜真卿,晚年兼学董其昌。他的花卉兰竹,随意挥洒,清逸雅秀。

 一家四兄弟,个个笔墨功夫了得。绍基、绍业两个由于孪生,志趣尤为相合。可惜绍业英年早逝,四十刚刚出头,就驾鹤西去,致使何绍基常有人生无常之叹,终身难以忘怀。他曾经作过《仲弟子毅哀辞》、《仲弟子毅墓表》、《仲弟子毅墓志》等悼念诗文。

 《哀辞》中写道:“冀我兄弟,或共长久。何期今日?松摧竹陨。孪生之儿,兄强弟弱。风雪一朝,形单影只。痛乎!痛乎!” 清代著名书画家杨翰,曾经赞誉过:“子毅笔墨,超拔流俗,幼时既著名坛坫,善书嗜琴。”

 咸丰元年(1851)正月十五,何绍基母亲廖夫人去世,他葬母于长沙县北元丰坝的回龙坡(今望城县境)。此后立即回道州原籍,邀集族人重修祠堂,纂辑族谱,重修鹤鸣轩,命其名为“东洲草堂”,并建环秀亭、谱轩,历时半载,方才全部竣工。

 草堂位于故乡东门村尾,濒临潇水,占地面积2到3亩,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初是何绍基的父亲何凌汉——探花及第后,连任清代一品大员——早年教学授徒之处。东洲草堂虽然在鹤鸣轩旧址上重建,但利用合理,布局得体,有正厅、厢房、书房、厨房、亭台、楼阁、天井、字塔、橘园、竹径、小池等,错落有致,清幽典雅。可惜重建之后,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攻克道州之时,东州草堂被毁于兵燹。

 何绍基当年曾经写过一首七律:“鹤鸣轩本大书房,聊借东洲傍草堂。

    桂花双撑满树月,橘园添染一林霜。百年讲社成焦土,一曲瀛桥扩水光。环秀亭孤无恙在,谱轩诗境付苍茫。”将“东洲草堂”的风景,描摹得美轮美奂,同时,抒发了自己孤独苦闷的心境。2013秋,何绍基的诗文书法手迹《何蝯叟诗册真迹》,由嘉德拍卖,成交价69万元。何氏一家及其后辈当中,光进士就有二十四人,实实在在的书香门第,其家风家学传承,影响极为深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