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培院士高端报告开启发展论坛学术盛宴蚌埠医学院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以题为《终生进京赶考,永远做好学生》的高端报告,开启了学校建校六十周年发展论坛的学术盛宴。 刘德培院士以当年毛主席“进京赶考”的事例,分享了自己的“赶考之路”。刘院士认为,人才成长包括环境与个人两个因素,即“天时地利人和”与“德识才学体践”;这要求我们既要顺应天时、发掘地利、求得人和,也要从道德、见识、才能、学问、体魄、实践等方面培育个人素质。刘院士指出,“终生进京赶考,永远做好学生”要求我们要学习老中青幼、吸收各种营养;要紧盯学科前沿,不断更新知识;要注重学科交叉、学会渗透融合;要适应信息社会、当好合格移民;要常进各种考场、分析动态差距;要及时设定目标、探索创新奉献。刘院士还分享了一些独到见解,如个人素质中的“道德”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如“学问”的“丁字形知识结构”,即一横是基础,一竖是专业,一钩是创造。 李俊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蚌埠医学院杰出校友段树民作了题为 《脑功能的神经环路解析》的高端学术报告。 段树民院士以脑功能和脑区的对应这个国际神经科学界受到非常重视的问题入手,围绕在维持脑正常功能时,神经环路是如何运转、工作等科学问题,介绍了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应用光遗传学技术对神经环路的研究工作进展及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与会人员领略了大师风范,拓展了对脑科学前沿知识的感悟。 李俊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蚌埠医学院杰出校友王福生作了题为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努力当个好医生》的高端报告 王福生院士首先感谢母校的教育和培养,并以自己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为例,就如何促进卓越学科建设,引领临床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报告。王院士指出,在优秀领军人才的带领下和科研平台搭建的基础上,利用临床优势开展转化研究,以更精确的为病人服务作为临床研究目的是临床优秀团队建设的关键。王院士同时就他对好医生的理解与现场听众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好医生的基本要求是兼备医德、医术和能力,“品德”不是自己说自己的,“三张口”对医德的评价才是真正的品德。有了明确的目标,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以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迎接挑战,总结昨天,抓好今天,展望明天,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蚌埠医学院杰出校友陈孝平院士作手术示范2018年10月5日,蚌埠医学院建校六十周年发展论坛系列学术活动-陈孝平院士手术示范在第一附属医院举办,与手术同步,进行了全程直播,400多位师生在治淮校区学术报告厅和手术现场观摩、学习,感受医学大家的风范。手术开始前,陈孝平院士来到学术报告厅与直播现场的师生见面、交流,陈院士深情地回忆起在母校学习工作的岁月,对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告诫大家“手术,没有彩排,只有直播”,勉励师生“未来属于你们,好好建设蚌医,发展蚌医,下次回来再给我惊喜”。校党委常委、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金世洋致辞欢迎,一附院肝胆外科刘会春主任解说手术直播。 见面会后,陈孝平院士进入手术室完成术前的准备工作,开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现场手术演示。整个手术非常顺利,手术时长约4小时,陈院士探查后决定行包括胰腺囊性占位切除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现场演示了其独创的陈氏胰肠吻合方法。虽然手术难度很大,但整个手术过程中,陈院士思路清晰,操作精准,展现了医学大家的风范。 如果说外科手术就是“刀尖上的舞蹈”,那么陈孝平院士无疑就是优雅的“刀尖上的舞者”。他在胰腺外科发明的陈氏U缝合技术,提高了疾病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也被誉为肝胆胰疾病治疗改革与创新的领导者。 陈孝平院士在肝胆胰外科领域躬耕数十年,一直遵循并倡导“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原则,倾尽全力为病人解除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