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之间犹橐龠,橐龠须知鼓者谁?

 春水逍遥游 2020-02-15

饶宗颐

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


天地之间犹橐龠,橐龠须知鼓者谁?

饶宗颐教授逝世两周年纪念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其中橐龠就是皮囊做的风箱,当年正是冶炼技术大发展的时候,因为打仗需要铸造兵器,农业生产需要制作农具,风箱能提供连续风流,提高鼓风效率,为冶炼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加速器,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可以大规模地生产兵器和农具。   

老子说天地之间就像这个橐龠一样,像皮囊的风箱一样,不断地运动,然后不断往外输出东西,虽然它中间是虚的,但是它不会塌陷,“动而愈出”,不断的动,不断的往外输出东西。天地之间的状态,就是“道”,我们看不到它,它像是中空的,但是万物全是从这个空的里面出现的。那“橐龠”跟饶教授有什么关联呢?大家知道,饶教授学术领域特别辽阔,学术成就特别大,这在古今中外都极为罕见。实际上饶宗颐教授将自己变成一个像风箱一样的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他效仿天道,要把自己放空。他从未想过为自己捞取名利,而是秉承古人三不朽“立德、立公、立言”,他一生所创造的成就却越来越大。学术界中,大家都知晓饶教授的学术领域其实远比其他学者来得宽阔。作为学术“通人”的他曾说:“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辛苦待舂锄”是他生前谦虚自比,也是他的行为准则。季羡林曾倡导“天人合一”,饶教授则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 “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这便是“橐龠”精神的发扬光大。饶教授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作为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他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而钱锺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教授深知与其做个诗人,不如做个诗一样的人,作诗赋词成为他安顿自己的方法,并始终如一,他长于用典,终成就其“学人之诗”的特色。饶教授诗词作品引用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有很多。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饶教授重视传统文化、善于引经据典的特点,品读饶诗,方知其用典之高妙,让人回味无穷。不论是事典还是语典,古典还是今典,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既反映了饶教授的学识和修养,也大大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在以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今天,其中所藴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以及在教化人心和规范吏治等方面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发扬。

《饶宗颐诗词用典》

作者:陈韩曦 编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