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系统第一节 概 述一、 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 locomotor system 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廊。二、 运动系统的主要功能运动系统对人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骨连结。全身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成为人体的支架。附于骨骼上的肌称骨骼肌。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移动位置,产生运动。骨骼与骨骼肌共同赋予人体的基本外形,并构成体腔的壁(如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以保护脑、心、肺、脾、肝、膀胱等器官。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也就是说,骨骼肌是运动的主动部分,骨和骨连结是运动的被动部分。在体表能看到或摸到的肌和骨的突起及凹陷等,分别称肌性标志或骨性标志。临床上常用这些标志来确定内脏器官、血管和神经的位置以及针灸取穴的部位。第二节 骨 学一、总论骨在成人为206块,按部位不同,可分为躯干骨、颅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四部分 (图1 -1),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听小骨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骨的重量,在成人约占体重的1/5,而新生儿则占1/7。每块骨均为一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有其生长发育过程,并具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经常进行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和结实粗壮,如长期废用则出现疏松。(一)骨的形态形态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功能的不同,骨有不同的形态,基本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图1 -2)。1. 长骨 long bone 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长骨具有一体和两端的特点。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骨干内的空腔称骨髓腔,内含骨髓;在骨干表面有1 ~2个血管出人的滋养孔。端又名骺,较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小儿长骨的骨干与骺之间有一层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能不断增生,又不断骨化,使骨的长度增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软骨处留有一线状痕迹,称骺线。2. 短骨 short bone 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3. 扁骨 flat bone 呈板状,分布于头、胸等处。参与构成体腔的壁,对体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保护脑,胸骨和肋骨保护心、肺等。4. 不规则骨 irregular bone 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含气骨,如位于鼻腔周围的上颌骨和筛骨等,发音时能起共鸣作用,并能减轻骨的重量。(二)骨的构造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和骨膜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图1 -3、4)。1. 骨质 bone substance 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致密坚硬,构成长骨干以及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呈海绵状,骨小梁排列方式与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骨松质分布于长骨骺及其他类型骨的内部。在颅盖骨,骨密质构成外板和内板;颅盖骨的骨松质在内、外板之间,称板障。2. 骨膜 periosteum 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骨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故感觉敏锐,并对骨的营养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旧骨质的功能,在骨的发生、再生、改造和修复时,它们的功能最为活跃。当骨膜剥离后,骨不易修复,甚至可能坏死,故手术时要尽量保留骨膜。3. 骨髓 bone marrow 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分为红骨髄和黄骨髓。红骨髓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呈黄色,无造血功能。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继续造血。当慢性失血过多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又能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在骨的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覆盖,具有减少摩擦、增强关节灵活性的作用。(三)骨的理化特性成年人的骨由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蛋白)和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组成,其中有机质约占1/3,无机质约占2/3。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较多,弹性大而硬度小,因此容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与此相反,含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脆性较大,因此易发生骨折。无机质中的钙和磷.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而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所以,骨还是体内钙和磷的贮备仓库。 |
|
来自: 斌斌有礼ABC12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