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微专题

 帮之家 2020-02-15

目录

微专题 1    等高线地形图

微专题 2    地图与“3S”技术

微专题 3    地方时、区时计算与日期变更

微专题 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微专题 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微专题 6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微专题 7    热力环流与风

微专题 8    气压带与风带

微专题 9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微专题 10    锋面与气压系统

微专题 1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

微专题 12    洋流

微专题 13    地质作用

微专题 1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微专题 15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微专题 16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迁移

微专题 17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微专题 18    城市化

微专题 19    农业区位及其变化

微专题 20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微专题 21    工业区位及其变化

微专题 22    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微专题 23    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微专题 24    产业转移

微专题 25    世界主要区域

微专题 26    中国主要区域

微专题 1    等高线地形图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出现重合,只有在陡崖处呈现重合状态。

3.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表示坡陡,否则表示坡缓

4.     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

5.     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

6.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7.     水库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8.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9.     如果 M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最大值,d 为等高距,则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 H 的计算公式为:MH(Md)

10.       x 条重合等高线间的等高距为 d,那么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计算公式为:(x1)dΔH

(xd)









近年来,漂流逐渐受到人们尤其是热衷户外运动的年轻人的青睐。下图是安徽南部某地皮   筏漂流河段示意图,该段漂流全程大约需要1 小时。读图回答 12 题。

1.     皮筏漂流(       )

A.方向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B.速度约为 6 千米/小时

C.     落差约为 150

D.      起点到甲附近河段水位逐渐降低

2.     据图分析该河段适合发展漂流的有利条件有(       ) A.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缓

B.     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C.      结冰期短,大多数时间可漂流D.位于山区,没有洪涝灾害

答案  1.D    2.A

解析  1 题,结图示信息知,筏漂流方向为向西南后向西;速度约为 3 千米/

时;落差小于 100 米;起点到甲附近河段水位逐渐降低。第 2 题,据题干信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量较大;河段落差较小,水流平稳。

(2016·陕西质检)某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江南某区域进行野外考察。读下图完成 35 题。





3.     学习小组绘制由图中的 a d 处的地形剖面图,以下 4 幅正确的是(       )





4.     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

A371 米  B420 米  C380 米  D500

5.     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 abcd 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从方便生活,利于发展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地点是(                         )

A.④  B.②  C.③  D.①

答案  3.B    4.B    5.A

解析  3 题,结合 ad 剖面线主要控制点判断地势起伏状况,并结合此级控制点主要高程判断具体答案。第 4 题,读图知,该等高线图中等高距为 20 米,即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420米。第 5题,结合图示比较四地可知,地地势低平、开阔,有利于聚落的建设和发展。

微专题 2    地图与3S技术





1.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3.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正北;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东西,经线定南北

4.     遥感具有精度高、效率高,且节省人力、财力的特点;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5.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6.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专门处理。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时评估,还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下图为某城市 Y 灾害分析模型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     图中 X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空间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 Y 灾害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是(       ) A.年降水量增大                          B.地面硬化面积扩大

C.热岛效应增强                 D.绿地面积增加

答 案 1.A 2.B

解析 1 题,结合 X地理信息技术在分析模型中的功能主要是对获取的模块进行分析, 可知该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第 2 题,结合材料分析知,该城市灾害为城市内涝,地面硬化面积扩大是该灾害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

下图为某中等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

3.     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工业用地                     D.市政用地

4.     为及时获取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影像,应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BDS                                            DGPS

答案  3.C    4.A

解析 3 题,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为工业用地。第 4 题,结合各地理信息技术特点,为及时获取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影像,应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遥   (RS)

微专题 3    地方时、区时计算与日期变更





1.     影响地球上某地自转线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和海拔

2.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 小时。

3.     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 15°。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

4.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近日点时间为每年1 月初,冬至日为 12 22 日前后;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22 日前后。

5.     地球表面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 0时或 24 所在经线(设为 A),另一条是 180°经线(设为 B)。从 A 线向东至 B 线为今天(新的一天),其他部分为昨天(过去的一天)

1 1 28 20 (西)舶从塔德拿马运河,4 小时 30 分后抵达甲水域,抵达时甲地地方时为(                        )

A1 29 0 10 分           B1 29 0 24

C1 29 0 36 分           D1 29 0 50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示知西五区区时即 75°W 的地方时为 1 28 20 时时甲地的地方时为 1

28 20 20 分,从而可计算出 4 小时 30 分后,其地方时为 1 29 0 50 分。 2北半球春分当某(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东半球(20°W 向东至 160°E) 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

A1/2                                              B1/3

C1/6                                               D1/9

答案  D

解析  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该地地方时 6点日出 120°E 地方时为 6160°E 地方时为 840,则东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是 120°E 向东到 160°E,跨度为 40°,占全球的 1/9

微专题 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1.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地地方时为12 的太阳高度。

2.     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3.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4.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 H90°β|,其中α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β为所求地纬度(北纬取正值,南纬取负值)





1 “①②③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图 2ABCD

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题。





1.图 2 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A BB   CC    DD

答案  D

解析 1 12 22日正午影长为 0 米,说明太阳高度为 90°,且该地一年中其他时间影子的朝向都为南,因此地位于南回归线。图 2 D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因D地位于南回归线。

读“110°E经线上 M 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0°,回答 23 题。

2M 地的纬度位置为(       )

A23°26N                                    B20°N

C23°26S                                       D20°S

3M 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46°34′                                B43°26

C86°34′                      D83°26

答案  2.B    3.A

解析 2 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夏至过后某日 M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90°,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附近。然后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列方程后即可求得其纬度为20°N3 题,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据此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即可求得冬至日 M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46°34

微专题 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1.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     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段时间,全球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规律。读图回答12 题。





1.     假如地点④位于北半球,图中 M 点代表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     假如地点②位于北半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正好纬度从高到低

B.     地点①可能位于 80°N

C.     图示期间地点③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D.      地点④在一年之中,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  1.D    2.C

解析 1 题,结合图示信息知,M 点昼长经历了由昼夜平分到最短的变化过程,据此判断M 点代表冬至日。第 2 题,结合题干与图示信息,应在赤道上,纬度最低,M 期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然后逐渐增大;出现极昼的时间很短,应该在极圈附近;④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下图是北半球极昼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





3.     图示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春分                   B.乙——夏至

C.丙——秋分                   D.丁——冬至

4.     图示日期中当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 0 的时候江苏各地(       ) A.昼短夜长

B.     昼长夜短

C.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答 案 3.A 4.B

解析 3 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甲戊时段,北半球极昼经历了由无到有然后增大再减小直到消失的过程。据此判断甲为春分、丙为夏至、戊为秋分。第 4 题,当图示日

期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 0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接近赤道,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江苏各地昼长夜短。

微专题 6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

2.     时间变化

(1)  气温日变化:一天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 7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1 月;南半球相反。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都要比大陆向后推迟一个月

3.     空间变化:对流层中,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 100 米,温度降低 0.6。全球气温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北半球一月份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七月份相反。暖流经过的海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水温,寒流相反。

4.     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对流运动,阻碍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低,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但逆温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利于高空飞行。





读“冷空气影响下的海南岛气温分布示意图”(单位:℃),回答 12 题。





1.     本次冷空气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

C.地形                         D.洋流

答案  1.B    2.C

解析 1 题,结合图示信息知,同一纬度海南岛东西两侧气温西部低,东部高,说明西部受冷空气影响大。据此判断本次冷空气为西北风。第 2 题,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乙地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温偏低;甲地位于山地背风坡,气温较高。

读“陕西省年平均地温和气温分布图”,完成34 题。

3.     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年均地温的比较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地温较低是因为海拔最高

B.乙处是汉水谷地,其地温高于山区C.丙处是渭河谷地,地温较高

D.丁处地温最高,其主导因素是纬度和地形

4.     下列关于该省年平均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甲处所在的地区相比,丙处气温的地区差异大B.丙处年平均气温小于 10°C

C.渭河谷地的等温线向北侧弯凸D.汉水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答 案 3.D 4.C

解析 3 题,甲处地温较低是因为纬度最高;乙处为渭河谷地;丙处为秦岭,海拔高,地温低;丁处纬度最低,且为谷地地形,所以地温最高。第 4 题,甲地与丙地相比,丙地的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说明丙处气温的地区差异较大;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可知,丙处年平均气   温小于 10°C;渭河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汉水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

微专题 7    热力环流与风





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     近地面受热地区的低空往往形成压,受冷地区的高空为压。

3.     近地面受冷地区的高空等压面向弯曲,近地面受热地区的低空等压面往往向弯曲。

4.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5.     近地面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6.     在高空,大气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表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近地面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盛行下沉气流

B.      位于南半球,盛行下沉气流C.位于北半球,常形成阴雨天气D.位于南半球,常形成晴朗天气

2.     当该天气系统由东向西靠近上海时,上海吹(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     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1.C    2.B

解析 1 题,由图示知,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发生偏转并向中心运动,说明为北半球低压,在中心气流控制下可能形成阴雨天气。第 2 题,该天气系统西部吹西北风,所以当该天气系统由东向西靠近时,上海吹西北风。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岳阳位于洞庭湖的东侧,右图为岳阳逐时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35 题。

3.     下列四个时段中,为岳阳陆风最小的时段是(       )

A2 时~3 时                    B5 时~6

C13 时~14 时                  D15 时~16

4.     图中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所在时段是(       ) A530630     B830930

C13301430                           D17301830 5.下列各项中,能减弱岳阳市湖风的是(          )

A.地面硬化                         B.城市扩大

C.工业发展  D.绿化增加

答案  3.A    4.B    5.D

解析 3 题,据材料信息知,东风为陆风,西风为湖风。风速距平越接近 0,风力越小。比较选项中的四个时间段可知:只有 2 时~3 时风速距平最接近 0,因此该时段岳阳陆风最小。第 4 题,据上题分析并结合图示信息知:图中 830930是风速距平由负距平向正距平变化,为陆风转湖风的时刻;17301830是风速距平由正距平向负距平变化,为湖风转陆风的时刻。第 5题,绿化增加减小了湖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使湖陆风减弱。

微专题 8    气压带与风带





1.     大气环流的形成受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     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风向相同

3.     北半球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为东北风。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北风。

4.     气压带和风带受太阳直射点南北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冬季偏

5.     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

1.     图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

A.甲、乙、丁、丙               B.乙、丁、丙、甲

C.丙、甲、乙、丁               D.丁、丙、甲、2.图示(                     )

A.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B.乙地可能为非洲南端好望角C.丙地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D.丁地地处非洲撒哈拉地区3.图示四地(                )

A.甲地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地河流水系发达

C.丙地可种植喜热耐旱的作物D.丁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 四地中甲地受盛行西风控制时间最长纬度最高丙地一年中 6 个月受盛行西风控制6 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纬度高于乙地和丁地乙地受信风带控制时间长于丁地说明纬度低于丁地 2 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分布规律是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故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非洲南端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而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丁地为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第 3 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气候条件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稀少故河流的支流较少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可种植喜热耐旱的作物;   丁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下图为世界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45 题。

4.下面关于甲、乙两地盛行风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地 7 月盛行东北风                    B.甲地 1 月盛行西北

C.乙地 1 月盛行西南风           D.乙地 7 月盛行东南5.下面关于丙地冬季气候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受极地高气压的影响,寒冷少雨

B.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C.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高温少雨D.受印度洋寒流的影响,寒冷多雨答案   4.B       5.B

解析  4 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北半球冬季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

5题,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角,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微专题 9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1.      分析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海拔、坡向)、洋流等入手。分析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形成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方面考   虑;分析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多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考虑。

2.     受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受单一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具有干、湿季明显交替的特点。

4.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5.     地中海气候主要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7.     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读下图及下表,完成 12 题。


东京

高田

1

气温()

3.7

0.4

降水(mm)

48

582

7

气温()

25.1

22.3

降水(mm)

146

207

1. 以下城市中与日本东京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①海口  ②香港  ③上海  ④青岛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④

2.     与东京相比,高田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盛行西风影响  ②受地形阻挡影响  ③受冬季风影响  ④受沿岸暖流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④

答案  1.B    2.B

解析  1 题,结合东京气候资料知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四城市地理位置, 在判断气候类型前提下确定答案 2 根据东京和高田地理位置高田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   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  累计)读图,回答 34 题。

3.     该地区月平均最多降水量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分别是(       )

A86 mm    1 月                  B86 mm    7

C60 mm    12 月                 D60 mm   5

4.     导致该地区冬季降水距平较大的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受盛行西风影响

C.暖流的影响                   D.东南季风的影响

答案  3.B    4.B

解析 3 题,根据材料信息知,该地月降水距平最大值出现在 7 月,为 60mm,据此可计算出 7 月降水量等于平均降水量与该月降水距平之和,即 266086 mm。第 4 题,结合图示信息,68 月平均气温累计曲线较缓,说明该时间段为冬季,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该时段月降水距平大于 0,降水较多,说明该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结合该气候成因知, 导致该地区冬季降水距平较大的原因是受盛行西风影响。

微专题 10   锋面与气压系统





1.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后;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天气转好。

2.             暖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前;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3.             我国北方夏季暴雨是由快行冷锋造成的,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控制形成的。

4.             气旋和反气旋是就气流状况而言的,高低气压是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5.             在气旋中心气流控制下往往形成阴雨天气,在反气旋中心气流控制下为晴朗天气。

6.             在高压脊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在低压槽控制下往往形成锋面,出现阴雨天气。

7.             由于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因此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形成的降水总是分布在锋线附近冷空气一侧。





下图是某区域锋面气旋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丁两地位于冷空气一侧

B.      该气旋水平气流是顺时针辐散的C.此时甲、乙两地多阴雨天气 D.乙地风力小于丁地

2.     上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丙地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答案  1.C    2.C

解析  1 结合图示信息知丁两地位于暖空气一侧该气旋位于南半球水平气流是顺时针辐合的乙两地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乙地位于山谷中与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于丁地 2 丙地在锋面系统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锋面过后, 气温降低;气压由于经过低压槽,所以先降低、后升高。

下图是2016 4118时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 34 题。

3.     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

C.     气旋                         D.反气旋

4.     该日(       )

A.甲地比丙地昼夜温差B.乙、丁两地吹偏南风C.丙地比丁地风力强度大D.甲、乙两地大风降温 答案      3.B    4.A

解析  3 由图示信息知图示降水区域位于北半球气旋东部低压槽中结合气流运动状况可判断为暖锋 4 甲地为高压中心受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吹偏东风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于丁处乙两地均晴朗干燥。

微专题 1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





1.     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     水循环的意义: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塑造地表形态;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4.     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5.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6.     一条河流往往具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形式的变化特点。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  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 13题。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  D.径2.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             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             D.减少土壤水分蒸3.在我国,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 题,根据材料,该系统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用的种良。没使降进入流环流走的水环环是径 2 根据材料信息该系统主要是运用于缺水地区主要功能是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3 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缺水地区结合所学知识知华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缺水严重,最适合使用该系统。

大通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流域面积为 15133 km2,海拔介于 1 700 m5 300 m 之间。下表为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大通河流域径流的影响。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据此完成 45 题。

起止年份

降水

(mm)

径流深度

降水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

实测

(mm)

理论

(mm)

总减少

(mm)

影响值

(mm)

影响率

(%)

影响值

(mm)

影响率

(%)

1961

496.67

191.18

191.18

28.66

4.98

17.38

33.64

117.38

1994









1995

2005

505.18

162.52

196.16

4. 推断大通河流域主要的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地下水

C.冰雪融水  湖泊水             D.湖泊水  地下水

5.     导致大通河流域径流深度发生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明显               B.人类植树种草,恢复生态

C.流域面积缩小                 D.人类从该河流域调水

答案  4.A    5.D

解析  4 根据材料和表格信息可知该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最高海拔在5 000 米以

上,因此,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大;降水量在 500 毫米左右,降水较丰富,可知该河流域的主

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第 5 题,由表格信息可知,大通河流域径流深度降低, 降水却是增多的,导致该区域径流深度明显减少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因素,而从该河流域调水会导致该流域径流量减少,这是导致径流深度变化的最可能原因。

微专题 12    洋流





1.     洋流按性质分为两类:暖流和寒流。

2.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此外还受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的影响。

3.     中低纬度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北印度洋海区,夏季海水自西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冬季相反。分布在南半球 40°60°之间的西风漂流的性质为寒流

4.     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5.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6.     暖寒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存在的海域往往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 题。





1.     图中南赤道暖流越过赤道向北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大陆轮廓B.地转偏向力C.东北信风D.赤道低压答案    A

解析 由图示信息知,南赤道暖流越过赤道向北沿海岸线流动,据此可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

读“北冰洋表层洋流图”,完成 23 题。

2.     下列地理现象的形成与甲洋流有关的是(       ) A.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

B.      





摩尔曼斯克冬季不结冰C.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D.冰岛地热资源丰富

3.     与图示丙地气候相比,乙地(       ) A.年降水量小

B.      降水季节变化大C.气温年较差小D.全年气温都较答案   2.B        3.C

解析 2 题,甲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到更高纬度。该地为北海渔场;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是其位于板块交界处造成的。摩尔曼斯克冬季不结冰与该洋  流有关。第 3 题,乙地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微专题 13   地质作用





1.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

2.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侵蚀前形成山地,侵蚀后形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侵蚀前为谷地,侵蚀后形成山地

3.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断层处往往形成陡崖和断块山地。

4.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地形倒置”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形成。

5.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修建水库、交通线路应避开断层









福建南碇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岛上上百万根玄武岩排列有序,被称为海上兵   马俑。图 1 南碇岛景观图,图 2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 2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     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     重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答案  1.A    2.A

解析  1 福建南碇岛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结合图示信息即可判断正确答案 2 结合上题分析知形成福建南碇岛主要岩石的直接地质作用是内

力作用。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 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

读图完成 34题。





3M 处的构造地貌属(       )

A.向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背斜谷

4M 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       )

①侵蚀作用  ②褶皱隆起  ③固结成岩作用  ④沉积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答案  3.D    4.C

解析 3 题,结合图示信息知,该区域 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中心老、两翼新,说明其为背斜构造;结合等高线分布知该区域为谷地,所以 M处的构造地貌属背斜谷。第 4 题,根据该区域岩石类型和地貌、地质特征判断其形成过程为先形成沉积岩,然后褶皱隆起形成背  斜构造,最后受侵蚀形成谷地。

微专题14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等,它们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主要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     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基础因素是热量;导致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基础因素是水分

4.     山地山麓地带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山地雪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5.     非地带性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和洋流等。

自然界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

题。





1.     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无序性                       D.地域性

2.     人类影响大气 CO2 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B

解析 1 题,结合图示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并构成了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 2 题,人类活动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进而影响大气环境。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34 题。





3.     甲~丁自然带分布特征的形成因素主要是(       ) A.洋流、大陆轮廓                        B.热量、地

C.地形、大陆轮廓               D.热量、洋流

4.     有关甲、丁两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处西侧山麓自然带相同

B.     两处雪线高度不同

C.      甲处自然带谱较丁处复杂D.两处东侧自然带相同

答案  3.B    4.B

解析  3 题,甲至丁自然带呈南北向交替、南北向延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和地形。第 4 甲和丁两处纬度差异明显甲处纬度较高雪线位置较低而丁处雪线较高两处雪线高度不同。

微专题 15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1.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1 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7 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

2.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则相反。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3.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华北、西北地区冬春多干旱。

4.             山地雪线夏季最,冬季最

5.             热带草原夏季草木葱绿,冬季草木枯黄

6.             冬季驯鹿在亚寒带针叶林觅食,夏季到苔原带寻找食物。

7.             华北地区种植小麦的季节为北半球的秋季,收获季节为次年初夏。





1.     当地时间 2015 10 19 2000,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开

始为期 5 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光伏电站项目合作的协议据此判断在访问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北半球昼越来越短B.沈阳的学生踏着夕阳迎着秋风走在回家的路上C.我国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最低的时候恰在该时段D.亚欧大陆上低压范围逐渐扩大,强度不断增大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主席出访期间介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  快;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越来越短。

下图示意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状况。读图完成23 题。





2.     该月份可能是(       )

                 月  B4 月  C7 月  D10

3.     图示区域 50°N 纬线的东西气压差大于 30°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差异

C.大气环流                     D.地势起伏

答案  2.A    3.B

解析  2 结合图示经纬网知亚欧大陆比同纬度海洋气压高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该月份可能为 1 月。第 3 题,30°N 附近以海洋为主,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因此气压差小 50°N 东西分别位于太平洋和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气压差大。

微专题 16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迁移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     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的转变过程。当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进入现代型

3.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社会经济条件、传统文化观念和人口政策等的影响。

4.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多,增长快;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慢,数量少

5.     影响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6.     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7.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都会产生有利和不利影响。

8.     现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   现象。读图,回答 12 题。

1.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 A2020 年          B2045 年  C2060 年  D2075

22016 1 1 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至 2025 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                         )

A.      减少老龄人口数量

B.      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C.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D.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答案   1.B         2.D

解析  1 读图可知2045 年以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实线)高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虚线) 2045 年二者比重相同2045 年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高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 据此推断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 2045 年。第 2题,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实施后由于儿童数量增加会使得从事与婴幼儿有关的行业需要大量从业人员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下图为2016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读图完成 34 题。





3.     该日,人口流动总体呈现(       ) A.由中小城市流向特大城市

B.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C.由农村流向城市

D.由北方流向南方

4.     该日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婚姻家庭

②旅游

③就业机会

④国家政策

A.①② C.②③

答案  3.B

4.A


B.①④ D.③④

析  3 结合直接断,日人由沿城市中西流动4

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家庭团聚或旅游是春节期间北京、上海有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

微专题 17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一是交通便捷程度,二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3. 中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4.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位于市中心、交通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5.  三大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为住宅区,最小的为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的一般为商业区, 位于城市边缘或者河流下游或者盛行风下风向的是工业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的为住  宅区。





我国新建住宅要大力推广街区制,即在城市规划的道路边上建设房子,且不设围墙。下图为

我国东部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完成 12 题。





1.     关于图中四个街区的房价,正确的是(       )

AE 街区环境优美,房价高

BF 街区离市中心较远,房价低

CM 街区易发水灾,房价低

DN 街区地势低,房价低

2.     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城市土地供应

B.      有效抑制房价上涨 C.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D.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答案  1.B    2.D

解析  1 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E 街区距市区较近房价高F 街区离市中心较远,房价低;M 街区位于河流交汇处,环境优美,房价高;N 街区交通不便,房价低。第 2题,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可以共用交通设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探索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下图,回答 34 题。

3.     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公园绿地   B.园艺苗圃

C.      商贸中心                     D.交通枢4.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答 案 3.B 4.D

解析  3 题,结合城市绿心含义,园艺苗圃属于利于生态环境的产业活动。第 4 题, 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增加绿地面积增强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区域的地下径流量增加。

微专题 18    城市化





1.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速度慢、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速度快、城市化水平

3. 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秩序混乱等。





下图为北京城市规划图,箭头代表新规划事项。读图完成12 题。





1.     新规划事项最可能是(       )

A.城市过境干道                 B.城市轻轨

C.驱霾通风廊道                 D.工业迁移方2.北京(                     )

A.环路多,解决了交通拥堵 B.城市规模大,服务范围广 C.市中心因经济因素成为行政区D.工业化程度高,以轻工业为主答案      1.C    2.B

解析  1 结合图示知新规划事项与季风风向大体一致最可能是驱霾通风廊道

2题,北京是我国首都,城市规模大,等级高,服务职能多,服务范围广。

20022013年,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吉林省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图示意我国

吉林省三次产业比重及人口城市化演进趋势。据此完成 34 题。





3.图中代表城市化水平的是曲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00 年后影响吉林省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支持                          B.矿产资源枯竭

C.农业比重下滑                 D.产业结构不合理

答案  3.A    4.D

解析 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化水平较高,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工业衰落导致城市化进程减慢。2002 年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又极大促进了其工业化进程。据此判断代表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是曲线

微专题 19    农业区位及其变化





1.     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地形、水源、土壤等。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地价、资金等。(3)科技因素: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

3.     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发展变化比较

4.     典型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2)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光热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

(3)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气温日较差大),夏季

高温——需解决灌溉问题,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5.     农业主导因素特例: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土壤;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技术





太湖平原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桑蚕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继而出现了东桑西移现象,即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而丝绸纺织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东部地区。据此完成12

1.太湖平原桑蚕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气温变率增大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大气降水增2.“东桑西移”的原因是西部地区(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水热条件好  ③劳动力成本较低  ④光照条件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B    2.C

解析  1 该地桑蚕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 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 2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业人口多劳动力成本较低适宜发展桑蚕生产。





鲁冰花学名羽扇豆,其根系深广,生命力顽强,能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最早用作肥料,现  主要作为高蛋白饲料使用。下图是目前世界上鲁冰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据此完成 34 题。

3.     在该国西部,鲁冰花多与小麦轮种,其主要目的是(       ) A.节省种植土地                          B.提高土壤肥力

C.减少病害虫害                 D.提高土地利用率

4.     在降水偏少的年份中,图示区域的鲁冰花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美化区域环境                          B.提高地下水位

C.弥补牧草不足                 D.保障食品供应

答案  3.B    4.C

解析 3 题,结合经纬网知该区域为澳大利亚西部,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它与小麦轮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肥力。第 4 题,由于鲁冰花根系深广,生命力顽强,在降水偏少的年份中可以弥补牧草不足。

微专题 20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     季风水田农业

(1)  区位条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地形,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

(2)  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

2.     商品谷物农业

(1)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便利;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农业科技发达。 (2)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3)存在问题:农业成本高,耗能大。3.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条件:干旱、半干旱气候,天然草场面积广大;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2)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发展方向: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4.乳畜业

(1)  区位条件:饲料和市场

(2)  生产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3)需解决的问题:动物疫病的防治。

5.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是互补的;两种生   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





读“世界各地区粮食进出口状况示意图(图中圆的大小表示数量多少)”,回答 13 题。

1.     图中世界粮食进口量居首位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     图中粮食进口量居第三位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水源

C.资金                         D.劳动力

3.     图中粮食出口量居首位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特征是(       ) A.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B.精耕细作,单产高,生产规模小C.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

D.农业生产比较灵活,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答案  1.B    2.B    3.A

解析 1 题,根据图示信息知,世界粮食进口量居首位的地区是欧洲西部地区,欧洲西部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业发达。第 2 题,根据图示信息知,世界粮食进口量居第三位的地区是西亚地区,西亚地区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农业生产的限制性  因素是水源。第 3 题,根据图示信息知,世界粮食出口量居首位的地区是北美洲地区,该地区是世界主要商品谷物生产地,其农业生产的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下图为澳大利亚轮廓图,图中阴影所示区域气候温和,降水适宜,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  畜牧业。读图,回答 45 题。

4.     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5.     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机械化程度高

C.牧牛与小麦种植并重           D.商品率低

答案  4.D    5.B

解析 4 题,图示阴影区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其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5 题,该区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程度高。

微专题 21    工业区位及其变化





1.     主要工业区位

(1)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和动力等。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

2.     工业导向类型:原料导向型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等。

3.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  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  环境因素:主要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的区位选择。

(3)  社会因素: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4.     易错工业导向型判断:石油开采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而石油加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家具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但若建在原料丰富的地方则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根据《2014 年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达到全球销量的 1/5,约为 3.7 万台,居全球首位。下图为制造业机器人生产车间。据此回答 12 题。

1.     工业机器人大量用于我国制造业的目的是降低(       ) A.土地成本   B.物流成本             C.人工成本  D.能源成

2.     广泛在制造业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可以( ) A.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劳动风险

B.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C.降低劳动强度,增强可控能力D.促进工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答 案 1.C 2.D

解析 1 题,工业机器人大量用于我国制造业,代替了制造生产环节的劳动力,目的是降低人工成本。第 2 题,广泛在制造业应用工业机器人,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工人就业压力增大。

读“不同类型企业在某城市的空间分布统计图”,完成 34 题。





3.      三类企业主要集中在距离市中心( )

A08 km 范围内               B840 km 范围内

C4064 km 范围内             D6480 km 范围内

4.     816 km 范围内(       )

A.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B.以资源密集型企业为主C.以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      D.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主答 案 3.B 4.D

解析 3题,结合图示知,840 km 范围内三类企业数量上升很快,数量明显增加,说明三类企业主要集中在该范围内。第 4 题,从图示可直接读出,816 km 范围内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最多。

微专题 22   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     自然资源的性质类型: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     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

(1)  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  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外运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通过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3)  能源的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煤化、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3.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1)  自然背景: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矿产资源丰富。

(2)  综合开发: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具体措施是修建水库。4.流域综合治理的一般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  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  河道,开挖河道。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下图为黑龙   江省资源型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下列城市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是(       )

①大庆市  ②黑河市  ③鹤岗市  ④双鸭山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伊春市今后林业发展的方向是(       )

①以育林为主禁止采伐  ②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③建立木材储备基地  积极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D    2.D

解析 1 题,结合图例知,双鸭山市和鹤岗市属于衰退型城市,其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第 2 题,伊春市林业资源开发应抚育更新相结合,积极建立木材储备基地;该市资源开发殆尽,失去了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物质基础;应积极转型,发展新兴产业。

读“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回答34 题。





3.     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4.与 19852000 年相比,该流域 20002010 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小的主因是(       )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答 案 3.D 4.B

解析  3 据经纬度判定图中河流是新疆的塔里木河内流河下游水量最小甚至断流。第 4 根据上分析,20002010 地面积幅度增,林地草地面减小。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该河流作为本区域主要的水源,被大量用于灌溉,导致水体面积减小。

微专题 23   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主要表现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 (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3)防治措施:合理利用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  森林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2)  热带雨林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3)  热带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开发;根本原因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3.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缺乏,乱砍乱伐严重。该地区人口稠密,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  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日本鸟取沙丘(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 16 千米,南北宽

2.4 千米。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的力气。据此完成 12 题。

1.     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2.     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 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

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

答 案 1.D 2.B

解析 1 题,结合鸟取沙丘位置知,导致其形成的盛行风为偏北风。结合日本气候特点即可判断,日本冬季盛行西北风,是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第 2 题,结合上题分析,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保护该沙漠必须持续   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

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下图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读图完成34

题。





3.     导致 A 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 B 地区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地表多疏松的沉积物  ②植被覆盖率低  ③地壳活动更活跃  ④河流的流量更大流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C 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道曲,支流多  ②洪涝中于春和夏季  ③通过绿化工程地表水化为地下

④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3.A    4.D

解析 3 题,结合图示知,A 地区位于黄土高原,B 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由于黄土高原地表多疏松的沉积物,植被覆盖率低,比B 地区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第 4 题,C地区位于长江荆江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导致洪水多发。清淤河道,加固堤防是减轻荆江河  段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

微专题 24   产业转移





1.     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2.     影响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因素。

3.     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4.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5.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下表为我国 20072010 年四大地区之间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据此完成 12 题。

区域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净转出

东部地区

0

645

167

239

5 281

中部地区

2 369

0

41

60

1 469

西部地区

3 140

231

0

42

3 173

东北地区

823

125

32

0

639

1.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中部向西部地区

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C.东北向中部地区 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

2.     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成本                     B.自然资源

C.集群效应                     D.劳动力成本

答 案 1.B 2.C

解析 1 题,结合表格信息知东部地区为主要流入区。第 2 题,结合题干提供的工业类型知,转出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根据该类产业区位条件知其对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依赖性较  低,而产业集聚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降低成本。

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之一的某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

的电脑将加价。目前,东莞本地人口约150 万,外来人口约 200 万,其中港、澳、台同胞





70 万。东莞约有 3 000 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完成 34 题。

3.     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交通便捷,劳动力廉价

B.高校众多,技术先进C.地形平坦,气候优越D.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4.     大量电脑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不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B.提升产业结构层次C.改善当地的环境质D.吸引大量移民迁入答案    3.A    4.C

解析  3 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知东莞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交通便利高校众多技术先进不是东莞的优势地形平坦气候优越农业发达与电脑生产的关系不大。第 4 题,大量电脑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就业、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吸引大量移民迁入等方面。产业集中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微专题 25   世界主要区域





1.     东南亚

(1)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2)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     中东:该区域主要能源资源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     欧洲西部

(1)气候:主要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2)经济:发达国家集中,乳畜业发达。

4.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5.     南极地区

(1)地形:以高原为主,冰雪覆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2)气候:酷寒、烈风、干燥。

6.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印度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和羊毛等。美国农业专业化水平高,科技发达。









大约 3 000 年前,秘鲁(1)山区的农民采用一种培高田地农业技术(2)进行农业生产,科学家发现用这种方法(技术)种植当地作物是现代种植方式种植产量的三倍。据此回答 13 题。

1.秘鲁( )

A.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B.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C.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D.山区垂直自然带谱复杂2.图 2 中水渠的作用主要有(                          )

①灌溉  ②排水  ③防霜冻  ④水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与现代种植方式相比,培高田地农业(       )

A.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大

C.专业化水平高                 D.效益高

答案  1.D    2.B    3.D

解析 1 题,结合图示信息知,秘鲁城市多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带;秘鲁东与巴西和玻利维

亚接壤;秘鲁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较多。秘鲁西部沿岸山脉海拔高,地处热带,山区  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第 2 题,结合材料信息,图 2中的水渠是山区农民改善种植方式的技术

体现,不可能用于航运。第 3 题,结合材料信息,培高田地农业是现代种植方式产量的三倍, 经济效益显著。

读下图,回答 45题。





4.     甲地区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 10 结合图示信息推断该地最适宜大规模发展(       ) A.谷物种植 B.乳畜业

C.花卉园艺                     D.糖料作物种5.乙地区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泥石流

C.沙尘暴                       D.洪涝

答案  4.A    5.D

解析  4 结合经纬网知甲地位于美国中部平原该地区地广人稀适于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第 5 题,乙地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夏季受飓风影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微专题 26   中国主要区域





1.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     我国气温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降水从时间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从空间看:从东南西北递减。

3.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4.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综合性最强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以工业为主;辽中南工业基地以工业为主。

5.     北方地区农业多旱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南方地区多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青藏高原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河谷农业。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 1960 年~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 12 题。





1.     图中反映近 50 年该地区(       ) A.降水年际变化大

B.      气温逐年增高C.降水季节变化大D.气温逐年降低

2.     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 A1960 年~1969 B1980 年~1989

C1990 年~1999 年              D2000 年~2009

答案  1.A    2.D

解析  1 图示所反映的是我国北方某地区 1960 年~2010 年气温和降水距平信息据此即可判断该区域近 50 年降水年际变化大 2 2000 年~2009 年间降水距平累积偏低而气温距平累积偏高说明降水量少蒸发旺盛为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   读“台湾海峡及附近周边海域不同时间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 34 题。

3.     造成台湾海峡 2007 年和 2008 年同期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陆地轮廓                        B.大气环流、洋流

C.     纬度、大气环流               D.洋流、陆地轮廓





4.     台湾有“东方盐库”的美誉,与台湾西南部盐场形成有关的要素是(       )

①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②沿海地势低平沙滩广布  ③气温高蒸发多  ④晴天多降水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3.B    4.D

解析 3 题,台湾海峡的纬度位置和陆地轮廓是稳定的因素,不是造成同期海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大气环流和洋流因素在不同年份对水温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差异。第4 题,受台湾山脉南端的阻挡,西南部盐场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该地临近沿海,地势低   平,沙滩广布,为盐场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