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锥编》(毛诗正义) ——简约深义

 瑞兄 2020-02-15

  《管锥编》《毛诗正义》,虽简而义深。

  一、毛诗序简要

  《毛诗序》,《诗经》总序言,即:大序。

  《诗经》,产生于春秋中期,只言志,未涉情感,直到汉代《毛诗序》,情感特征才与言志联系,《诗经》才完备成熟。

  《毛诗序》作者,与汉景帝时赵人毛苌,最为相近。

  小序,即诗经305篇,各篇之序。为毛苌之前,经师所传。后来的大序,是毛苌弟子辈,不断加工而成。

  《毛诗序》,真知灼见与谬误保守并存,是矛盾混合体,可见非一人之手。

  《毛诗序》区区六七百字,却具有开创意义。

  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诗有四始:风,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告于神明者也。

  《周南》,王者之风,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

  《召南》,诸侯之风,先王之所以教,系之召公。

  都是讲,周文王的教化,原来是诸侯,后成为天子,所以,才用周公、召公之名。

  二、赋比兴周到

  诗之赋、比、兴。即:直抒,比喻,以它物起兴。以“兴”最难解。

  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友,可以怨讽。

  赋、比、兴之“兴”,是诗之作法;兴、观、群、怨”之“兴”,是诗之功用。

  赋、比之义,皆包于兴。比显而兴隐。“兴”者,起也,起于情者。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情,谓之“‘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词。

  桓帝初童谣:城上乌,尾毕buˉ逃亡。公为吏,子为徒。前面两句,是兴。说城上的乌鸦,尾巴不停地摆。以此引起下文:父亲已是军官,儿子又来当兵。

  《诗》之“兴”体,起句绝无意味,触物发声,以启其下段欲写之情。例如: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曹植《名都篇》)下文皆言“少年”之豪侠,不复以只字及“妖女”。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甄后《塘上行》)下文与蒲苇了无瓜葛。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汉《铙歌》) “上邪”二字难解。

  上皆发端之起兴也。

  再如儿歌:

  狸狸斑斑,跳过南山。《明诗综》

  一二一,一二一,香蕉苹果大鸭梨,我吃苹果你吃梨。

  一二三四,战争停止!五六七八,政府倒塌!(纽约民众示威)

  风,有:三风十愆。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tian′耕种;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qi′老年)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是社会发生病变的症状。

  治疗社会之病的药物,则是:四始六义。“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四篇诗。“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三、关雎诗之骨

  《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是《关雎》之义。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诗的最高概括。

  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承”,是接过来。“志”,是思虑。“持”,是持人之行,使不失坠。这是诗的表达。在事为诗,未发为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是内涵与外显的关系。故诗乐同功。哭者情感之天然发泄,而歌者情感之艺术表现。如果有言而非志,即是有文采,却无思想,谓之矫情(jiao′qing强词夺理)。

  歌,是拉长声调表达心志的声音。舞,是用种种姿态表达心志的动作。这些都是诗的继续。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但也有,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即:配词。

  而音声,也有其独特作用。言词可以饰伪违心,音声不容造作矫情。声音为出于人心之至真。古希腊人谈艺也说:乐最能传真像实。德国浪漫主义理论家称,声音较言语为亲切。音乐动中流外,自取乎己。

  四、丫叉句法妙

  丫叉句法,是承接句次序与起句次序错位。能避平板,使文章呈现 错综流动、摇曳多姿的特色。丫叉,(yā chā),交叉状如丫形。

  举例: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出兮,于彼朝阳;菶bengˇ草木茂盛)萋萋, 雝(雍,和谐)雝喈jieˉ和谐)。(《卷阿》)以“菶菶”句近接梧桐,以“雝雝”句远应凤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wangˇ),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zengˉ拴绳的箭)。《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潜(qiu′有角的小龙)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惭渊沉。谢灵运《登池上楼》即:我想隐退,愧对飞鸿的浮云,愧对水下的潜龙。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杜甫《大历三年春自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即:神女峰美妙,昭君宅若有若无,而昭君留下的曲,显示出怨惜,神女的梦尽,失去了梦中的欢娱。

  上述四例,都是先呼后应,有起必承,但次序相反。这就是丫叉句法。

  结尾说,窈窕淑女。“窈窕”虑其(tiaoˉ轻薄),以“淑”镇之;“淑”虑其腐,以“窈窕”扬之。这种解释,让人一笑。

  2020-2-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