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的“硕鼠”,其实并不是“鼠”?

 360QAQ 2020-01-25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录了好几篇写到老鼠的诗歌。其中一首《相鼠》很辛辣,嘲讽那些寡廉鲜耻的人还不如耗子。而最为人熟悉的是《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把大众憎恨不劳而食者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对于这“硕鼠”的训释,自古就有争议,可谓是聚讼千年。

《诗经》中的“硕鼠”,其实并不是“鼠”?

●《诗经》中的鼠

鼠为害于人类,从古到今,都把残害百姓者比喻为鼠、硕鼠。《诗·召南·行露》云:“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集传》:“女子有能以礼自守,而不为强暴所污者。自述己志,作此诗以绝其人。”女子作诗拒绝男子强迫娶她为妾。人之无礼,强暴欺人,犹如鼠恃利牙,穿墙作祸。

《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原诗三章。唯改换部分文字而已。)《序》曰:“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若大鼠也。”《传疏》:“硕鼠当即田鼠。”许多年来,此诗都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

《诗·藤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原诗三章,唯改换部分文字而已。)相,视也,观看。以鼠比人。鼠虽有皮,有齿,有肢体,可是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人无威仪,失其容止,缺乏礼教,丧风败俗,简直该死!《序》曰:“刺无礼也。”无怪乎段玉裁作注曰:“引申之为病也。”

《诗·小雅·斯干》:“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居也,覆盖也)。”说“房屋既已建成,风雨也被抵挡了,鸟雀鼠类也被赶走了。堂室相称,君子有安居之所了。”《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瑾户。”注曰:“穹,穷。窒,塞。言穷尽鼠穴。而塞之灼之也。”说明先民已经重视大搞卫生,采取有效措施,消灭鼠害。

●“石”“硕”“鼫”相通

历代学者对“硕鼠”训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硕”字理解不同。一种是训为“大”,将“硕”当作形容词来修饰“鼠”;另外一种则是把“硕”与“鼠”当作双音节名词,指称某一种老鼠。前者大多是认同“大鼠”说,如郑玄曰:“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

然而,对第二种理解,历来又有不同说法。有主张“鼫鼠”说的,如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硕鼠,樊光谓即《尔雅》鼫鼠也。许慎云‘鼫鼠,五技鼠也’。今河东有大鼠能人立,交前两脚于颈上,跳舞善鸣,食人禾苗,人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技。或谓之雀鼠。其形大,故《序》云:‘大鼠也’”。马瑞辰“硕鼠即《尔雅》鼫鼠,硕即鼫之假借”。王夫之:“‘硕’‘鼫’古字通用,此硕鼠即鼫鼠也。”李富孙“郑《易》引作‘鼫鼠鼫鼠’”等。“鼫鼠”,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刊十行本郭璞注《尔雅》:“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鼩鼠。见《广雅》,音瞿。”但《尔雅正义》《尔雅义疏》则谓:“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鼠。见《广雅》,音雀。”

还有认同“田鼠”说的,如“硕鼠当即田鼠矣”。最后,还有主张“蝼蛄”说的,如牟应震的《毛诗质疑·物名考》:“‘硕鼠’即‘鼫鼠’,《古今注》‘蝼蛄’也。”袁梅:“依先哲时贤之众议以推原,则大抵可以确认‘鼫鼠’即‘硕鼠’,亦即‘蝼蛄’之别名也。‘硕’‘鼫’乃同音通用之文也。”刘毓庆、李蹊:“据《神农本草经》等书记载,蝼蛄一名‘硕鼠’。”等。由上可知,历来研究《诗经》的学者有认同前说,但亦有主张后面几说的。

从《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的《诗经》来看,早期《诗经》中的“硕鼠”本来应作“石鼠”。因为“硕”字在安大《诗经》简中多见,其形与传抄古文“硕”字形体相近。“硕”“鼫”二字因“石”得声,“石”“硕”“鼫”同属禅纽铎部,古音相同。陆德明《毛诗音义》:“硕,音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土材料中“石鼠”是有见的。如阜阳汉简《万物》007简“石鼠矢(屎)已心痛也”。此“石鼠”或与《诗经》简中的“石鼠”同,但是《万物》简中的“石鼠”很有可能是一种动物,其粪便可入药能为其反证,但也不排除其他的可能。然而后世为什么就写作“硕鼠”了,有可能是因为音近通用的原因。

《诗经》中的“硕鼠”,其实并不是“鼠”?

●一种叫蝼蛄的昆虫

事实上,“石”“硕”“鼫”相通的例子,在出土材料、传世文献中是常见的。如《诗经·卫风·硕人》的“硕人”在1972年湖北省更生仓库废品中拣选出的一面铭文镜的镜铭文作:“石人姬姬……”其“硕人”就是作“石人”的;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剥》《蹇》二卦中的“硕”亦作“石”;《穆天子传》“爰有大木硕草,硕假借为石”;《周易·晋·九四》:“‘晋如鼫鼠,贞厉。’《正义》引《郑氏周易》引《诗》‘硕鼠硕鼠’”。《经典释文·周易音义》“鼫,音石。《子夏传》作‘硕鼠’。鼫鼠,五技鼠也”等等。所以“石鼠”“硕鼠”“鼫鼠”应为同一种动物,但到底是什么,历代也一直有不同意见。从传世本《诗经·硕鼠》:“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和《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的《诗经·硕鼠》:“毋我、毋我、毋我苗”来看,此“石(硕)鼠”一定要符合吃黍、麦、苗的生活习性,既要具备吃植物种子的特性,也要有吃植物活苗的能力。

那么,“石鼠”“鼫鼠”“硕鼠”到底指的是什么。

首先是石鼠。《广韵·下平声十九·侯》:“蝼,蝼蛄。一名仙蛄。一名石鼠。”宋范成大所著,记载广西地区地理风俗书《桂海虞衡志·志兽》:“石鼠专食山豆根,宾州人以其腹干之,治咽喉疾效如神,谓之石鼠肚。”《方言》:“蛄,诣谓之杜蛒。蝼螲谓之蝼蛄,或谓之蟓蛉。南楚谓之杜狗,或谓之蛞蝼。”《尔雅·释虫》:“螜,天蝼。郭璞注‘蝼蛄也。《夏小正》曰螜则鸣’。”所以“石鼠”应即“蝼蛄”,其异名的存在或是方言原因。此“石鼠”既能破坏出苗后禾苗的根部,又能损毁刚刚播种到地里的种子。所以,它是符合蝼蛄特性的。

其次是鼫鼠。《说文·鼠部》:“鼫,五技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从鼠,石声。”《本草纲目·兽部》:“硕,大也。似鼠而大也。关西方音转鼫为,讹为雀,蜀人谓之鼠,取其毛作笔。俊亦大也。鼫鼠,处处有之,居土穴树孔中。形大于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善鸣能人立。交前两足而舞。好食粟豆。与鼢鼠俱为田害。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显然与《说文》所载不同,恐非一物。《广韵·入声二十二·昔》:“鼫,鼫鼠,蝼蛄。”《说文通训定声》:“鼫,《古今注》:‘蝼蛄,一名鼫鼠。今目验蝼蛄,实似此五技,故即以鼫鼠之名名之。’”据后者可知,“鼫鼠”亦应为蝼蛄。又《广雅疏证·释虫》:“炙鼠、津姑、蝼蜮、蝼蛄也。”王念孙《疏证》:“炙鼠,苏颂《本草图经》引《广雅》亦作‘硕鼠’。‘炙’‘硕’声相近也……一作石,一作鼫。”“石鼠”“硕鼠”“鼫鼠”三者当是同一种生物之异名,即蝼蛄。郝懿行:“蝼蛄翅短,不能远飞,黄色四足,头如狗头,俗呼之为‘土狗’,即‘杜狗’也,尤喜夜鸣,声如蚯蚓,喜就灯光。陶注《本草》云:‘此物颇协鬼神,今人夜见多打杀之,言为鬼神所使也。’”蝼蛄是一种具备挖洞、飞行、疾走、游泳、爬树、鸣叫多项技能的昆虫,即文献中的五技鼠。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下:“蝼蛄一名天蝼……一名石鼠。有五能而不成伎术,其一曰飞不过屋,其二曰缘不过木,其三曰泅不度谷,其四曰掘不能覆其身,其五曰走不能絶人。”《荀子·劝学》:“梧鼠五技而穷”。杨倞注:“梧鼠当为鼫鼠,盖本误为鼯字,传写又误为梧耳。技,才能也。言技能虽多而不能如螣蛇专一,故穷。”“梧”为误字。“硕”“鼫”“石”古音相近。

《硕鼠》在《毛诗》中归魏风。在《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属《矦》风,《矦》风诸篇多与《毛诗·魏风》重合,《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的《诗经》简前言疑其即为“王风”。所以“硕鼠”可能是属中原地区洛阳附近的方音。从上面我们列举的“鼫、硕”作“石”的情况来看,后世相关材料出现地多在我国的中部和南方,如阜阳汉简《万物》和湖北所见铜镜。 (来源:《北方论丛》李鹏辉/文、《文史杂志》张绍诚/文)

《诗经》中的“硕鼠”,其实并不是“鼠”?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