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线检测】《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xxjjsdt 2020-02-15

21届的老师 & 21年的高考

目前的高二

21届备考的12大资源将在20届的基础上完善更新后于20年4月起陆续按对应时间推出,为满足部分21届的目前为高二的老师在上新课时用题的需要,即日起,预定21届使用的一轮试题+二轮试题的12大备考资源(见下图中的资源目录1--12),即可免费获得20届正在使用的1--7中的《生活与哲学》或《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详情请咨询莫莫高中政治小助手微信:mmgzzz。( 仅限老师,学生及家长勿加,添加后留言:21届电子版 )

  双击下图放大查看  

本期资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19全国Ⅲ)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B  先后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基因,①④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社会实践,而非品牌的认定,②错误。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会受到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响,③错误。

2.(19江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2.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使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说明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在书籍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进步都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发生的,ABC均不符合题意。

3.(19江苏)“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3.C  题中不涉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古文字“犁”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说明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正确。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③正确。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而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该知识点,④不符合题意。

4.(19届湖南岳阳高三二模)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纪录片《二十四节气》雅俗共赏地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历法对中国自秦以来农耕生产、生活繁衍以及数千年来对国人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    )

①对于研究世界农耕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文化财富

②拓展了农业历史文化传播的途径,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③既是人们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又被人们获得和享用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依托,影响着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4.B  题目强调纪录片《二十四节气》向观众展示中国传统历法对中国自秦以来农耕生产、生活繁衍以及数千年来对国人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表明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世界农耕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文化财富,也体现出它既是人们农业生产实践的产物,又被人们获得和享用,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历史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拓展及文化传播的手段的丰富,②不合题意。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依托,④错误。

5.(19届辽宁沈阳郊联体高三一模)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紧扣塞罕坝几代造林人的奋斗史,用现代视角重述55年的造林奇迹,把塞罕坝精神以影像方式固化为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弘扬塞罕坝精神(    )

①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需要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③需要通过电视等文化传播途径进行广泛宣传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5.C  电视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③错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 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①错误。弘扬塞罕坝精神需要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②④符合题意。

6.(19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阶段性测试)2018年12月4日,依托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契机,四川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两千多年历史的“蜀派古琴”,商周时代的成都漆器工艺,悠久历史的道明竹编......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多元展示方式将古老的文化叙述在多国观众眼前,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国际化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够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品格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④多元展示方式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6.C  多元展示方式将古老的文化叙述在多国观众眼前,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说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够增强文化的影响力,①正确。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向多国观众展示中华文化,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展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兼收并蓄,②错误。展示方式不能成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④错误。

7.(19届浙江余姚高三二模)汉字是表意文字。近年来,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某些人热衷于从汉字字形中寻找“微言大义”,把某些道理或看法附会到现代字形中,导致对一些汉字的乱解误读在网络上大量传播。这一现象(    )

A.进一步推动汉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B.是对汉字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C.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不利于巩固汉字作为文化基本载体的地位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7.C  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乱解汉字现象,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加以规范和管理,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汉字乱解误读导致的危害,不体现推动汉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与题意不符。乱解汉字现象不利于正确解读汉字所包含的基本内涵,不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B错误。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D错误。

8.(19届南怀化高三二模)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却可以看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于实践而底蕴深厚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而一脉相承

③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兼收并蓄而有容乃大

④中华文化无比优越,延绵不绝而光耀华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8.A  材料趣说汉字之美,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于实践而底蕴深厚,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而一脉相承,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兼收并蓄而有容乃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③。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错误,错在“无比优越”。

9.(19届浙江绿色教育评价联盟高三3月联考)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着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②中华民族精神荏苒岁月、历久弥新

③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中华民族具有伟大恢弘的创造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9.D  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着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伟大恢弘的创造精神,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

10.(19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涵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集中体现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0.A  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③正确。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涵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②正确。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物质载体,但不意味着一定是自然物,①中的“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④错误。

11.(19届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舞,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1.B  “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表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①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特点,③错误。“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表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符合题意。

12.(19届福建高三3月质检)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和传统思想结合的精华,它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佛家的心性学说融入到姿态优美、行云流水的拳术中,形成了德先于武、刚柔相济、清静自然、中正安舒的太极思想。今天,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成为一种通用的“世界语言”。这表明(    )

①太极思想包容了中外文化精华

②太极拳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太极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太极拳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2.D  太极思想中国武术和传统思想结合的精华,没有包容外来文化,①错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汉字,不是太极拳,②错误。太极拳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已成为一种通用的“世界语言”,说明太极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太极拳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思想价值,③④符合题意。

13.(19全国Ⅲ)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1)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2)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6分)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3.(1)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焦裕禄精神,能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民心,激励斗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脱贫。

(2)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困难,顽强拼搏;勇于探索,创新创造。

14.(19浙江)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少,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资源渐渐消失。为了抢救整理这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团队遍访说唱艺人,收集资料,对流传于藏族、蒙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格萨尔》分别进行整理研究。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为编撰《格萨尔文库》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研究团队开始了最后冲刺2018年《格萨尔文库》终于付梓。《格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光彩。

结合材料,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角度,指出抢救整理《格萨尔》的意义。(8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