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颢《黄鹤楼》:大诗人李白都自愧不如的诗作,饱含悠悠思乡之情

 爱读书的二小姐 2020-02-16

公元223年,孙权在夏口故城的江南一角建了座瞭望楼,用来远眺和守卫。后来,这座长江边上的楼阁变成了观赏风景的场所,多次被摧毁和重建,也吸引来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吟诗作画。这座楼,就是黄鹤楼。

黄鹤楼几度沧桑,千年不倒,单单是旧志中,就有400多篇关于它的诗文。而其中的翘楚,当属崔颢的《黄鹤楼》。

崔颢那首《黄鹤楼》有多家喻户晓?但凡识几个字,背过几首诗的,都会随口吟来。哪怕记不得整首诗,也会记得打头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而黄鹤楼也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让人心念念想登上一睹风采。

清代的沈德潜在编纂《唐诗别裁》中提到,崔颢的《黄鹤楼》“遂擅千古之奇”。相传大诗人李白在登黄鹤楼的时候,被邀请为黄鹤楼写诗。但李白看到了崔颢此墙壁上赋的诗,也觉得自己写不出比这更好的,于是就放下笔谦虚地说:有崔颢的诗在前面,怕是我也写不出这样的意境了。

的确,崔颢的《黄鹤楼》被广为传颂,直到现在读起来,也无不被它磅礴的气势和悠悠的思乡之情打动。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怀古,把黄鹤楼的美谈娓娓道来,好似在拨动琴弦,弹一首悠扬的曲子。而大笔一挥中,有豪迈的情怀,也有人去楼空的惆怅,并暗自为后文的乡愁埋下伏笔。

而随后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承接这份穿越时空的追忆,继续写听完黄鹤楼历史的感悟。一仙一鹤,自从离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只剩下天空中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还和往日一样。这哪能不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呢?

紧接着,笔锋一转,开始写黄鹤楼周边的精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郁郁葱葱的草木,生机勃勃的绿洲,不得不说,虽然是现实地描述眼前的景色,但每个字读起来都明朗悠远,美好而让人陶醉。

然而,这份欢欣并没有持续下去,到了傍晚,诗人又生出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将落,黄昏时,天边残存的一缕余晖,因为落在那起伏的江面上,便成了细细碎碎的点点金光,更显得天地间的暮色苍茫。雾色中看着茫茫天际,和烟波浩渺,源源不断的江流,内心突然升起了思乡的愁绪,涌上心头的,是无穷无尽的茫然。家乡在那遥远的尽头,而孤独的游子,心中何处不感伤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