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冀鲁豫一起成长(三)

 铁皮515 2020-02-16

我的父亲李学增在冀鲁豫的故事

赵支队培育我成长

许冠英教我学文化

      许冠英是教导队教导员,抗战爆发前曾在豫北工作多年,宣传党的思想,发展党的组织,和我父亲是老战友。他是知识分子,对同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不管你从哪里来,无论你是文盲还是有文化,或是出身不同,他都能有针对的做工作,把大家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民族解放斗争而战斗。

     那时是战争环境,部队驻地随时都会发生敌情。条件艰苦,教导队也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为了能及时应对突发敌情,教导队的教学都安排在沙区、枣树林、青纱帐里,背包当凳子,膝盖当桌子,大地当沙盘。教导队也没有专门的教学机构,专职教员也少,大队长、副大队长也要参加军事教学。许冠英教导员不仅要抓全队的政治工作,还要做好政治教学工作。他还特别关心我的文化学习,每天抽出时间,专门教我学文化。

    参军前,我虽然也上过两年学,认识几个字,但基本还是个文盲。当我有为难情绪,想打退堂鼓时,许冠英总是鼓励我: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学好文化,才能学好军事政治。文化是打开世界的钥匙。他规定我每天必须会认、会写、会诵三个字,定期测验检查,考察我的学习成果和进度。不仅如此,他还让管理员武国定同志把队部所有勤杂人员组织起来,让我当教员,给大家上文化课。这不仅更促进了我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除了教我文化,许冠英还经常给我讲革命道理,讲党的宗旨、共产主义理想,讲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讲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

    在教导队工作期间,在许冠英的关怀培养下,我不仅文化程度有了提高,而且形成了革命的世界观,使我在政治上成为一名自觉的革命战士。

    一九四一年初,在钜野南大田集反扫荡战斗中,许冠英同志光荣牺牲。

     永远怀念你,我的导师!

赵支队培育我成长

在宣传队的两年

      一九四一年,新三旅进入鲁西南不久,改编为八路军二纵教七旅兼鲁西南军分区既五分区。 

    到鲁西南后,我就从教导队调到旅政治部宣传队既烽火剧社。黄铎队长,安居指导员,王致才副队长,美术教员李治平,戏剧教员王沙丁,音乐教员张铭,王启亮是我们小同志的分队长。 

     旅首长和政治部谢福林主任对宣传队极为关心。为了适应战斗化,政治部不仅为我们专门定制了服装,还给我们每人配发了一条漂亮的小步马枪,人手一个宣传筒。队员们个个精干利索,精神抖擞,走到哪里都锣鼓喧天、歌声嘹亮,一派生机。部队有大的作战行动时,就把我们分下连队,在行军途中和战场上作宣传鼓动工作,鼓舞部队士气。到了宿营地,我们就刷标语、画墙画,打快板说快书,宣传群众鼓动群众,用不了两个小时,驻地村庄就变了摸样。只要情况和环境允许,我们就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搭建舞台,为部队和驻地群众及党政机关进行文艺演出,丰富部队将士的业余生活。在大田集反扫荡战斗中,宣传队不仅遭受到很大伤亡,就连表演用的服装道具都给丢了。我们克服困难,用柳条编织服装,不分昼夜的在战地为部队开展文艺宣传活动,鼓舞部队士气,狠狠打击敌人。

     宣传队日常除了编排文艺节目,表演演出,下连队作战场宣传鼓动工作外,还十分重视政治、文化学习。为了提高队员的文化艺术素质,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习艺术创作,写歌词、编剧本、写诗歌、创作艺术小品,还要学习乐理、美术绘画、戏剧表演等。队里还组织大家对每个人的创作进行交流评论评比,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两年的宣传队工作,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化水平、艺术素质、政治觉悟。当时,我已能把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熟背默写下来。两年的工作生活经历,使我得到了真正的锻炼成长,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小八路,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使我知道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八路军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党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宣传队党支部和队领导的教育培养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一九四二年,在大田集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青年预备党员。一九四三年一月,在曹县李八老天主教堂里,在支部书记徐仁德主持下,我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赵支队培育我成长

告别赵支队

     一九四二年底,为适应敌后更加残酷的斗争环境,党中央作出精兵简政的决策。精兵简政中,全军旅级宣传队全部取消。我们教七旅宣传队除了李治平、王沙丁、张铭、崔永昌等文艺骨干调往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战友剧社外,其他人全部分配下连队当文化干事。当时因为我年龄较小,为了照顾我,分配我在旅文印股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李嘉禾{林谊}是我的股长。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我也下连队当了文化干事。

     从我一九三八年参军到一九四四年,赵支队几经改编,和冀鲁豫根据地一起,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独立游击支队、新三旅、教七旅,还是鲁西南五分区、十分区,都是以原来的赵支队为基础演变发展的。在整个抗日战争的主要阶段,我一直在这只英雄的部队里。部队的各级首长和同志们就是我的亲人。是赵支队将我从一个不懂事的毛孩子抚育成人,教育培养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具有坚定信仰和崇高目标的共产党人。

     一九四四年底,在大张集,我含着眼泪告别抚育我成长的老部队,告别胜似亲人的首长和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战友们,到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学习。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推翻了蒋家王朝,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无数的中华儿女、优秀的共产党人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也有赵支队曾与我朝夕相处的首长和战友:赵基梅司令员,谢福林主任,以及胡华居、刘聚奎、许冠英、安居、王大顺、薛宗华、慕斌、王锡山、李永祥、王启亮、刘志得、詹士山等等。他们永远活在我心中。

撰稿者简介 

     五一,1952年5月1日出生,参过军,当过工人,经过商,退休前为国家干部。是原作者的次子。 

二零一九年七月三十一日晚于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