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专业和庙堂:从《疫情帖》谈起

 不易齋2 2020-02-16
'
在举国上下抵抗疫情期间,恐怕最为出名的就是这幅标语了。我大概是2月4日在朋友圈见到的,彼时全国各地都在封路、设置哨卡,在那些近乎于刻薄、恶毒的标语漫天飞的环境下,忽然见到这样一个书法素养极高的标语,确实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当时,就有人洋洋得意地说:“还是高手在民间啊!”言外之意,比书法家们写得好,对书法家充满了嘲讽。但经验告诉我,这字结体工稳,用笔精到,章法自然,肯定不是随便什么人写的,应该是一个专业人士写的。从字的力度和精神状态来看,应该是一个青壮年写的,和那种老先生颤颤巍巍写出的感觉大相径庭。
此事到了近日,似乎又开始发酵了,有好事者把字P成了古帖的形式,并命名为《疫情帖》和《别来我家帖》,好多公众号都在说这个事情,并且爆出了作者叫麻春芳,是贵州民族大学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春节放假回家,为村子里写了这两个标语。
得知了谜底,也证明我此前的猜的大致八九不离十,心下略有欣慰。
'
'
我饶有兴趣地搜了一下关于麻春芳的简历,果然就搜到了,虽然是2018年的简历,但也说明一些问题。麻春芳是书法专业,教他的老师都是当代名家,2018年,麻已经参加过了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举办的展览两次,参加省展十几次并有获奖,已经是贵州省书协会员准中国书协会员了。
由此可以看出,麻春芳是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不是什么民间高手,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专业人士。如果要找一个词形容的话,那就是后生可畏,而不是高手在民间。
世事总是那么不按套路出牌传媒时代,怎么样出名的方式都有。麻春芳参加了那么多展览没有出名,在特殊时期,写了两块宣传标语,就火得一塌糊涂,他本人肯定不会料到。
虽然是无意中出名,但功在平时的临帖。那么多标语,为什么这两块会红呢?只要平时功夫下到了,只要写得好,总是有出头之日的。
'
'
平心而论,虽然是草草急就,但这两块标语确实写得不错。但要细究起来,里面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措辞姑且不论,里面有错字和繁简并用的现象。图一的《疫情帖》里,那个“边”字是简化字,和其他的繁体字不搭,应该写成“邉”字为妥;图二的《别来我家帖》中谈笑风声的声字错了,虽然声字最后的那一笔长竖很率意,但应该是“生”、谈笑风生。
繁简混用、错字在展览中称为硬伤,这两个标语的硬伤就有些遗憾了。
民间和专业,庙堂和民间是相对的。麻春芳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相比,是专业的,但要和中国书协主席相比,那就应该是民间的。中国书协主席苏某,代表的是庙堂,但笔下时有错字,以致有“无错不苏”的“美誉”,这几年通过网络,我们见的太多,就不再赘述。但苏某在今年的上元节当日,在自己的微博里发下了“元霄节”三个大字(图太恶心,就不发这里了),虽然很快就删除了,但还是被网友截图,成了元宵节期间书法家的一个话题。
堂堂一个中国书协主席,屡犯低级错误,实在有伤大雅,实在让中国书协的众多会员抬不起头来。
如果麻春芳的错字是瑕不掩瑜,苏某的错字只能是不可饶恕。麻的字让人看了舒服,让人感到了书法的美,那些尸位素餐者的字,本来就不美,再有错字,真是不可饶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