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肌无力中医怎么辩证?别在脾主四肢肌肉了,孤陋寡闻!

 176_0101_9089 2020-02-16

        有一种“累了”一样的疾病,在发病早期很容易被忽略。眼皮下垂,容易疲劳,抬头无力,举臂无力,走路无力等,很多人在刚刚发生的时候都会认为是自己没有休息好或是疲劳所致,其实这是很可能是一种罕见病--重症肌无力的问题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具有晨轻暮重的表现。

        然而中医确并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个病因,根据其临床特点,归于中医痿证范凑。因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根据 “五轮学说” 胞睑属脾,所以现在很多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的论治应从脾下手,但是王世龙医师却从不这样认为,下面一起来看看王世龙医师是怎样辩证重症肌无力的吧!

        王世龙指出,《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日昳”指午后未时,也就是说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为疾病早晨重、午后轻,这就与重症肌无力中患者骨骼肌晨轻暮重的特点不符

        “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均提示:由于得不到水谷精微的充养,脾病不仅可见四肢无力,而且其病理特点应以肌肉萎缩表现较突出。但现代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的肌肉改变特征是变性、再生和炎症浸润,8%~20%的病人可有肌肉萎缩,而肌肉萎缩的存在与否,其损害的性质与范围等,均与重症肌无力的严重程度、临床特征与预后无关。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指病人本身病情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所致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因此危象时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状态”是中医肺病的表现,而非肝的表现,与脾病“至肝而死”的特点不符。

        王世龙认为肝为“罷极之本”,罷古同“疲”,是累的意思。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症”,临床以肢体痿弱无力为主要表现。“肝藏血,主筋,脾主运化,又主四肢肌肉。患者因劳累过度伤脾,久虑伤肝而气血两亏,脾气虚则四肢痿软无力,眼睑下垂;心肝血虚则脱发,失眠,视物重影,易疲劳,筋失血养则痿软;肝郁化热伤阴则舌质偏红。其发病关键在于情志失调,以致肝脾俱虚,气阴双亏,阴虚内热。故从脾治起,患者的症状只能稍作缓解。

        综上所述,临床上除重症肌无力以外多种疾病与脾主肌肉理论相关,但是在现代许多中医中,由于中医症候的复杂性以及脾主肌肉的多态性,导致大多中医对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局限在于“脾主四肢肌肉”方面,因此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寻医中,应结合自身情况寻求治疗,切勿滥用药物导致过度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