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彩镂金之美——金银错的身世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2-16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商周时期,雍容厚重、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大量出现,开启了我国辉煌灿烂的青铜时代,从此青铜文化也在广博浩瀚的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春秋中晚期,出现了一种装饰工艺,被人称为“青铜时代一抹绚丽的晚霞”——它就是金银错。

清中期 铜错金银神鬼之气纹瑞兽镇

拍卖公司: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1.10.17

成交价:103,500元

金银错,又称错金银,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说文解字》中对“错”字的解释为:“错,金涂也,从金,声。”清代杰出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注释说:“错,俗作涂,又作措,谓以金措其上也”。所以,金银错的广义定义,就是在把金银涂画在器物上。

17世纪 铜错金银「兽面图」龙耳壶

拍卖公司:伦敦蘇富比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2.5.16

成交价:562,445元

金银错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考古发现了大量战国秦汉金银错青铜器,其中有许许多多的精品:一九六五年山西长治分水岭出土的错金云纹豆,一九六六年陕西咸阳出土的云纹鼎,一九七二年广东肇庆出土的流云纹罍……

宋 错金银雁形尊

拍卖公司: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4.5.31

成交价:575,000元

那么,金银真的是被“涂画”在器物上的吗?

在汉代青铜器工艺的流程中,有一道专门的金银错工序,负责这道工序的工人,叫“金银涂章文工”,“章文”是文章、纹饰的意思。汉代有“物勒工名”的制度,所以在一些汉代金银错青铜器铭文中,常能见到“金银涂章文工”“黄涂工”或简称“涂工”的工种名字。

明 青铜错金银独角兽纸镇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4.5.19

成交价:207,000元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黄金碎片放在坩锅内,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然后再加入的黄金七倍量的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金汞剂,即所谓的“泥金”,再把它们涂饰在器物表面。器物上可以有凹槽,也可以没有。

最后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整个过程,在古代称为“金错”,在今天也被称为“鎏金”。

宋至明 铜错金银牺尊

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4.10.8

成交价:84,044元

更早期的时候,当金银还没有被发现时,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一种青铜嵌错工艺:在器物身上开出细槽,将红铜丝嵌入槽中敲打打磨光滑,最后形成不同质地的花纹效果。

到春秋战国时期,金、银矿被大量发现,所获得的金银原料越来越多,用金银装饰的青铜器皿数量激增,以金银为材料的装饰工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此,就形成了金银错的另一种方法:镶嵌法。

宋 仿古铜错金银夔龙纹簋

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5.4.6

成交价:304,723元

制作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为器物铸成后内嵌金银做准备。

金银错的工艺制作难度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里。图案线条要流畅、开槽准确,否则即使勉强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丝组合及繁密、弧线集中的图案,对开槽精度要求更为严格,制作难度更大。

战国 错金银带钩 (一件)

拍卖公司: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2.7.6

成交价:26,436元

第三步是镶嵌。用工具轻轻敲打令金丝或金片嵌入器物表面,用力要恰到好处:力气大了,容易破坏器物;力气小了,又固定不牢。

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清 铜错金银兽面纹鼎式炉

拍卖公司: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2.12.15

成交价:34,500元

因此,若一件金银错器物上的纹饰脱落处比较光滑,没有凹槽,就可以百分百断定它是用“金涂法”制作的。

在现存的战国秦汉金银错铜器中,多数是用“金涂法”制成的。但是这种方法既污染环境又容易使人汞中毒,所以现代已不再采用,而是以电镀镀金的方法取而代之。

西汉 错金银鸠杖首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5.4.6

成交价:185,610元

目前我们能见到最早的错金银青铜器,就是一件春秋中期的错金铭文栾书罐。器高48.4公分,素面,颈至肩下,有金错铭文五行共四十字。

铭文大意是:在正月季春,栾书作此器,用以祭祀祖先,希望长寿,子孙永宝用。栾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卒于公元前五七三年。

明 错金银仿古簋

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3.5.28

成交价:255,024元

青铜器上的铭文是在商代出现的,最先是铸造的,战国秦汉多是刻的或錾的。但无论是铸的还是錾刻的,铭文与铜器的本色没有区别,难以分辨。

金银错的出现,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人们在铜器上用黄金错成铭文,就算青铜器经过地下千年埋藏,其表面已变成深颜色的“绿漆古”或“黑漆古”,金错铭文都可以保持数千年光辉丝毫不减。

明 铜错金银双錾耳鬲式炉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成交时间:2012.6.4

成交价:253,000元

在技艺手法上穷极工巧,在图案纹饰上极尽精致,让整件器物熠熠生辉,这就是金银错工艺的迷人之处。

-END-

如果你对藏道君的文章感兴趣,不妨也关注一下我们的“柏融网拍”,富有历史价值的收藏、新鲜有趣的文玩都在这里!微信号:byrongauc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