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八卦:李白与王维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海曲上人 2020-02-16

1

在唐朝诗人谱中,小编最喜欢的便是李白与王维。文学史上的排名,李杜元白,以摄影镜头打个比方,杜甫是广角,元稹是定焦,白居易是长焦。而李白与王维却是变焦,同时还有明晰的景深。

先来鉴赏一下李白和王维两首各自不同的送怀诗篇: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风格不同,意境不同,但都渗透着一个字:美。

因为崇尚道教,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因为崇尚佛教,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一仙一佛,读李白之诗常觉道法自然,读王维之诗多悟佛性自在。

然而,两位大诗人在生前却从未见过一面,这真是相当奇怪的一件事。二人有同在京都若干年为皇帝打工的经历,于情于理都应该聚一聚,品杯茶饮盅酒,或雅酌或豪饮,或切磋切磋诗艺。但千真万确,这二位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老死不相往来。

诗仙李白

李白王维在长安有几年可以说天天都有见面的机会,怎么可能互不相见呢?或许是见过面,但二人没有交集的佳话或轶事,故而史书上就没有记载。没有记载不等于就没有发生。但没有记载就等于没有故事,这就是历史的会意功能。

诗佛王维

例如:开元十八年, 前辈诗人贺知章常约张旭、李适之、 崔宗之、李白等名士于长安市上开怀畅饮,后来就有“饮中八仙”之美名,但是这次没有邀请王维。

李白为首的饮中八仙有王维

又如:开元十九年,前辈诗人张九龄第三度奉诏入京,闲余之时就多次邀上王之涣、王昌龄和王维等人于长安城郊渭河之滨把酒论诗,这次没有邀请过李白。
还如:天宝二年,诗人王昌龄、裴迪、王缙等人相约王维游长安青龙寺悬壁上人院并一起赋诗,这一次游玩,大家又没有叫上李白。

王维与王昌龄、裴迪、王缙同游长安青龙寺无李白

再如:天宝三年,贺知章向皇上提出辞职归隐得到允诺后,当即约请几位朝中大员及文朋诗友到长乐坡出席送战友的最后晚餐,其中就有李白,但却没有喊上王维。
小编心想,是不是诗人同志们心里很明白李王二位之间有什么芥蒂?或者是诗人群体之间本就有拉帮结伙抱团取暖的怪毛病?总之,李白王维终其一生没有见面的纪录,成为大唐诗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桩非常遗憾也非常诡异的公案。

2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王二人同世不同路,同时不同场?思来想去,大约有两大因素:一、文人相轻;二、佛道对立

文人相轻

首先,李白与王维这两位,都是才华盖世,风采绝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盖了!短短二十个字,将大唐的风情相思到悠远时空。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是短短二十个字,将大唐的意境梦幻到何年何月。至于二人的名篇名句,更是无以计数。

如此伟大的人难道就没有一丝杂念和私欲?非也,这些其实正是人性中最大的能量,足以推动一个人进步或堕落。幸好李白与王维没有滑向堕落...

李白除了诗是一流,词也是一流,是公认的百代词曲之祖,有“词王”之称。后世所有的词选,不得不把李白词放在首篇,或者至少在序言中综述一番。这一绝,王维自然比不上李白。但王维也有一绝,那是李白也无法相比的,就是画。但是,李白还有绝活—剑术,据说是大唐第二!李白还曾夸自己的剑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金庸没写李白,真是可惜了......对这个绝活,王维实在不能与其相比,自然得服输。

可是别着急,王维也另有绝活—音乐,资深琵琶演奏家。王维的《郁轮袍》,还有《阳关三叠》,都是千古传唱。对这个绝活,李白敢不敢比,只好甘拜下风。

如果野史这样编王维与孟浩然的谈话,大概是这样:

孟:摩诘老弟,你应该去认识认识李太白了。

王:哼!浩然兄,我不喜欢那家伙,他会绘画吗?他会弹琴吗?不会吧?一边去!

到了李白与孟浩然的谈话,大概就变成这样:

孟:太白老弟,你应该去结识结识王摩诘了。

李:嗨!浩然兄,我看不起那家伙,他会剑术吗?他会作词吗?不会的,一边去!

文人相轻往往是互相看不起,但通常一较劲之后,实际上是互相看得起。互相看得起那就应该互相拜访互相恭维了吧?非也,当李王二人想结识对方之时,还有一个巨大的拦路虎—信仰。

佛道对立

李白信道,崇奉老庄思想。道教当时是唐朝的国教,话说李白虽也专注过佛教,但不甚喜欢,常常是打入佛教名山内部去讴歌道教的精神。

王维信佛,痴迷到了每饭不忘斋的地步。道教虽是当时的国教,王维也研究老庄,但却是用来比较或弥补佛教之内化。毕竟终南山当时既是道教根据地,也是佛教解放区。

李王二人当时经常穿梭在终南山,竟然没有狭路相逢或偶然巧遇,想必李白走的是宫观之道,王维走的是寺庙之径。

李白想做神仙,一生傲骨却又颠沛流离,这种神仙做得辛苦,可是依然从骨子里高调的宣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王维想做居士,坐禅似的修行,几乎是孤芳自赏和红尘独处的自供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

除了正史中的文人相轻和佛道对立使李王互不买账,小编还扒了一下野史,这一扒还真有料!王维李白先后来到京都长安,此时唐朝还有一个极为爱才的美女公主,玉真公主。郎才女貌,才子佳人,这期间难道就没有发生一些什么故事?根据二人的履历,小编脑洞大开,当然,下边的话风也必须要转一转:

公元720年,19岁的王维成为了“京漂”。善于奏乐的王维,因音乐而结识地位煊赫的玉真公主。在当时的国际第一大都市长安城,19岁的王维带着天纵的才华和年轻的脸,就这样走进了玉真公主家的文艺沙龙。

第二年,王维这个玉真公主相中的小鲜肉,理所当然的进士及第,并被封为太乐丞。太乐丞品级虽然不高,但却是正儿八经在皇室身边的京官,这想必也是玉真公主的安排。可惜,不久之后王维就因“伶人舞黄狮”一案被贬出京,远远发配到山东济州做个看粮仓的九品小官,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时间。但想想王维的后台如果是玉真公主,怎么会就因为舞了个黄狮子就被贬官了?解释就是—王维失宠了!女人心海底针嘛!

被玉真公主晾在穷乡僻壤干熬四年多之后,王维终于意识到,还是朝里有人好做官。于是辞去在济州的官职,潜回长安,准备东山再起!可惜,这一次他注定要失望了。因为另外一个男人占据了他原来的位置,此人比他更有才,更帅气,更会撩妹子,这个人就是李白。

更关键的是,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间,除了才华和颜值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坚固的粘合剂:信仰。想必当李白和玉真公主相遇后,搭讪的那句话小编都为李白想好了:'我这有玉皇大帝培训班的内部票,约不?'

李白有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实,这首诗中李白在意的不是在山,而是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后来正是在安徽敬亭山上修炼,所以李白对着敬亭山,睹物思人。公元762年,玉真公主去世,葬于敬亭山。同年,李白死于敬亭山下的当涂县。

不过这一幕王维没有看到,想必他也绝对不想看到......

玉真公主网络插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