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人体奥妙密码 发布时间:18-12-1820:56 不管是现在的主流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或是自媒体以及个人,大家都在说孔子,说孔子思想,那么孔子思想究竟是什么呢?很多人只是把论语照搬照抄的说出来,没有理解其精髓。孔子的思想究竟来源于哪里?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论基础呢?首先得理解孔子的生活的时代和《易经》成书的时代。孔子读了《易经》以后,对《易经》的理解,对他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只要认真品读过孔子的论述,就会发现孔子的思想很多来自于《易经》,有很强的依据。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与《易经》元、亨、利、贞、关联性很强。孔子将《易经》列为教学生的必修教材。孔子五十岁以后潜心钻研并注《易传》一书。 孔子建议国家图书馆必须把《易经》纳入六经藏书之列。孔子在一生中最重要的场合,无论是与国君对话,还是与名士辩论,无一不引用《易经》的典故。再说老子思想形成的《道德经》共5000多字,其中有几十处连续用到《易经》的原话,并且通读《易经》与《道德经》之后发现,老子是真正读通《易经》而融会贯通,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人。因为老子在任“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和国家级司仪官,还是国家形象代言人,能通过读《礼记》和《易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的符合情理的职业要求。 那么孔子从《易经》当中到底读到了什么信息,才会让他说出:”假我故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因为孔子认真读《易经》后发现,前人通过《易经》演绎,把天地人运行的规律,以最精炼的方式解读出来,让深藏的东西无法遁形。就是说;孔子游说了大半辈子要表现的观点,在《易经》里面只有几卦,通过易数、易像和易理全说明白了,这样孔子很震惊;因此在他读完易经之后,发出了上面的感慨。原来孔子的入世之学问,在《易经》里面只是其中的极少一部分。比如说修身,有“乾卦”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有“谦卦”所倡导的谦恭谨慎的态度。再比如说“齐家“之学问,有家人卦所描述的幸福之家的状态和景像:怎样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说的十分的通透。在如何教育子女上,“蒙卦”就是指导纲要。夫妻恩爱相处,各尽其责,“屯卦”用万物生发的道理说得很形象。 在与《易经》相近的思维中,老子的思维更接近于《易经》思维,为何?因为孔子是以人思人、以人及人。老子是以物思人,以物及人。也就说:从大自然一切物质的关系想到人的关系,从一切悟物性想到悟人性,这是大道思维,正是《易经》思维的主体和核心。为何会这样呢?因为老子不受世事烦扰,可以达到出世无我的思维。而孔子是以心扰天下,入世以人为本思维,是孔子思维的基础。老子的《道德经》看上去通篇写天道、地道、山川河流,其实还是围绕人道、家道、国道在展开。孔子思想则是以儒家的核心而合天下之共识。 不管是孔子的思想是否受到《易经》的启发,还是他的社会学理念在《易经》中找到了依据,得到了确认,总之;孔子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粗读了《易经》。年老时专注天道人伦的本质,细品《易经》,才起心动念,写一了一部流传千年至今的《易传》(要学易经,先看易传),他称《易经》为群经之首是有完全的根据的。 由于篇幅和时间原因,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跟大家详细聊聊“管子”“孔子”“老子”之间与现代社会有什么关系?并与我们的爱情、婚姻、生活、家庭、工作、财富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有哪些关联,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等去化解棘手难题,我们下篇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