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周年记」终极一问:什么是艺术?

 假装懂艺术 2020-02-16

我的第一篇内容《一张图,让你轻松了解西方绘画艺术演变史发布于2016年10月14日,当时改造了一张图,加上几个艺术家简介,完全没有什么原创性,但是就这么简单、粗暴地开始了,这一出发就坚持了三年,通过写文字,倒逼自己去学习,在认知和思想上有了极大的飞跃。之前所写的内容多数是学习笔记式的总结,最近的大半年才有了一点艺术自媒体的意思。

艺术翻译官 | 王子阳

“艺术”本来是一个名词,却被我们整成了形容词,这样一来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什么是艺术?这算是艺术吗?这个作品很艺术?

艺术是什么

艺术,在古代指的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艺术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由于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

表演、造型、语言和综合等四大艺术门类

英文的art,指创造性表现的作品,也指一门技巧,后天习得的技术。源自于拉丁语ars,大义为“技巧”,现在虽保有原意,却也衍生出更广义的涵义,几乎包括了所有与人密切相关的创造性学问二十世纪以来,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如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




我的艺术观

追本溯源,我理解的艺术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通过不断钻研、训练,达到了足够的精湛,或者能打动人,就能称之为艺术,无论是产品层面的,还是思想层面的。多数时候我们是把优质的绘画作品称之为艺术,因为绘画作品兼具产品性和思想性,同时又便于转移流通,或货币化。

但是,当我们把“艺术”变成一个褒义的形容词时,似乎只有那些几近完美的作品,才配得上“艺术“这个称呼;而从业者又会因为艺术见解的不同,而相互否定和贬低,这让“艺术”变得更复杂。其实,“艺术”既不是天然的镀金膜,也不是遮羞布,而是需要苦心经营和运作


杨荣世 寂静的山谷 60x80cm 布面油画 (在售

西方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曾说过:”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他这种说法强调的是创作主体的”人“,不同的人生阅历会产生不同的人气息,进而传递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当我把自媒体的定位选在倡导独立审美时,方向便明确和坚定了,要培养独立审美,首先得健全人格,善于独立思考;通过中外美术史的学习,可以知晓经过千锤百炼沉淀下来的经典艺术和“留史级”艺术家,之后再纯粹地根据个人喜好去找寻属于自己的艺术品,这是最“不走形”的方法。

关于艺术天赋

关于“天赋”是一个没处说理去的问题,特别是艺术天赋,有的人天生就对艺术有超强的感知力和敏感性,学得好,上手快,还富有创造力。但有时候这种敏感性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的,只不过比有天赋的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任何人只要找到自己基因、秉性所擅长的事,那一方面的天赋自然就容易被激发出来,做事也就事半功倍。世间之所以平凡人更多,只因没有找到对口的出路,把天赋埋没。


陈明华 秘境 80x100cm 布面油画 (在售

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可以训练出敏感性,从而实现技能或工艺上的完美,但是艺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强调感性和个人性。艺术在技能上的积累是由练习到熟练,再到反熟练。所以,艺术的终极方向还是回归对人性的思考,或者个人情绪的抒发或发泄。

艺术的评判标准

评判艺术的标准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是看技艺,后来除了看技艺,还要求人文素养,再后只纯粹看人文的东西了,最极端的就是完全抛弃技巧,搞得”业外人士“完全莫名其妙,因为标准因人而异,模糊化了。

艺术由最初的拼技术、技巧,转移到重人格魅力和艺术气质,既为抒发自己,又得感召他人,艺术作品就成了一个传递思想的实物载体但是,在世俗眼里总是喜欢一比高下,艺术的标准如此地模糊和宽泛,强行比较,自然是自讨没趣。但是艺术的高度到底能有多高,有多少人触碰到了艺术的天花板?
梵高、毕加索
是最典型和最极端的两个例子


梵高触碰的是作为个体的自己,他把抒发自己和表达自己搞到了极致,逝后过专业人士一系列的运作、宣传,幸运地被市场所同情和认可,成就了其历史地位。


而毕加索完全是通过主动追求、设计自己的艺术之路,并通过人文关怀这一制高点走向了人生巅峰,通过”二战“相关题材的作品,树立了自己“反战艺术家”的无上荣耀。


一幅好画的定义,就是一张与你完美适配的“心灵创口贴”。既然是心灵的创口贴,那必然是对内心诉求的填补,每个人因人生阅历不同,需求自然也天差地别尊重个体的差别化需求,不强行灌输,不玩概念逻辑,不制造高冷,小心高处不胜寒。

如何理解艺术


艺术的发展还是遵循一个脉络规律:由最开始的萌发和探索期,到逐渐形成有可操作的量化标准期,当技艺到达巅峰之后,假如再去追求技艺上的改进,几乎没有太大意义,便开始转向个性和个人情绪的表达,并逐渐取代对技巧的苛刻要求,走向“返璞归真”,回归最初的非标准化;如果这样还不够爽,就进入到替他人思考、替他人发声的终极阶段,或者是观念艺术,外在形式变得可有可无,可替换。


高峰 世界的尽头 180x150cm 布面油画 (在售

其实,中国画基本也延续这这样的脉络,只是我们更直接,唐宋完成了技术上的巅峰造极之后,元则直接进入纯个性的抒发,偶有避世归隐,偶有忧国忧民,偶有诗文陶情,偶有融入市侩等等。
再举个栗子,我把艺术的发展演变比作一桌菜:古典写实时期相当于宫廷菜,色香味具全,各方面都很讲究、很精致;而进入到印象派,就像上了一桌农家菜,宫廷菜吃腻了,要换换口味;再之后的现代艺术,各种主义泛滥,博眼球,拼前卫,相当于本土菜吃腻了,要尝尝异域风味,比如生吃的寿司,重口味的咖喱饭等等;最后杜尚把小便池拎上去,观念艺术来了,这下还有啥没吃过的,盛来一碗白米饭,想吃的菜全凭意念想象去吧,无需实物的菜了,靠想象就行。


艺术品的价格


最近几天艺术圈的热点:常玉作品《曲腿裸女》以1.98亿港元刷新个人全球拍卖纪录;奈良美智作品《背后藏刀》以1.96亿港元也创了个人拍卖记录。看着极其简单的画面,拍得这么高,艺术真值这么多钱?
我们对于价格的所有不解和疑惑,源于对信息掌握得太局限。艺术品的价格绝对不是由绘画作品本身决定,当下价格破拍卖纪录已经成为了运作的最粗暴、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我们无法摆脱金钱对我们眼球的控制,当信仰变成了money,艺术背后的文化就显得苍白无力。其实,价格背后是包含了一切复杂而综合的因素,作品本身早已被架空。这时要是还在强谈“艺术”,我觉得那是纯费口舌。

市场中也有众多人脉资源型的画家活得很滋润,他们的绘画水准只需到达中等水准,依靠强有力的人脉资源,在市场上能玩得风生水起;而被“专业圈”钦定的极少数幸运儿,被包装运作,推高价格,作为金字塔顶端的榜样,给梦想以幻想。


欢迎  留言  吐槽  互动

请点右下方的  “在看”  给错过的朋友


子阳艺藏 出品 | 原创精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