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一谈到艺术,就容易把人搞晕?

 假装懂艺术 2020-02-16

王柏松《密林深处听泉声》70x120cm/布面油画

什么是艺术?为什么对它不了解的人,总感觉它脱离大众,高高在上?为什么对它很了解的“专业人士”,又常对他人的艺术嗤之以鼻?

说到底:艺术就是文化,“文化是由人类创造,并享受的一切。”艺术是很宽泛的一个抽象概念。


同样是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却有着不同的面貌,代表着不同的流派。

当简单了解一些艺术史,能感受到每一个时代流行着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艺术载体与流派,并与其时代的精神面貌相呼应。人类文明发展到当下,所有的艺术流派与表现手段几乎都已穷尽,唯有文化与思想是不断突破和进化的。

当觉得自己不懂艺术时,其实是因为接触得太少,因为中国这几十年来过于强调实用主义,美育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民众的审美与个性不足。但在历史长河中,这就是这一代人的文化,更容易出现表现这个时代的先锋艺术家,他们在不断地打破与重构,正与巨变、暴富的时代相映衬。

郑伟松《稻花香里说丰年》60x80cm/布面油画

当觉得自己对艺术入门时,内心却容易矛盾和恐慌,总觉得自己的思想意识太浅显,对未知世界了解得太少。艺术门类何其纷繁多彩,审美品好千差万别,择一善处而为,能找到一块自己的心灵净地,就是人生一大幸事,也算享受到了文化。

当艺术进入到“专业与高深”的境地时,肯定是曲高和寡,唯己才是“真艺术”,进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种状态无法去品评,喜欢和认同的人顶礼膜拜,反感和异议的人则嗤之以鼻。其实在文明开化的时代,多去发现、去包容、去感受不同的文化艺术之美,才配得上这个文明开化的时代。

杨荣世《寂静的山谷》60x80cm/布面油画

若爱文化、爱艺术,就选择一方自己喜爱的“文化水土”,尽情地去享受,这也是目前中国这个时代状态所需的精神追求,改革开放近两个二十年了,物质不再匮乏,匮乏的是精神文化需求。二十年一个周期,凝聚着一个人最美好的黄金时期,创造并享受着自己的每一个二十年。

当艺术眼界和审美从装饰跨入到文化这道门时,必须要经历一段苦行僧般的旅程,既是一场洗礼,又是一次升华!

韦广新《傣族少女》120x150cm/布面油画

是不是好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载体只是一个基础,最关键的是思想的主张与观念的传递,正因如此传统艺术进入了当代艺术,这里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只有虔心交流学习和思辨,才能找到有归属感的那一片文化圣地。

我结识的第一位当代艺术家——房圣易

最初不解他众多的“仿制”作品,深入了解后方知,他仿制的背后映射出“山寨中国”的时代特征,也许我们正想努力脱去这个山寨帽子,但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却会留下。

然而,他的另一个作品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并成为了我收藏的第一个“当代艺术作品”——《一角金币》。

试想送出的这些小发卡,对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会带来怎样的一种心里慰藉与美好回忆!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学会汲取前人沉淀下来的艺术技法,再在内容上寻求与当代人的精神文化契合的点,作品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抑或深思!


看后“点赞”是一份鼓励,

转发分享”是一份肯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