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名氏老师推荐:此文绝对值得一看!!

 勇敢的芯2 2020-02-16

陈抟老祖睡功秘诀(蛰龙法)


    陈抟老祖睡功秘诀(蛰龙法)

 还有什么比睡觉更令人身心愉悦的呢?这蛰龙法就是睡觉的功法。

蛰法就是毛孔呼吸配合一定姿势的卧式在睡眠时练习的一种方法。

刚开始能使人迅速感觉恬静安详很快的就能睡着。

继而睡眠时间发生种慢效应,自己感觉睡得时间很短实际睡眠好几小时了。

      随后能似睡非睡既是蛰法。蛰法的休息程度很深,使人精神充裕。
  
   蛰就是动物冬眠,这里指修炼人的睡眠方法能像入蛰一样。

昔日华山派的陈抟老祖号称睡仙,常说陈抟老祖一睡千年。

就有个笑话:历史上传说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出生了,

有红光映天的祥瑞发生,这时陈抟看到祥瑞知道了彭祖的出生,

刚好陈抟当时就该睡了……等陈抟一觉睡醒再一打听彭祖死了两百来年了,

      陈抟感慨:“就知道这孩儿养不活啊。”
  
  陈抟(tuán)(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

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

出自道德经),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

汉族,宋朝初期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普州崇龛人

(四川资阳市安岳、乐至一带,一说重庆市潼南县),

隐于武当山九室岩,

移华山云台观,多著述。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

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

佛教禅观会归一流,

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一.陈希夷《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二.陈希夷《励睡诗》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三.吕祖《咏蛰龙法》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
  
  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四.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
石根高卧忘其年,
三光沉沦性自圆。
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
莫散乱,须安恬,
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现。
  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

  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
  
  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
  
  人言我是蒙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
  
  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
  
  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③,乐在其中无人谙。
  
  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
  
  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
  
  五.张三丰《渔父词》
  
  蛰龙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
  
  神默默,气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
  
  六.张三丰《蛰龙法跋》
  
       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其所传皆伪书也。

《随》之《象词》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

“入”字,入即睡法也。

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

读三十二字,盖使人豁然大悟。

吕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纠谬之心也。

张全一④跋,时寓终南山。

  七.白玉蟾
  
  白云深处学陈抟,一枕清风天地宽。
  
  月色似催人早起,泉声不放客安眠。
  
  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鹃惊梦残。
  
  开眠半窗红日烂,直疑道士夜炼丹。

  八.李道纯《满江红》
  
  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
  
  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
  
  睡法即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
  
  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
  
  身虽眠,性不昧;目虽垂,内不闭。
  
  向熟睡中间,稳帖帖地。
  
  一枕清风凉彻骨,梦于物外闲游戏。
  
  觉来时,身在广寒宫,抱蟾睡。

一.丹家修炼方便法门道家传统内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然后“以观其复”,才能进入到“还丹”、“结丹”、“金液还丹”等层次。做为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很难做到专事静功。在传统丹学体系中的“睡功”,为现代人开创了一个大方便法门。“睡功”的核心在于睡,以睡做功,以功为睡,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 8 小时,一生中有 1/3 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是多么宝贵而充裕的时间呀!做为每一位炼功者,都应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莫让其白白浪废。

二.睡功溯源(附师承)蛰龙睡丹功,又叫做睡丹功,简称“睡功”。睡功源远流长,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劳动中,在劳动疲劳后,必须睡眠休息,以恢复体力和精神。在不断的休息实践中,提炼精华和诀窍,终总结而成睡功,因此睡功传承甚古。孔子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是睡功。以睡功修炼而著名者,当首推华山隐士陈抟( 872-989 ),曾高卧华山,一睡数日不起,后竟于睡中得道。陈抟传道于火龙,火龙传于张三丰,并作《蛰龙吟》以表之,中曰:“图南(即陈抟)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西派初祖李涵虚(西月)曾在“峨眉山遇吕祖(吕岩)、丰祖(张三丰)于禅院,密付本音”(清·李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民国·玄静子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讲:“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其师承源流为张三丰→李涵虚→吴天秩→汪东亭→徐海印。故陈抟蛰龙睡功,于西派祖祖相承,密不示人耳。

三.睡功丹理虽云睡功,实为内丹,假借睡卧之中修炼内丹耳,丹书谓“借假修真”。因此,丹学理论即是睡功原理。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云:“予参汪师(汪东亭)首尾四年,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余绪。”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两派之肯綮①,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宋·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说:“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宋·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也说:“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元·李道纯在《中和集》中说:“药物只于无里取,大丹全在定中烧。”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易之道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徐海印辑。)因此,造丹的方法无他,只是一“定”之功,能“定”则金丹不求而可致也。

睡与定极为相似。睡中无思无虑,定境混混沌沌,故称“睡”为“相似定”。于睡中依法修持,自然能生出“定”功,进而采药炼丹,其法甚易,其效甚速。修士每称“睡”为“睡魔”,静功中惟恐睡去,终宵打坐,强忍不睡,称之“斩睡魔”。殊不知,睡是生理特性,若强行终夜不睡,违反生理规律,使神经调节系统发生错乱,反惹睡魔,流弊百出。先天大道,无为自然。故丹家大德,以睡炼睡,转识成智,渐生定功,睡魔不斩而自斩之,以神足不思睡耳。起初做功,能迅速睡去,就是效验。得“定”最易,故“睡”是“大定真空”的前奏。

四.睡功卧式 睡功采用卧位,与平时睡眠基本相同,因篇幅所限,不作详述。

五.睡丹功诀
  • 睡丹总诀:

    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 1880-1969 )最钦仰陈抟(希夷)一派丹法,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是真知灼见。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

    ”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说:

    “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

    ”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讲:

    “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

    ”因此,修功总诀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总名为“心息相依”。

    心息相依交抱,性命相融矣。



  • 第一口诀:

    心息相依,神定虚空。

    放松身体,静卧在床上,将自己的心念和意识集中守住“身外虚空”之中——鼻孔外方圆径寸之地。

    此处是修炼上乘丹法的“玄关一窍”,又名“玄牝之门”,异名很多,不胜枚举,是古人千金不传之秘。

    意内守“身外虚空”之虚境,目内照“身外虚空”中呼吸来往之气,耳内听“身外虚空”中呼吸之细声。

    意守、目照、耳听,三位一体,俱属于心;

    “身外虚空”中往来的呼吸,谓之息。

    心念与呼吸相依交抱,绵绵不绝,缠扭不断,故谓“心息相依”。

    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不着色身,虚灵一窍,心念冥合于此处,是为“神定虚空”。

    修炼之道,以“神定虚空”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

    心神一离虚空,杂念袭来,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龙手”将“元神真意”牵回,如似“青龙剑”将杂念斩断,心神静守不离“身外虚空”。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云:“凝神之际,务要与息相依,毋以神逐于息,毋以神运息。逐息则神散,运息则神摇。只要息息动荡,任其天然,随其自然,斯其神愈觉凝然。”又说:“盖其存神于虚,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之为神也。”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书说来说去,不出一个心息相依。起初须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虚空中游扬宛转如游龙。片刻之后,即可放下(心念),顺其自然。若有杂念来,再心息相依,之后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静而得冲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则坏矣。”(《体真山人丹诀语录》)


  • 第二口诀:

    心息相忘,神气合一。

    先天大道,神气合一。

    神无影,气无形,故神不可见,寄之于心;

    气不可得,求之于息。

    神气寓居于心息之内,心息是神气的寓所。

    欲将神气合一,必先将心息相依。

    心息,在丹经中喻为“龙虎”。

    丹经谓“龙情缠绵,虎性狰狞”,不过喻心息的燥动不宁。

    所谓“降龙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诀不外乎“心息相依”。

    又有“驱龙就虎”者,即是以心去与息相依。

    虎(息)无情,龙(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动地去与息妙合,方为合法。

    以心调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钳制相依于“身外虚空”之中。心因息调而渐静,息因心静而渐平。盖此仅能降伏思虑,平凡静气,尚不能达到“神气合一”。惟有不去做有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为的意识,不再去主动的调动,一任自呼自吸,阖辟自然,才能过渡到“心息相忘”。将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于一片虚空之中,身心与虚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内,自由无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神气才能相融合一。“心息相忘”,仍然属于“心息相依”,惟前是“有为法”,此属“无为法”耳。只有“心息相忘”(后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气才得合一。所以, ' 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能否进入“睡乡”,以及“大定真空”的关键,也是“阳生药产”、“烹药炼丹”的秘机。有修炼静功多年者,尚不能“阳生药产”,均以不能味此理耳。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云:“吾本无他术,为能定心故。”又云:“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白玉蟾《玄关显秘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汪东亭也讲:“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尚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乃相依最初效验,但苟心息不能两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况定乎?”


  • 第三口诀:恍然而睡,大定前奏。定境,混混沌沌;睡乡,无思无虑。睡与定极为相似,故称睡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的前奏,睡功不离定诀。“心息相依”纯熟,必须转入“心息相忘”,于空忘之中,不知不觉之内,恍惚间自然睡去。睡于“心息相忘”中产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验。若能迅速睡去,则去“定”境不远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门,是古今修炼之真功,是最简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处觅,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心息两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畅,其妙难以形容。若工夫稍进,自然由睡而转为入定,睡是定的嚆矢②,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则有定无睡,终则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无异矣。故能睡着就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参同契》中云:“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渐趋“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阳,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六.睡功效验睡功的核心就是“心息相依”法门,确是古今真仙修炼真功,是最圆融、简易、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切勿等闲视之。如若不信,不妨一试,亲自做做,当可自得答案。今将睡功效验,略举如下:

  • 悠然速睡。

普通人睡前思前想后,辗转难眠。

修炼睡功,心息相依渐而相忘,恍然间不觉睡去。

初做相依功夫时间稍长,待纯熟之后,数次呼吸之间即能心息相忘,自然睡去,则去“大定”不远矣。

  • 睡中无梦。

普通睡眠,会经历浅睡阶段,大脑皮层活跃,梦境纷起,干扰睡眠,影响睡眠的质量,次日或有头昏脑胀、疲劳之感。

睡功则以速睡为宗旨,超过浅睡阶段,直入深层睡眠,自然无梦境干扰,确保了睡眠的质量,一觉到天明。

醒来百脉调理,精神舒畅。

  • 感阴摄阳。

常人夜间睡熟,至静极之时只能感招天地之真阴,作为次日精神的张本。若以心息相依而获睡,以我心息之和感招天地之和,天人合发,则真阴、真阳能同时感招,其为利益,岂有量哉。

  • 防疾祛病。

身中疾病,多因呼吸气结,神气不调,导致气血阻滞所致。心息相依,气息平和,先天真阳一到,全身酥软快乐,气血疏畅,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阳,则全年无疾痛之苦。

七.睡功古诀举要

1.陈希夷《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2.陈希夷《励睡诗》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