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裕废杀晋恭帝,是什么让禅让制变了味

 思明居士 2020-02-16

 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了刘宋政权,满朝大臣和全国上下的百姓并未感到意外,反而有种意料之中的感觉,就连东晋末帝司马德文也认为刘裕理应取代自己。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现象那,要知道当初汉献帝刘协在曹魏家臣的威逼利诱之下,才哭着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这是因为东晋政权自从建国之初就根基不稳,给人的感觉就是谁都能过来踹一脚。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位的时候,权臣王敦就打着'清君侧'的幌子,率军自荆州顺流而下打破健康城,然后连司马睿的面都不见,扭头就回武昌了,东晋朝廷的威严可见一斑。

刘裕废杀晋恭帝,是什么让禅让制变了味

政权和平交接之后,并没有出现什么反对的浪潮,因为大臣们都是心知肚明。可是接下来刘裕干的一件事就让人大跌眼睛了,刘裕派人将已经退位的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司马德文用棉被捂死。这件事之所以令人费解,是因为按照历史习惯,禅位的皇帝虽然是皇位做不成了,但是都能得到新任皇帝的保护,最终安养晚年。

比如历史上的第一位禅位皇帝汉献帝刘协,被继任者曹丕封为山阳公,并护送刘协到封国赴任。不仅如此还允许刘协在封地内继续使用汉朝的礼法,见到曹丕还可以不按天子之礼参拜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对禅位皇帝的优待,后来的魏元王曹奂亦是如此。经过这两次的禅位,禅位制的实情、流程、玩法等,时人都是心知肚明。所以当司马德文禅位给刘裕的时候,心态非常自然。

《晋书·帝纪》

帝欣然谓左右曰: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

皇帝都这么开朗了,朝廷上反对的声音自然也很小。禅位发生之后刚过一年,刘裕就派人杀害了已经退位的司马德文,这件事不但在当时影响极其恶劣,还开创了禅位制杀废帝的先例。刘裕一生南征北战,立下大小军功无数,而且还把持东晋朝政多年,为何却出了这么一个昏招,难道是老糊涂了?

其实不然,刘裕派人杀害废帝的最大原因应该是出于无奈。刘裕这次通过禅位夺取东晋政权,在东晋的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公元404年,就在司马德文退位的十六年前,占据荆州的桓玄在建康迫使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取代东晋建立了桓楚政权,这才是东晋朝廷的第一次灭亡。正是在同一年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在京口起兵,打着兴复晋室的名义讨伐桓玄,当时人心归附义军,桓玄很快就被迫从建康逃往荆州,最后被朝廷的西征军彻底消灭。

刘裕废杀晋恭帝,是什么让禅让制变了味

桓玄之乱

由此可以看出,在桓玄取代晋安帝建立桓楚之后,司马家在江南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在公元420年刘裕篡位登基时,刘裕已经五十七岁了,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寿,随时都有可能驾鹤西去。刘裕在世之时虽然可以镇住反对自己的势力,但是去世之后就犹未可知了。倘若再有一个人像自己当年一样,振臂高呼拥立司马德文恢复晋室,即使司马德文不愿意都不行,如此一来刘宋的江山可就危险了。要知道刘裕虽然把持朝政多年,但是整个东晋朝堂上下并不都是刘裕的亲信,这一点从刘裕北伐后秦时就可以看出。刘裕消灭后秦之后,本来想经营关陇,图谋更大的发展,但是留在建康的心腹刘穆之病逝,刘裕闻听之后,火速从长安南返,"公欲息驾长安,经略赵、魏,会穆之卒,乃归"。刘裕之所以这么着急,就是怕朝中的门阀世家生变。可见刘裕并不能完全控制朝政,朝中尚有门阀世家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存在。

十几年前自己举兵的情景犹在眼前,这怎么能叫刘裕不担心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已经禅位的晋恭帝也杀掉,让有心之人趁早打消恢复晋室的念想。因此杀害晋恭帝,刘裕是明知不可为,而非得为,也是迫于无奈之举。为了刘宋的江山稳固,在占据道德制高点和稳固江山上,刘裕最终选择了稳固江山。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促使刘裕杀害司马德文的重要原因,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时,之所以会给退位的汉献帝这么高的待遇,除了觉得抢了人家的皇位心里不好意思之外,也觉得皇帝可能真的是'奉天承运'。如果不能善待他,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其实有这种想法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皇帝在当时是个很神秘的存在。

刘裕废杀晋恭帝,是什么让禅让制变了味

刘协剧照

在先秦时期,王和诸侯都是吞鸟蛋或者踩脚印诞生的,好不容易农民出身的刘邦推翻了暴秦的统治,结果刘邦也是因为母亲被蛟龙附身才出生的。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又杀马而盟定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吕后、王莽最后都因为谋取刘家的江山而悲剧收场,因此曹丕对待汉献帝恭恭敬敬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皇帝就已经开始泛滥了,根据史学家的统计,在东晋十六国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总共产生了一百多位皇帝。皇帝早期的神秘感早已荡然无存了,今天还是普通人,明天摇身一变就成了皇帝,信奉'奉天承运'的人越来越少。对于刘裕本人来说皇帝更是不陌生了,公元404年与刘裕同朝为臣的桓玄,篡夺东晋的政权建立了桓楚,桓玄摇身一变从臣子变成了天子,这给后来的刘裕篡权做了一个'好榜样';公元410年刘裕攻克南燕的广固城,俘虏南燕皇帝慕容超,将他押解到健康斩首示众;公元413年,刘裕派兵攻破成都,谯蜀末帝谯纵自缢身亡等等。据统计在刘裕的一生中共消灭了五个国家,杀了六个皇帝。因此,对刘裕来说杀掉一个皇帝,跟杀掉一个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刘裕废杀晋恭帝,是什么让禅让制变了味

而且早在刘裕杀害司马德文的两年前,刘裕就已经派人弑杀了当时的晋安帝司马德宗。

《晋书·帝纪》

初谶云"昌明之后有二帝",刘裕将为禅代,故密使王韶之缢帝而立恭帝,以应二帝云。

虽然史书记载这是刘裕为了应谶语而为,个人认为这完全就是刘裕在试水,看看天下人对他弑帝的反应如何。同时也告诉天下人,司马家的皇帝不是那么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跟我们平常人一样,明天换一个'普通人'刘裕做皇帝也是一样的。要说信奉谶语,皇帝里面就要数前秦皇帝苻坚了,因为听信谶语"帝出五将久长得",认为如果去五将山呆着,前秦就会再度强盛起来。于是苻坚放着坚固的长安城不守,非得去无险可守的五将山,结果非但前秦没有再次强盛起来,苻坚也被仇敌长久的'留在'了五将山。一生中征战无数的刘裕,又怎会信这种毫无根据的谶语那。

从刘裕的经历可以看出,皇帝对刘裕来说没有任何神秘可言,对待废帝司马德文,早已没了曹丕那种小心翼翼的态度。因此,杀害废帝司马德文对刘裕来说心里不会有丝毫的负罪感,反而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被俘的皇帝在可留可不留的情况下,刘裕都选择了后者,更别说司马家和刘裕还有世仇。

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汉朝四百年的统治宣告结束,而东晋司马家就是魏国曹家的家臣,汉朝的灭亡自然也有他们家的功劳。另外,作为汉王朝的传承者,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多次北伐,意图恢复汉家的天下,但是这些努力最后都失败了,原因就是司马家常年驻扎在关陇地区,专门抵抗蜀汉的进攻。

司马家控制了魏国实权之后,又派遣钟会和邓艾率领大军消灭了蜀汉政权。至此,汉朝最后的余烬也熄灭了,汉王朝的传承彻底结束。刘裕作为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代孙,现在终于登基称帝了,对待自己家的仇人,既然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了。

刘裕废杀晋恭帝,是什么让禅让制变了味

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目的,刘裕杀害废帝,给后世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自此之后,因禅位而被废的皇帝,绝大多数都没有逃脱被害的结局。刘裕的后代也因权利的争夺相互攻杀,最终结局也大多以悲剧收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