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春时节读板桥

 峨嵋吹雪 2021-12-13

料峭春寒,阴雨连绵,欲读《日本军事史》,感觉兴味索然,于是捡起旧书,找到了《郑板桥诗文书画》。

郑板桥以名列扬州八怪知名,有许多逸闻趣事,或有附会,他的字、画都有风格,自成一家,读他的诗文,更可以想见他的为人。

他之所以有别样的性格、才情,或许也与他一生遭遇有关。

他幼年丧母。有诗写道:“我生三岁我母无,叮咛难割襁中孤。登床索乳抱母卧,不知母殁还相呼!”

他中年丧妻,有一首贫士诗记述当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早早出门求亲告友办借贷,本来意在必得,结果“相遇作冷语,吞话还来归。”遭到冷言相向,连借钱的话都说不出口了。“归来对妻子,局促无仪威。”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一个大老爷们儿养不了家,面对妻子,哪还有男人的威仪?还好“谁知相慰藉,脱簪典旧衣。”妻子拔下头上的簪子,找出柜子里的旧衣,请他再去典当,才能够“入厨燃破釜,烟光凝朝晖。”

然而,天不假年,知热知冷的妻子半道弃他而去,大概在他三十九岁那年离世。

他老年丧子,丧的还不是一个儿子,与前妻徐氏所生两个儿子全部夭折,妾饶氏为他生下儿子时,他已经五十有二岁,但这个儿子竟也夭亡。

他在哭儿五首中写道:“天荒食粥竟为长,惭对吾儿泪数行。今日一匙浇汝饭,可能呼起更重尝!”

他的父亲就是他的老师,他在“板桥自叙”中写道:“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家长作老师,有好处,可以随时随地得教诲。但耳提面命,恐怕从早起到夜眠难有片刻自由。他对他老父的感情如何,不怎么见于诗文,似乎反不及对于抚养他的那个乳母一往情深。他在“乳母诗”中写道:“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且不论他的父亲,即以所谓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全部被他尝遍,他的性格如果与众不同,应该可以理解。

读他的诗,感觉别有风味,兹举数例,为免读写两烦,有些不说出处。

看月不妨人尽去,对花只恨酒来迟。

村塾示诸徒

飘蓬几载困青毡,忽忽村居又一年。得句喜拈花叶写,看书倦当枕头眠。萧骚易惹穷途恨,放荡深惭学俸钱。欲买扁舟从钓叟,一竿春雨一蓑烟。

 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他乡空倚栏。

芭蕉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一竿春雨一蓑烟”,“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他乡空倚栏。”“一叶才舒一叶生”,这些诗,都有某些相似,不知是否可以归为板桥诗的味道。

 落拓

乞食山僧庙,缝衣歌姬家。年年江上客,只是为看花。(老树画画里的一些诗,就是这个味道。)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书读得多了也有苦恼。)

 绍兴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想起南宋高宗那个没出息的样子,他何止会杀大将岳飞?连他自家亲人都拒绝接收。)

 逾老逾穷逾怫郁,屡颠屡仆成蹉跎。(倒霉就是这样子)

 十日菊

十日菊花看更黄,破篱笆外斗秋霜。不妨更看十余日,避得暖风禁得凉。

 伊福纳

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枯僧去尽沙弥换,谁识当时两黑头。(“两黑头”这个味道十足,也有些刘禹锡诗的味道。)

 历览三首

其一

历览名臣与佞臣,读书同慕古贤人。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翻笑腐儒何寂寂,可怜世味太津津。劝君莫作闲居赋,潘岳终须负老亲。(见得多了,世事人心,时位移人,就是这个样子。当年那些农家子弟做了高官,就开始搞什么教育产业化,似乎要让穷人再也读不起书。)

六朝

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南人爱说长江水,此水从来不得长。(“此水”本来不碍谁,但大清国忌讳多,“清”字有水,吓得他把这首诗在出版时赶紧删掉。)

诗就抄这些吧。

你要记得,你若胆敢假托郑板桥的名字,对他的诗造假,风险很大。他曾经发下毒誓:“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烂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

这可不是玩的!

2019年2月2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