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溃坚汤(《医宗金鉴》) 【组成】夏枯草 僵蚕各6g 香附 石决明各5g 柴胡 陈皮 当归 白芍 川芎 穿山甲各3g 红花 姜黄 生甘草各2g 灯心草3g 【用法】水煎,饭前温服。 【主治】瘰疬、上石疽、乳癖、乳岩、失荣等证,颈项、两乳肿块疼痛,坚硬如石,皮色不变,难溃难消。 【证析】此方所治诸病都是气郁血瘀所致。肝经经脉布于两胁,胆经经脉循行颈侧,按脏腑经络辨证定位,病在肝系。肿块是由津血凝结而成,按气血津液辨证,是血瘀气郁,病性属实。肝藏血而司疏泄,肝气不舒,气为之郁,血运不利,血为之结。气郁血结于颈,形成肿块,坚硬疼痛,即呈上石疽;结于颈侧,形如串珠,即呈瘰疬;结于乳房,肿胀每随喜怒消长或逢经行变软,则为乳癖;血结日深,经络变形,核坚不平,状如石榴,则为乳岩;乳岩溃后,血水淋漓,荣血亏损,形如枯木,称为失荣。 【病机】肝郁血瘀。 【治法】舒肝解郁,化瘀溃坚法。 【方义】肝郁血瘀,形成肿块,治宜舒肝解郁,化瘀散结。是故方用柴胡、香附、陈皮疏肝理气,当归、川芎、红花、姜黄养血活血,疏通气血之滞;夏枯草善治瘰疠、鼠痿、裹瘤、癥积、乳痈、乳岩,用此旨在解毒散结,疏通窒滞;穿山甲善治恶疮,并善通络消肿;僵蚕能治瘰疬结核,石决明有咸寒软坚作用;芍药、甘草能够舒缓经脉挛急,合而用之,能呈行气、活血、软坚,散结功效。肿块多由津血凝结而成,此方只有活血作用,化痰力量甚微,如果痰浊较盛,宜加瓜蒌、贝母之属始与机理相符。 【应用】 1.颈项、两乳肿核坚硬,疼痛拒按,皮色不变,可用此方加减。偏于气滞、乳胁胀痛,加郁金、青皮、橘核疏肝理气;偏于血瘀,核坚痛剧,加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破瘀止痛;偏于痰滞,舌苔厚膩,加半夏、胆南星、贝母、瓜蒌化痰散结;已成乳岩,加山慈菇、露蜂房、半枝莲、核桃枝解毒抗癌;瘀毒伤络,血水淋漓,加丹参、紫草、蒲公英,并吞服醒消丸;溃后气血两虚,形体消瘦,气短心悸,合八珍汤加减。 2.现代用治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瘤、乳房结核、乳腺增生、乳癌、颈淋巴结恶性肿瘤等属肝郁气滞,瘀血阻滞者。 【歌括】 舒肝溃坚石决明,红花姜黄夏枯陈, 芍草芎归穿山甲,香附柴蚕配灯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