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前,我骑车在内蒙古草原飘荡了1500公里!

 成博士旅游频道 2020-02-16

现在抚摸着自己一柜子的摄影器材,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刚开始拿起相机的时候。

在十几年前,我已经开始满世界旅行了。那时候我不懂什么是摄影,我只需要一个记录自己行程的工具。

我听说过有一种叫单反的东西,但我那时候收入支撑不起。

所以我只能买了一个卡片机(其实这家伙蛮大的,根本不算卡片机)。型号我以前一直不记得,今天看了10年前的图片,根据光影魔术手终于搞懂了。


佳能PowerShot A420.



因为那个年代手机还不具备拍照功能,但我需要拍照,所以卡片机是刚需。

但是我那时候根本不懂器材,身边也没有懂的人。所以我入手了这款当年最便宜的机子。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可能带着这个小机子跑了十来个省。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候拍的照片,没任何摄影艺术价值可言。


但它是我那个年代的宝贵记录。我看到每张照片,就知道当时的旅行中发生了什么。

以我今天提高之后的水平来看,这些图片画质确实很差。那时候,我还不懂得什么叫光圈、什么叫快门,什么是ISO,我只会用auto档。

为什么要分享这批图片呢?

因为我怀念那个年代的自己。

我有勇气带着一个卡片机骑着自行车满世界乱跑,乱拍。

而今天,我拿着810,大三元,也无非就是在学校里面拍拍树叶,拍拍水坑。

从摄影的角度来说,图片是提升了,然而远远没有当年精彩。

对我来说,10年前卡片机拍下的这些图片,对我的人生更为重要。

介绍的这趟行程,是2008年奥运会期间完成的。

我那时候在北京读研究生,暑假骑车从呼和浩特,翻越大青山到二连浩特,最终从坝上回到北京。

时间13天,行程1600公里。

这张是代表性照片, 翻越大青山。

此行的标志:二连浩特国门。在我进城的时候,有个骑电动车的大哥和我聊天,了解我骑行天下的“壮举”,非要请我去他家吃饭。

你们敢去陌生人家里吃饭吗?反正我去了。

饭后他带着女儿引我去了国门,拍下了这张图片。现在看起来,这个小姑娘有七八岁的样子,10年后的今天,差不多应该是个大学生了。

草原自拍。

我是提前把自行车托运到呼和浩特的。

那边有几个同学和车友。

所以在呼和浩特和包头呆了几天,为行程做准备,顺便游览了几个旅游景点。

那时候拍的图片很少,包括我那时候没有什么意识拍摄人文图片。

看见少数民族,我并没有勇气去拍一张人家的图片。

不像现在脸皮非常厚了。

内蒙车友带我逛

据说这款相机是CCD的底子,现在看起来成像确实和后来的单反有区别。当然,我那个年代根本不懂什么CCD。

骑车沿着大青山去包头

在包头,参观了北方兵器城,这是当地一个车友接待我。

接下来,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从呼和浩特翻越大青山,进入格根塔拉草原,一路往北直插二连浩特。
一个人在茫茫草原上漂泊。 翻越大青山。

山脚下的城市就是呼和浩特

进入武川。拍这张图片的意义,在于回家写日记可以知道是几点钟到达这个地理标志。

第二天,四子王旗

一马平川,非常适合骑行

那时候,我骑行连基本防护都没有。敢穿着短袖短裤去骑高原,回来掉皮两层。一直觉得这张跟window XP开机画面很像。如果当年玩单反,应该就是开机画面的水准了。 

遇到一个放牧人

这张是牧羊大叔帮我拍的。当时觉得挺好。现在一看,如果把自行车照全会好一些把?

我当年的自行车,捷安特690.架子太大,不适合我。但是那时候穷啊,所以也就将就用了。

 

后来有钱了,我换了好一些的自行车。但是没时间再像过去那样玩长途了。

小镇,住一晚。

那时候也没有三脚架。所谓的自拍,就是把相机放地上,垫块石头自拍。这张角度没调整好,但当时急着赶路,也顾不上了。

那天下午,我只有4个小时,必须穿越一个100公里的无人区。所以一度很紧张,不敢歇息。中间就在这种标志性节点拍了一张。

太阳落山。夕阳很美,我那时候一定很迷惑为什么自己拍的夕阳这么难看。

在进入城市的时候,一批自驾车的游客帮我拍了一张骑行图。现在知道它是D200拍的。2008年玩D200的,也是小土豪了。可惜他们技术明显也不好,大白天用ISO1600,光圈13拍我的特写。

到达二连浩特城市边缘。

10年前,二连浩特国门。

二连浩特往东,草原不再丰美了。

别误会,这里的东苏说的是苏尼特旗。

大名鼎鼎的苏尼特羊。据说北京东来顺涮羊肉就是这里的。

新的一天,新的草原风光。

阿巴嘎旗,也就是一个县城中心。

即将进入锡林浩特。

一朵乌云飘来,下雨了。

锡林浩特

当地的一个古建筑,贝子庙?

当地一个车友接待我住了两天,还带我去逛锡林河

我那时候已经晒成了丝袜腿、阴阳脸

一路往南

坝上风光

这种大光比,拍的很烂。这是开始一路下坡,从坝上下高原的路。

距离北京很近的河北小县城,忘记了。

那年奥运会,进入北京需要检查行李。给个放行纸条。拍的很烂,但很有纪念意义。

回到八达岭。后面的路就很熟悉了,一路狂奔回学校。

成博士陕西旅游

我们的愿景:传播陕西旅游,讲述陕西故事。

我们的目标和定位:系统挖掘陕西旅游资源;

为陕西旅游从业者提供最新旅游思想;

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公益旅游教育。

长期接受关于陕西旅游研究、旅游攻略、旅游教育类型优质稿件!

随时欢迎有兴趣的大学生加入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