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非常荣幸受到学校表彰了。
获奖级别不算很高,校级二等奖。
但真的是自己一段时间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的结果。
所以熬夜写了个长文,分享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和感想。




去年年底,我校组织第三届微课教学比赛。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学期末,事情很多,我本来没打算参赛。但是院长们耐心给我阐述了参加微课大赛对学院及个人的重要意义。说的我热血沸腾,脑子一热就报名了。
说到底,内心还是想参加的,因为想尝试一下自己从创意,到录制素材,到加工剪辑成视频微课的全过程。
不想参加并非没兴趣,纯属因为懒。
所以关键时刻需要有人督促。领导们把我推了一下,硬着头皮上阵,最后果然获益匪浅。
我没有按照常规套路去学校录播教室录课程,想自己尝试做微课。
其实去学校录播教室的话,可省事了。设备很专业,自己只需要准备讲课内容就好。
但我有私心:我想尝试用自己手头的器材拍素材,录课程,剪辑微课。
为以后录制“陕西文化旅游公益微课”做基础。
问题是我对视频拍摄、剪辑,技术上都不是很了解。
所以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非常大。
从选主题,到准备教案,PPT,录素材,都要自己做。
除了最后的剪辑不是我做的,其他都是我一个人弄。
说到剪辑,是我通识课的几个学生做的。
还有前面有30秒的片头,是学校一个播音专业学生周嘉豪配音的。
这就是整个团队和班底。
最后能做到这份上,我很满意了。
交稿的时候,我也很清楚还有很多问题,但真的尽力了。
报名后,其实还有二十天时间。
但我有严重的拖延症,一直拖着不动手。
每天光在脑子里酝酿,主题就换了好几个。
直到最后一个周,看时间快到期了,才勉强定下来讲“唐长安城遗址”。
其实这个主题,有点太大了。因为微课比赛要求控制在15分钟内。
而我准备的内容,足够讲50分钟。
所以后来录制的时候,讲了几次都超时。被迫压缩了很多内容。
课程设计不合理是硬伤。
但当时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实在没法再改题目了,只能先那样。
所以这里要反思一下:早做计划,早动手。执行力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就是出去拍素材,我的最初想法是把西安有关唐长安城的所有遗迹拍一遍,然后剪辑进来。
学生都还上课,我自己背着两台单反五个镜头,手上拎着一个无人机,在西安整整跑了两天。拍了明德门遗址、长延路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唐城墙遗址公园、玄武门遗址,莲湖公园承天阁遗址,大唐西市、大唐东市。
拍明德门的时候,由于操作不熟练,无人机螺旋桨打到树叶上了,从几米高掉下来,我当时心一惊:完了,要换新的了!
最后发现居然还能用。大疆无人机,太赞了!
下图在建筑工地上操作无人机的就是我了。

因为讲唐长安城遗址,我就想拍一个唐长安城的鸟瞰图做片头。大气!
西安博物院有个长安城沙盘,但是在室内,没法拍。
最后想到大明宫有个微缩景观,就想去那拍。但是景区一般是不允许无人机的。
幸好有师姐在那里,赶紧求助。帮我申请了一下,走绿色通道批准我去拍。
特此鸣谢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支持!

现在微课开头那几秒飞过古建筑的镜头,就是我拍的。
但是我的无人机操作真的是二把刀,仅仅是会而已。
当时无人机飞过去的时候,走的是S形。录制的画面是歪歪扭扭的。
我试了几次也弄不端正,只能那样了。
这就是大明宫微缩景观。

然后又带学生去拍了一天大雁塔、曲江池,大唐芙蓉园,青龙寺。
拍大唐芙蓉园的时候,因为为了几个片段买门票不太值,就打算放弃。
后来的解决方案是站在景区外,控制无人机去景区上空飞了一圈。

太机智了我!
但是我的技术不好,害怕无人机掉下去砸到花花草草和小朋友。
关键是,掉下去我就捡不回来了!
所以按理说可以绕着紫云楼来个花式飞行,我硬是不敢。
好了,整整四天的辛苦拍摄。素材齐活了!
后来发现,素材有些过剩了,根本用不了这么多。
我拍的这些素材,感觉剪辑两个小时的课程都够。
然后该回来录课程了。
我已经忙了整整四天,整个录课还没启动!
最初的那点热情已经消耗差不多了。
已经是强弩之末,完全是硬着头皮完成任务。
差点就想打退堂鼓。
因为我放弃了在学校录播教室用专业设备录制课程,所以后面的一切都要自己解决。
我手头没有摄像机,只有单反,尼康810是新机子,舍不得录视频。指望那台佳能5D2。
本来想直接录制自己全程脱稿讲课的视频。
试了一下,发现一个人在家里对着镜头讲课,跟平时学生讲课完全是两种感觉。
平时上课感觉自己气吞万里如虎。在家里对着摄像机镜头讲,总是磕磕绊绊。
这就是语言天赋,没办法。
解决方案是花一天时间做了一个PPT,对着PPT讲课,然后用录播软件录下来。
但是这样一来,PPT的微课,感觉层次又很LOW了。
我陷入了沉思。
最后的折中方案是在开头和结尾加几分钟自己出镜讲课的视频。
比这些更折腾人的是技术问题。
人家都说5D2是视频神机,但我摆弄了半天,到底搞不懂怎么才能自动对焦到我脸上,录了几次都找不到焦点。
又去视频论坛研究了好久,学会了手动对焦给自己录课程。
我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博士,感觉做的是新传院本科生的作业。
技术终于解决了,能把自己脸录清晰了。
大家别笑话,这些对我来说真的都是技术难题。
新问题又产生了,因为是晚上,房间灯光亮度不够脸有些黑。怎么办?
赶紧求助万能的淘宝,发现有一种叫LED补光灯的神器,才几百块钱。

又等了两天快递。
终于,两天后的那个晚上,我激动地坐在了LED灯前面,架上单反,给自己录制了一段课程。
好清晰啊!可以数毛啊!
两个字:心累。
主要精力都耗在解决技术问题上了。真正能用于思考课程设计和表达方式的时间太少。
录完才发现一个一直以来忽视了的最严重问题:自己形象太LOW!
别的不说,光这个发型就足够吐槽了。

最后一步了,不能毁在细节上。
紧急出门去小超市买了一瓶发胶。
最终形象就是这样了。

应该是录了四五遍。也不是很满意。
到最后有点恶心了,有那么一瞬间想放弃。
后来弄到晚上1点。确实不想折腾了,找了一段相对比较顺畅的,收工。
其实前面准备了那么久,最后关键的一个环节,有点掉链子了。
现在反思,当时应该缓一下,第二天再录一遍,肯定能改进。
因为出镜讲这几分钟,其实非常重要。决定在评委心中的形象。
那个时候时间已经很紧了,要给学生留下一点时间剪辑。
接下来的几天,轮到几个学生加班加点。
新传院的几个本科生剪辑的,她们是段煜、纪杰、赵卞苗,特此感谢!
到最后交稿的期限到了,我看了一眼成品,发现败笔还是很多。
最后附上我的微课,大家多多指导。我是觉得:
第一,内容太多了,适合做大课,不适合微课。
第二,整个课程设计没做好,重点不突出。
第三,自己出镜那几分钟表情太僵硬。
第四,PPT那一段声音效果很差。技术问题还是没解决好。
第五,您补充......
不管怎么样,算是比较认真做了。对我来说,这一趟学会用单反自动对焦给自己录课程,已经很满足了。
后面,我会在这个基础上,制作更专业的陕西文化旅游微课。
以上,是这次微课大赛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欢迎对摄影、摄像、无人机、微课、微电影、视频拍摄、自媒体写作有兴趣的同学欢迎加入我的团队,一起为陕西文化旅游传播做一些事情。
成博士陕西旅游
我们的愿景:传播陕西旅游,讲述陕西故事。
我们的目标和定位:系统挖掘陕西旅游资源;
为陕西旅游从业者提供最新旅游思想;
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公益旅游教育。
长期接受关于陕西旅游研究、旅游攻略、旅游教育类型优质稿件!
随时欢迎有兴趣的大学生加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