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想只通过朋友圈关注你了”

 长今手帐 2020-02-16

这是长今的260篇文章。

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周日下午。

几个小伙伴都从很远的地方过来,下午正好有了太阳,客厅的光线不错,地板也拖得干净,于是大家便盘腿坐下来。桌子上有简单的水果和饮料,一边喝着饮料一边吃水果和零食聊天。

来的人里,有一个是我的大学同学,一个是我的高中同学,一个是我的同事,还有一个是同学的同事。而两个同学却是很早知道在深圳却几年都没有见面过的。

由我开场的介绍,大家也自然地介绍开来。每个人把名字写在白板上然后开始介绍,氛围很轻松,每个人也不像在官方场合那般需要介绍自己的个人标签等。

我们卸下平日在工作里的面具,坐下来不需要再聊工作或者学习技能,这个时候,回归到关心自己的琐碎日常和情感生活,每个人都回归到最普通的自己,跟几个刚认识的朋友,敞开来说。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是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一个小型的聚会?

一是因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们对于这个城市里的朋友越来越少,能够交心的人越来越少。曾经在微博上看过一个教女生如何在Iphone手机上设置紧急联系人以防自己遇害了能够有人帮忙。而在输入紧急联系人的时候除了家人之外输入的人,每一个都让我有些不太自信,因为我不能肯定如果有事了,他们会不会真的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帮助我。

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没有十分交心和值得非常肯定“我出事了,对方会第一时间赶到”的那种朋友的。

也是在那一刻觉得,人脉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在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强大的人脉的时候还不努力去搭建自己的圈子,未来,遇到什么事情,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可能都找不到有人来帮忙。

而现在,很多人都习惯将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有的甚至关闭了朋友圈,或者千年发一条朋友圈。想想多可怕,你如果没有及时关注,就基本不会了解那个人最近在做什么。而实际上极少有人,甚至可以说机会没有谁可以及时关注另一个人在做什么。

我不想再只是通过朋友圈知道你的生活了,我想,坐下来,跟真实的你面对面聊聊。

01  

孤独的级别有10级,我占了9个

我们从为什么会选择来深圳开始聊起。

我本是在毕业后想同闺蜜一起在广州奋斗于是去了广州,后来她却去了佛山,我一个人留在广州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妹妹在深圳所以来了深圳,谁知当我来了深圳之后妹妹又结婚了回到了老家,而我不再想因为谁而去另一座城,所以留了下来。

Hanson是原本在老家工作,后来听说朋友在深圳开了驾校,来了深圳帮忙做了几个月,发现没有什么前景,于是又在师妹的介绍下进了律师事务所,做着现在的工作。

Hanson的同事也是原本在老家工作,后来是因为觉得要在一线城市可以跟更多厉害的人学习,也会接触到更多的资源,于是来了深圳这个地方,原本念法学的他也一直在规矩的法律行业里工作。

冬花原本毕业后在广州实习,后来因为家里原因回家了一段时间,再因为父亲说深圳有个亲戚,便过来了深圳开始工作。

安安的理由却是颇为有趣。她是福建人,本来已经拿到厦门的Offer,但她更喜欢有历史韵味的广州,于是买了车票准备从诏安县到广州,谁知道这条动车线要在深圳转车,于是,她就索性留在了深圳。

每个人都因为各种理由,而走到了这座城市,这是一种神奇的相遇。

而在这样一座大城市里,每个人来到这里的原因各不相同,渐渐的,也没有多少人去问,为何而来。渐渐的,我们成了“来了就是深圳人”里的一个深圳人,但却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深圳人,是这座大城市里小小的独行者。

即便一个城市里知道有很多同学都在这座城市,但我们渐渐都成了那种“独立”的人。我们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KTV,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去超市,甚至一个人去做手术。

网络上曾经将孤独分为10级。

在现场的时候我也将这道题拿出来跟大家做个游戏,念到觉得有做过的就举手标记。最后,有两个人做了10件里的9件事。

这个城市不得不说,有的时候让人很孤独。虽然说,孤独是成年人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我们仍旧是希望,在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人陪,有人倾听,有人聊天。谁都不愿意成为那个孤独的人,要在这个世界上去做个看起来很坚强的人。

“孤独的级别分为10级,而我占了9个。”

02

曾想过自杀,一念间觉得还没活够

从孤独这个话题延伸出去,我们聊到了抑郁症。在一个统计数据里表明,深圳是四个一线城市里抑郁指数最高的一座城市。

有人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天才同学因为太过于敏感加上和大学舍友相处不来后来得了抑郁症,而他的父亲将他送进了精神病院,精神病院的人用电击的方式去帮忙治疗而导致这个人失忆,事后他的父亲都在告诉他,他是因为受了伤而失忆。

而当他的女朋友在朋友圈发出长文控诉这个非人做法的时候,才有人知道这件事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不敢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和痛苦。一个人被生生剥夺了记忆,那等于杀死了这个人的前半生。

看起来乐观开朗的Hanson或许被触发到,说起了他曾经有一段时间也长时间想过自杀,后来他到处去旅行,去了很多地方,四川、重庆、香港、澳门等,他每天都在思考自杀这件事,那种痛苦无以复加。

他本来就打算履行完就自杀,结束掉自己的生命。后来是因为到了香港碰到一个四十几岁的大哥给他讲了一些话当时触动了他,让他想到自己才活了二十几岁,不该就这样结束,才在一念之间放下了“自杀”这个念头。

“这件事会不会给你带来一些后遗症或者其他影响?”

“倒不会,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碰到了很多困难过不去,我都会告诉自己,自己已经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很多事情就变得豁达很多。”

当他讲述的时候,我和他的同事都表示非常震惊。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这样的事情断然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由此可见成年人的世界里,藏着不可告诉别人的秘密。有的时候,一些我们过不去的坎,在某个时刻,一不小心就把我们击垮了。成年人的脆弱,从来都不太敢暴露在现实里,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是成年人了。

但每个人成年人的心里,一定渴望过,像个孩子一样可以畅所欲言吧。

我们一样渴望,有人来听听内心的那些伤,即便你不能感同身受,但你能坐着安静地听,便是最大的安慰。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情绪出口,这个时候不是运动就能解决的时候,终究还是要找个人说出来。如果当初他没在香港偶遇那个大哥,或许他就真的在这一年结束了他的生命。

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越长大,心里的秘密越多的时候,越亲近的人我们都不会告诉,反而对于那些可能跟我们人生没有太大交集的人,我们愿意将故事说出去,把他们当做我们这个秘密的保险箱。

03

我想,和真实的你坐下来聊聊

是在一次午饭的时候和安安聊天,她说起她曾在一场公司活动上碰到一个女生,那个女生跟她说:她来了深圳3年,除了同事,她再也没有交过其他朋友,周末就是在家待着。

那一刻她非常感触,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很多的地方,它容纳了很多外来人,从而也让很多人成为了深漂,但很少有一个地方可以承接我们这么多的孤独、寂寞、难过、悲伤、抑郁等负能量。

每个成年人,都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便内心苦楚,也要在上班的时候打起精神来。

这个社会因为对正能量太过于宣传,负能量就被轻易标上了“不好”的说辞,这也导致当有负能量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选择了压抑或者容忍。但我知道,这样的结果只会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爆发,负能量并不会自动消亡。

于是我期盼,在这座大城市里,小小的我们能够有机会聚在一起,坐下来,很深地聊一聊。

你可以有机会去说说自己的故事,而有人会倾听。

我也相信,坐下来面对面聊天1小时,胜过微信聊天5小时。

在微信屏幕的另一端的你,等待另一个人回信息,往往是焦灼的。而微信屏幕的冷冰冰,也让我们很多人容易陷入一种“对方是不是在这样想”的猜测里却没有得到回复。

如果有时间,我想坐下来和你聊聊。

我不想只通过朋友圈关注你了。我想知道真实的你,最近的动态和你的内心想法,或者你藏在心里很久没有说出来的故事和秘密。

只要你愿意讲,我一定愿意听。

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每个人都是有小小的力量的,而我相信,用一点小小的力量,也许就在某个时候改变了某个人的想法,拯救了那个人的生命。

每个人,也可能在某个时刻成为另一个人生命里的灯光,为对方照亮一小段路。

欢迎你来,下一期的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