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生活中养成一些习惯?以锻炼身体为例。——2020.2.16周日

 自由的鸟与她们 2020-02-16

在生活中有规律的锻炼,是我很渴望的。锻炼身体不仅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使我们有力气耐力,更完美的身材,并且可以产生幸福激素,让我们感觉更幸福。只有动力是没有用的,它是很难融入到我的生活中。正如我放假这些天,明知道锻炼很有用,但却一直不能有规律的锻炼,大部分时候都忘了。我明白自己是应该找一找原因了,所以写此文让自己深思一下。

在放假这几天,我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生活,但我认为并不完美,因为暂时还缺少锻炼,这让我有一些焦虑。《能力陷阱》中有“只加不减”原则,当你感到有必要在生活中添加某些事时,那就先加进入,不需要减少你以前生活中一些元素。一开始你会很吃力,尝试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是没有必要再去做了,那就果断从自己生活中排除,从而事自己的生活升华,变得更加完美。所以我会在生活中添加锻炼,其他的生活不会变,比如看电视、看小说、看书、学英语、睡觉、晒太阳、散步、聊天等等,只是时间少了点。

我认为在生活中添加一种习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会影响到好多,所以我要尽可能全方面考虑。而且我做出的结论必须适应我的全部生活,而不是单单校园生活,或是学校生活。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本我”的概念,本我是人格中的一个成分,也就是最原始的那个“我”,它是人类欲望产生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的欲望基本全部来源于它。比如我们人最原始的欲望就是追求幸福,也就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也就是我们人追求的最终目标永远是幸福,所以我们的任何行为对要以幸福为原则。不能因为追求锻炼而丢失了自己的幸福,正如大部分人为了追求财富与地位,而忘记幸福,即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故我们规划我们的锻炼时,要让自己享受到其中的快乐,而不是多给了自己生活一份痛苦,这样才能久。

为什么我的大部分锻炼计划无法,坚持到底?因为感觉做与不做,没什么差异,然后感觉没有太大的意义,然后就会被生活中,更能让自己感到快乐有意义的事情顶替掉。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自己的锻炼任务太难了,感到恐惧,慢慢的自己就不愿意锻炼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自己的锻炼任务太过简单,不需要费脑力体力就可以完成,感觉太过无聊,没有兴趣,最终放弃。总之,不能持续锻炼的原因是,不能从锻炼中感到幸福,也就是不能感到快乐与意义。

达到幸福的一种状态是心流状态,也就是不会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而感到痛苦,我也不会因太过简单而感到无聊。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就要看自己所定的目标是否适合自己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成长是最快的。

这就需要我分析,我的能力以及我所处的生活环境,允许我有怎样的锻炼存在。我很大部分人一样,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有家人,有朋友,也会有不时的假期。每天也只能抽出工作之外,家庭需求之外,的时间来锻炼。在学校里有朋友一起,在家里没有人一起。在家中、学校里,来自学习、工作、家务的需求,将可以锻炼的时间分成一些前段,有时多有时少,也是很难预测的,所以要想让自己在特定的时间,来锻炼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是每一天,都有可能去锻炼的。那么我们可以从更长的时间的角度来规划,形成规律习惯。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我们每天都会吃饭、睡觉、娱乐,我认为锻炼也应该如此。吃饭算是很规律的,每天特定时间,必须要进行的。睡觉就不是那么的规律了,虽说它也是每天都要做的,但睡觉开始的时间,与睡的时间,每天都是不同的,可能今天烦心事多,工作多等可能就睡的晚些。而娱乐在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多一点期待,多一点情调,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很好的投入到生活中。但是娱乐这个行为,是相对来说最没有规律一个,跟锻炼身体一样。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我们可以想起娱乐;当我们困时,我们可以想起睡觉;当我们饿时,我们就会想起吃饭;但是当我们感到什么时,可以想到锻炼呢?我没有想到。为什么我要知道这个呢?因为我想从“本我”的原始进化思维中,找到做一使身体恢复正常件事的内在动力。我想了很多,但最终没有找到答案,下面我简单的叙述一下,我思考过程,我感觉很有意义。

锻炼身体到底本质是什么?我认为锻炼身体是保持身体某些方面恢复正常水平的一种表现。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可以使筋骨活动开。这里的筋是指动静脉、毛细血管、淋巴管等,骨是指可以活动的软骨。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软骨保持有活力,可以活动开,也可以筋能伸得开,还可以使我们的血液,更加有力的流动,不至于有垃圾堵塞,加速它们从我们体表流出。

那么这些锻炼身体带来的利益,为什么会存在我们人类什上呢?从进化思维来分析,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时期,需要打猎、逃生,必须要锻炼身体,所以我们的身体就进化成了,适应锻炼的身体条件。如果不锻炼,你就不能健康,锻炼了才能接近原始时期人类的生活状态。

我曾经了解过一本书《上瘾》它解释了人为什么会上瘾,我认为它的原理跟习惯是一样的。我认为习惯并非21天才能形成,而是一瞬间就可以形成的。举个例子,当我们的手机“叮咚”响时,我们有些人是不是,忍不住去拿起来看,这如果是你不愿有的行为,那么它就叫上瘾。上瘾是分为四步的:一是你被触发,也就是被提醒到;二是你有能力办那件事;三是你有欲望办那件事;四是你办了那件事有舒服的体验。比如,当你被手机消息提醒时,首先你得有能力找到手机,有能力解锁,到你看到是女神发来的消息时,你很有欲望看,并且看了后,很可能会让你兴奋,这样你就上瘾了。习惯也是这样的原理,锻炼身体就是养成习惯的事情。所以说我上面为什么要找,我想到什么时,会去锻炼身体,这是形成习惯的第一步。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直听到,21天才能形成习惯呢?因为形成习惯,关键是找到,我以上提到的上瘾四要素。如果你开始就可以知道,这是要素是啥,那么你可以瞬间形成习惯。但是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必须经历尝试才能,搞清楚这四点是啥。我们可能经历21天,就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就有欲望做这件事,并有能力做它,而且还给自己创造了条件,使自己能被提醒。

根据以上理论,我认为可以在生活中强行加入锻炼,但也要符合心流状态与只增不减原则。也就是不管自己喜欢与否,感觉有意义,就去安排。根据心流理论,无论你做任何事,你设定的目标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就可以感受到它带来的乐趣,并且能够沉浸在其中。所以我相信,先去做那件事,先去锻炼,你终究会找到内在的动力的。

我上面说的所有都是在寻找内在的理由、动力,只有内在的动力,才能渗透到骨子里,在你无意识时,你也会那样去做。不如你情绪低落如生气时,你的这些习惯也不会变,即使它有利于令你生气的那个人,你还是会做你想做的。

另外,我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慢慢的会喜欢读书、学习,哪怕我们原始时期就没有?跟锻炼身体一样,我们能感觉到它们带来的意义,但是我们一开始并不喜欢做它,甚至把它们视为痛苦。学习、读书我们知道它们意义,可以让我们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更高效的思维方式。当我们从小被这个社会要求读书后,慢慢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比如我们更能理解,书中所说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能感受到纯粹知识的趣味,这是在我们有能力明白书中所说的内容。所以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需要先去安排做这件事,然后我们就形成习惯了,习惯是我们的内在动力。

我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大学后,有些人更很快从网络游戏中走出,有些人却很难?喜欢玩游戏,是人的天性,上大学后玩游戏很正常,但是有些人不会上瘾,到但有些人会。为什么我要从大学说呢?因为上大学之前,我是不了解会有这样的现象,而且上大学前,也会受到父母的约束,不会成瘾。设想一下,如果有的人,上大学前从没有接触过手机,上大学后有了手机,那么他会上瘾吗?答案是不会的。上大学后他会尝试玩游戏,但是很快就从游戏中走出来了。原因是它很快就能感受到,游戏与自己的生活的矛盾,比如游戏会浪费他的时间,从中感受不到意义,然后果断放弃。但是有些人从小就有手机,当然他会去玩,但是有些人的父母,总会唠叨的烦他,夺他的手机,他也会为自尊,而反抗。这样他与手机游戏之间不会有矛盾产生,只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欲望,而矛盾就产生在与父母的身上。这种人在上大学后,会一直有与父母对抗的念头,玩到游戏就是自己胜利,然后他就会享受这种快乐,很难与游戏产生矛盾,导致上瘾。

总之,要想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上面形成习惯,你应该先在适合自己的目标下做它,找到你喜欢做它的内在原因,然后你还要创造你接触这件有意义的事的环境条件(比如你想看书,你先买本书,放自己周围。),这样你就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上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