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河套地区是中原与草原的兵家必争之地?

 9tx22v工人 2020-02-16

古代的“河套”,范围很广:西至贺兰山,东至山西偏关,北到狼山、大青山,南至鄂尔多斯高原。

近现代的“河套”指的是三个“粮仓”:即宁夏平原一带为“西套”,巴彦淖尔至包头、呼和浩特的平原地区为“东套”。

而狭义上的“河套”,一般指的是今巴彦淖尔所在的后套平原。



闲话不多说,下面主要讲一下河套地区为什么很重要。

首先,河套地区与河西地区互为犄角,是中原王朝打击草原政权的前哨基地

具体情况,看图就明白了。

当年汉武帝遣卫青收复河套,后又派霍去病袭取河西,至此开始,汉匈形势逆转,汉军具备了主动打击到匈奴腹地的能力,匈奴则再也无法威胁到中原腹地。而在汉武帝完成这一宏大战略之前,也就是匈奴兵占领河套时,河套是匈奴军进攻中原的跳板,匈奴军从此地,随时都可以挥兵南下。

东汉后期,河套弄丢了,从西晋开始,中原政权被草原民族压制了近三百多年。



隋唐时期,河套再度被收复,中原王朝也开始逆袭,又开始反压制草原民族。

从压制→被压制→反压制,可以看出,河套地区的归属,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中原王朝国力强弱的风向标

中原王朝强,则设置郡县管理,将其牢牢控制之,并压制草原民族;中原王朝弱,则会弃守之,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占领,并慢慢逐步蚕食中原腹地。

第二,河套属于可耕可牧,中原人去了可以种地,草原民族可以去放牧的游耕地区。无论是中原人还是草原民族,在河套都不会有生活不适应的问题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因为如果河套地区不适宜耕种,即便它再有攻击跳板价值,中原王朝也是不会去经营的。同理,对于草原民族也是如此。不能放牧的区域,早期的草原民族也是不感兴趣的。(辽朝之前的草原民族就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丢了河套后,一直到清朝后期,河套都是游牧区,后来由于水利技术出现突破,水利专家王同春在“后套”挖成了八条稳定的干渠,因而才使得“后套”变成了现如今的“塞上江南”。

河套退牧后,牧民们的选择则很有意思。有的牧民想放牧,就回到了漠北草原,有的人不想走,就留在了当地。这些没走的蒙古牧民由于接受了农耕文明,接触四书五经,三国演义等著作,迅速开始儒家化,到了民国时期,河套地区的蒙古族人形成了比较独特的文化思想体系。


第三,河套地区是非常重要的战马产地

关于中国的马产地,这里简单掰扯一下。

咱们国家的产马区中,素质最好的是今天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出产的马,也就是青藏马和西北马。这一地区出产的马,最著名就是河曲马,这是中国原产马中,最适合做战马用的马种。

不过,由于青藏地区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与中原王朝都没什么联系,所以像河曲马这类优质战马,中原王朝很难批量列装给部队。

↓河曲马——中国三大名马之一

综合素质仅次于西北马和青藏马的是秦马和东北马,主产地即为现在的东北、甘肃、陕西地区。这几个地区,相对寒冷的气候很适宜马匹的生长,所以都是养马历史悠久的地区。所谓的河套马,其实就是秦马

由于东北地区在历史上,也经常与中原王朝断联,因而河套马实际上是中原王朝在自己控地盘内,能批量列装给部队的最优质的战马了。

综合素质再逊色一点的是河北马。所谓河北马,就是河北、山西马。北宋时,由于河北、山西是抗击契丹的前线,所以当时的官员便把本地马与契丹马杂交,混血出了综合素质也很不错的河北马。元朝时,河北、山西都是北方重要的战马基地。

比河北马又逊一点的,是山东马和淮马。这两种马,产于今天的山东、豫东、苏北、两淮地区。素质很一般,个头也不大,仅仅比江南所产的矮马稍强一点,不是用作战马的理想马匹种类。不过聊胜于无,真骑着去打仗,也不是不行。(南宋和明朝初期,这两类马是宋军和明军的主要战骑)

最后是川马、滇马、广马。这些马的体格都很矮小,用来干活没问题,但是不能用作战马使用,因为冲击力不够。

综合来看,马喜高寒,非炎方所利。每个特殊环境都有适应其生活条件的马种。有的马适合作战,有的马适合拉车,有的马适合驮物。以河套马为代表的秦马因为是综合素质较优,而且又能批量产出战马,因而盛产河套马的河套地区在古代的战略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