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小陈茶事 2020-03-20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二月中,来了一场寒潮。

李易安在《声声慢》里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一时觉暖,一时觉凉,最是难休养身子。

前些日子,春光明媚,东风吹,日光暖,万物复苏。

没料到,天气转了阴后,气温骤降,春寒料峭。

忽冷忽热的天气,让人发愁。

小阳台的栽的那盆三角梅,盛开了整整一个冬。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现如今花枝败了,狠了狠心,拿了把园艺剪将旧枝旧桠剪掉。

为的是,不久后能发出更多的新芽。

耐着性子,修剪着虬髯须那般的老枝条时,想起了前不久某位茶友的问题:

“白茶既采春茶,也采秋茶。这样会把茶采伤,白茶的内质不好。”

先来理一理逻辑,一年两季采摘次数太多,于是白茶的品质不好?

这前后根本没有关联,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2》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水土气候。

连带着,农作物们的生长方式,也不大相同。

比如,终年气候比较温暖的福州,种的是两季稻。

而到了东三省的黑土地,则是一季稻。

那这样,可以说一年收获两次的福州大米,品质不好吗?

这当然不行哇,没凭没据的。

同理,茶树也是一样。

太姥山高山上的白茶,一年主产两季。

分别为,春茶季和秋茶季。

而到了武夷山这,岩茶要求“开面采”,所以一年主采春茶。

那单凭这就能证明,武夷岩茶比福鼎白茶更有优势吗?

不行,这根本不能比!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一来,茶树适制性不同。

适合做武夷岩茶的茶树品种,比如当红的水仙、肉桂、梅占等,未必适合做白茶。

将梅占茶树上的芽叶采下来,按照传统白茶的萎凋+干燥工艺制作,未必能制出好茶。

相反,这样不伦不类做出来的茶,按白茶国标来看,根本不认。

按国标规定,白茶里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只限于用大白茶和水仙茶树品种的茶青原料制作。

而至于寿眉,标准则稍微放宽一些,可以用大白茶、水仙茶、群体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

所以,在外面看到的梅占白茶、白鸡冠白茶等等,根本就不合规。

二来,制茶工艺要求不同。

大致上看,武夷岩茶的工艺繁复,需要做青、揉捻、杀青、焙火等等。

而白茶的制茶,相对比较简朴,主要工序是萎凋和干燥。

工艺不同,对茶青原料的要求,自然不同。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三来,对茶叶品质要求不同。

一款优质的武夷岩茶,要求具备岩骨花香,有岩韵。

在具体点说,要求做青适中,焙火透彻,发酵到位,在香气和汤感上,均达到一个饱满的状态。

而白茶优质与否的评判标准,在于鲜醇甘爽。

君不见,白茶新国标里,对白毫银针、白牡丹的感官品质要求里,“鲜”字无疑是高频热词,频频出现。

故而,鲜爽与甘醇,对白茶而言是重要的美好品质,和岩茶的品质要求不相同。

所以站在客观立场上看,单凭“一年采两次”,就认定福鼎白茶品质不如岩茶,不合理,也不合情。

本身就是两种不同的茶,两者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3》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代表生机与希望的季节。

春茶季,对不少爱茶的朋友来说,同样是一年中寄予厚望的时节。

然而,白茶里面,春茶虽好,秋茶也不差。

提到秋白茶的采摘,不少茶友会有这样的担忧:

采摘了秋茶,会影响到来年春白茶的品质。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大可不必多虑。

茶界前辈李联标教授与庄晚芳教授,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增产秋茶的必要性,提出了秋茶的生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原则上,各大茶类里不提倡采夏茶,是基于天气因素的考虑。

夏季气温高,而茶树生长过程中,嫩梢的茶多酚含量随着气温高低变化,在夏茶期间出现高峰。

故而,夏季茶因为苦涩感明显,品质不佳, 所以不提倡采摘。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而,秋茶不同。

茶树,古人们将其称呼为“南方有嘉木”。

作为南方各大省市的主要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在各大茶叶产区里。

在终年适合的气候环境下,获得了良好的生长。

到了秋天,茶树在秋分前后萌发的新梢,由于气温不高,所以茶多酚含量低。

而采摘茶青鲜叶加工制出来的秋茶,滋味醇和,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具体到白茶这,秋分的前与后,刚好的秋白茶的主产节点。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夜凉如水的时节下,昼夜温差大,气温逐渐下降。

故而,造就出了秋白茶独一无二的风味。

在产区好,工艺好的前提保障下,秋白茶的品质绝对值得放心!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4》

那么,采摘了秋白茶,会影响到来年春白茶的品质吗?

从这些年的切身喝茶感受来说,答案是不会。

春白茶和秋白茶的风味,各有特点。

整体而言,春白茶的风味品质更“鲜”。

由于茶氨酸含量丰富,芽叶整体更加细嫩,白毫数量更多的缘故。

春白茶里,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毫香更足,茶汤滋味更加的清甜清爽。

而秋白茶,主产是秋寿眉。

由于生长期相对更长的缘故,秋寿眉的叶片长得更厚实,茶梗更明显。

秋寿眉的梗和叶内部,积累下更加丰富的胶质物。

所以,整体而言,秋白茶的汤感要更醇和。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采摘秋茶,并不影响春白茶的精彩!

另外,针对这个问题,曾有学者专门做过实验论证。

在2014秋,2015年春,宣城市种植业局曾经专门做过对照实验。

并且,将对比实验的结果,刊登在《茶叶通报》上。

据研究结果表明:

夏秋茶生产在管理充裕的情况下对春茶生产的影响不大, 并不能影响来年春茶产量, 并且发芽密度与百芽重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的提升。

摘自:《皖南丘陵茶区夏秋茶采摘对翌年春茶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在相关实验的数据参考,以及切实的连续多年对比,通过亲自的试茶喝茶感受来看。

采摘秋白茶,并不影响来年的春茶品质。

而且白茶采摘春秋两季,一直都是福鼎白茶多年的传统,也未见任何官方数据阐述说,因为白茶采摘了春秋两季,而导致白茶品质下降的报道。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5》

最后,再来分析最后一个疑惑。

一年采茶两次,会把茶树采伤吗?

这个问题,更是不需要担心。

我们可以看到,道路两旁的绿化树,定期有园艺工人修剪。

特别是冬季,为了御寒,减少养分消耗,增加来年的发新芽,更是需要将绿化的灌木丛们,进行剪刈。

绿化树的修剪,是为了帮助它更好的生长。

同理,一年到头,基于茶园管理的需要,对茶树进行采摘,或者修剪,同样是为了帮助茶树的生长。

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 具有旺盛的分枝习性和营养生长势, 一年中可以多次萌发, 多次收获。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据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研究资料显示:

“不及时采摘夏秋茶, 把三轮新梢养在茶树上, 会造成茶树新梢徒长, 蓬面参差不齐, 特别是秋分前后萌发的新梢芽叶如不及时采收, 易受早霜冻害, 直接影响到次年第一轮新梢的萌发。”

故而,根据茶树的生长规律,以及不同的节气特点来看,采摘秋茶,有且很有必要。

具体到太姥山上的白茶,夏季到了,茶农们会适当的对茶树进行修剪,打理茶园。

到了秋天,到了适合的节气。

比如,白露前后,寒露前后等,会进行采茶。

适当合理的采秋白茶,既是基于提高白茶品质,提高整体产量的需要,同样是基于茶树生长的需要。

妥当的进行茶园管理,适当的采摘秋茶,有利于提高翌年的春茶产量。

故而,再来回头看,一年采茶会伤茶树的说法,根本是无稽之谈!

白茶一年采春秋两季,所以内质不好?这是白茶被误解最深的一次

《6》

毛爷爷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白茶一年采茶两次,采摘秋茶,并不会影响茶叶的内质。

单纯的站在某个角度,自己单方面揣测白茶采摘两季会伤害茶叶,影响茶叶品质的想法,不仅不科学,而且自曝其短,除了妒忌白茶现在正当红,已经找不出第二种更好的解释了。

孰不知,在中国采摘春秋两季的茶叶,何止白茶,还有铁观音、普洱茶等。

春白茶的鲜,秋白茶的醇,各有各的风情。

秋白茶的采摘,并不影响春白茶的品质。

更谈不上,会伤茶的说法。

像是剪头发,每月理发一次,根本影响不到个人的发质。

而采茶,一年采茶两次,更谈不上影响白茶的核心品质!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