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附同步练习

 金榜优选教育 2020-02-16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感知文本内容,领会并学习闻一多的精神品格。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含蓄精炼,富于情感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是闻一多先生!看了短片,你的体会是什么?(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现在请大家看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目光坚毅)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先生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715日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被特务暗杀。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2.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9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

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应该如何分呢?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789三个段落过渡。第7段承接上文并对上文进行小结89段开启下文

2.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总领第一部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

3.本文围绕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

内容

特征

材料

品质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严谨治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

“说”了就“做”

 

 

起稿政治传

 

 

 

群众大会演

 

 

 

参加游行示

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言行一

 

 

    点拨: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目标导学三:品味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方式

1.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示例:(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建构文章的。第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89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小结: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如何运用它。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

四、板书设计:

闻一多学者《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

也不一定说

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说了就做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虽只有一千多字,但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最本质的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分析这篇文章的语言。

二、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一:品味语句体会表达妙处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语句让学生讨论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明确: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明确:“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先生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先生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明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说明他用心之专

目标导学二:合作交流感受语言特点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可作相应的朗读指导,如对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2.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

(1)生动形象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点拨:本来是叙述语言讲闻一多先生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一词这就包含了比喻义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

(2)精练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①作为学者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点拨:这两句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说明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点拨:这两句中的“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②作为革命家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点拨:这几句中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3)富于感情

本文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很难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记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4)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朗读闻一多的《红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原文见相关教学资源(官网可下载)]

点拨:《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表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诗人将自己比作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并选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示例: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敢作敢当;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三、课堂小结:

《一多画像》这样写道:“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于一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民主战士。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为新中国而战斗的前线。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疾恶如仇、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术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唯一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四、板书设计

诗化的语言生动形象

精练含蓄

富于感情

富于音乐美


课后反思:

可取之处:1.对“说”和“做”这两个字的理解适当地穿插了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帮助了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本课可讲的内容比较多,要有一定的取舍,面面俱到反而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所以将重点放在了细节描写和诗化的语言的品析上。

不足之处:虽然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品格的理解较好,但由于在语言品读方面阐述得较为片面和浅显,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体会语言的美感。

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一段话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________钻探,有如向地________寻求宝藏。仰之mí________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________而不舍。   

2.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
________  qiàn________  zhì________  kǎi________  zhu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独裁    高标    心会神疑    潜心惯注                      B. 游行    慨书    视死如归    一反即往
C.
凝结    救济    迥乎不同    群蚁排衙                      D. 典藉    疏赖    仰之弥高    望闻问切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 我们朗诵着《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 全军将士气冲斗牛  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
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6.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B.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C.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D.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B. 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
C.
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 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8.选词填空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______________正浓。(               

A. 兴趣                                         B. 志趣                                         C. 乐趣

2)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______________印象的。(               

A. 深刻                                         B. 深厚                                         C. 深沉

3)他并没有先,但他了。作出了______________的成绩。(               

A. 优异                                         B. 突出                                          C. 卓越

9.解释下列词语。
兀兀穷年:________②迥乎不同:________
潜心贯注:________④一反既往:________   

10.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短语。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 ________

2)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兀兀穷年: ________

3)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目一反既往了。

一反既往: ________

4)他了二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 ________

11.仿写。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抹新绿 。
仿写:________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投下一片阴凉;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如果________,就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12.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他了,跟着的是。这不再是

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了就。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10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完全一致?

3)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4)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5)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了,跟着的是。这不再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了就。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10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句话中的指代什么?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完全一致?

4)体会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3)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4)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籍;qiào;弥;qiè 

2.梳;歉;秩;楷;卓;shuòxiāodiépài 

3. C   4.D  5. D   6. A   7.B  8. 1B2A3C  

9.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形容做事用心专注。;已经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10. 1)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与以往完全不同。

4)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11.我不是屹立在巍峨山崖上的巨石,而是绵延道路上的一颗石子——为前进的车 流奉献一份力量。; 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吐露一季的翠绿);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奉献一缕芬芳)

二、现代文阅读

12.1)第一层:开头到证实了他的’”。写闻一多先生了就,言行完全一致。第二层:最后两段。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3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4)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5)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13.1)总领下文,说明下文介绍的内容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3)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4)这里是细节描写,描写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

5)含义: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又是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同时也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伟大品格。作用: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14.1)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2)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3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